-
1 # 國之甚幸
-
2 # 萌大叔來了
因為武則天的孃家人不爭氣!大臣們還是仰望李姓的功績,認為李姓天下不可變!所以,一個老女人已經沒有任何指望了,只能相信兒子,比侄子親唄!自私的本性!要是歐洲人就不一定了!…?
-
3 # 知足常樂20559
說到底,武則天還是受中國傳統禮教的影響的。武家只是她的孃家,幾代過後沒有人會將她作為功高蓋世的祖先來祭拜;而李氏則不同,她將會是李唐王朝永遠的一代君王,受後代祭拜敬仰。
-
4 # 衝仔學歷史
首先武則天有把天下還給李氏的意願,再加上狄仁傑的一番話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時,武則天在立太子的問題上有兩個選擇,第一,立自己的兒子李顯為太子,這樣皇權又回到了李家王朝。這點是武則天最糾結的。因為她想讓皇權保留在武氏手裡,脈脈相傳下去。於是就有了第二個選擇,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為太子。如果是這樣,雖然皇位留在武姓了,但是侄子畢竟沒有兒子親啊。
滿朝文武大部分都是傾向立李顯為太子的,因為老臣們雖然嘴上不敢說,但是心裡還是希望江山改回李姓,畢竟對李唐王朝還是有情結的。
武則天登基稱帝,其實有謀朝篡位的成分在裡面。這也是武則天的一個最大的心結,始終也解不開。大臣們多數也都是這麼想的,只是沒人敢提這事罷了。有幾個膽大的,公開讓武則天把皇權還給李家,早就被武則天滿門抄斬了。
當時,被武則天視為心腹的狄仁傑,其實也是心向李唐的。只不過官場浮沉幾十年的他比較圓滑,表面上似乎是真心真意為武氏江山賣命,也確實給武則天做了不少大事,得到了武則天的完全信任。遇到什麼煩心的事、左右搖擺不定的事,都愛找狄仁傑商量一下。
這次也不例外,武則天把狄仁傑叫到身邊。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徵求他的意見。狄仁傑早就等著這一天呢。心裡早已準備好了臺詞。他不能直接力挺李顯,因為那樣的話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所以,狄仁傑從另一個角度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是公元698年的一天,狄仁傑讓天下回歸李唐的一番話是:“陛下,您與武三思是姑侄關係,與廬陵王(李顯)是母子關係。如立兒子為太子,等陛下千秋萬歲之後是能入太廟的,能與先皇共享世代香火祭祀。而自古以來有哪個太廟是能供奉姑母的呢?”
狄仁傑的這句話,五雷轟頂一般點醒了武則天。因為武則天在立太子的問題上,從諸多方面都衡量過利弊,唯獨忽略了這一點。倒不是說武則天慮事不周,大概只是“身在廬山中的”緣故吧。自此,武則天下定決心立李顯為太子。狄仁傑也達到了讓李氏重掌大唐天下的目的。
回覆列表
武則天是歷史上公認的女皇帝,有相當高的政治智慧,透過政治手段走上權利的巔峰,一個熱衷於權利的女人在遲暮之年之所以歸還李氏政權,大致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母子關係
母子關係是最親近的關係,是一種最能敲動人心的關係。它以最直接的血緣關係來維繫,母與子有天然的親近感。傳給自己的兒子始終要比傳給自己的侄子好。狄仁傑正是緊緊的抓住了這一點苦苦勸說,武則天最終‘‘不能無感,故卒復唐嗣’’。
二、順應天命
武周雖立,大臣們對李唐念念不忘,唐朝的建立使國家空前強大、人民生活安定,大唐子民懷念李唐王朝,人心所向,即時把皇位傳給武氏子孫,武氏子孫也做不長。
武則天臨終留下遺囑,去皇帝尊號,立無字之碑,就是給天下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