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風知冷
-
2 # 老譙讀史記
歷史都是分分合合,沉迷於自我陶醉的帝國老大,對六國滅亡的教訓居然沒有反省。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任用讒臣擾亂朝綱導致眾叛親離,面對諸侯叛亂卻無將可差遣。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防止叛亂,一直在不停的大修棧道、厲兵秣馬、加強警戒。然而,發動起義的陳勝們,啥玩意先進武器都沒有,振臂一呼,天下就亂了,諸侯們紛紛自立為王。特別尷尬的一點是,當時帝國派章邯東征平亂,而章邯這哥們卻傭兵自居,在外威脅朝廷。從這一點來說,眾叛親離可以是帝國滅亡的現象之一。
嬴政統一天下,自認為功勞比五帝還大,領土比三王還廣,內心就開始膨脹了,取個名字也取得要“我們不一樣”——始皇帝。天下初統一,始皇帝修長城而抵禦外繞,這項浩大的工程可謂世界奇蹟,雖然對於抵禦外來騷擾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天下初定,百廢待興,這個時候應該是重點發展經濟,安撫民心。秦始皇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如此,還大修驪山陵墓要永垂不朽。這為其快速滅亡埋下了伏筆。
始皇帝死後,二世胡亥又愚蠢到了極點。驪山陵墓尚未修好,就下令再度修建阿房宮,既是完成先皇的計劃,又說什麼凡是貴有天下的人都可以“為所欲為”,大臣的勸阻就是想廢掉先皇的豐功偉業。謀殺李斯、馮去疾等賢臣,任用指鹿為馬的趙高。其做法,始皇帝的棺材板都蓋不住了。
子嬰繼位本想力挽狂瀾,奈何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密謀除掉趙高這個奸臣,沒有想到賓客姻親都還沒來得及犒勞,飯沒下喉、酒沒沾唇,南邊楚國的大軍已經攻破關中,大漢黃帝已經登臨霸上了。大秦帝國的滅亡就如同黃河氾濫,擋都擋不住了。
歷史上對大秦帝國的快速滅亡原因,大體是暴政、課稅、奸臣當道。始皇帝第一個造下罪孽,二世達到定點,到了子嬰繼位已經來不及收拾河山了。
其實縱觀歷史,亂世統一的規律不難發現。統一之後,老百姓已經飽受戰亂之苦,希望得到安定的生活,而不是搞個人崇拜、梳理個人權威。要知道煎餅天下雖然崇尚武力,安定百姓則貴在順時權變。大秦已經脫離了戰國諸侯紛爭的局面,步入全面統一的時代,然而治道不變,政令不該,還用以前那一套。此其短治的起因,也是其根本。
滅亡的王朝還有個標配就是大BOSS昏庸無能,親小人遠賢臣。二世胡亥在這點上就做得非常到位:任用奸臣趙高、殺害賢臣李斯,增加刑法、嚴厲誅殺,吏治苛刻、賞罰不公,賦稅徵收沒有底線導致百姓怨聲載道,當官的為了防止犯錯而在其位不謀其政。總之,從君卿到百姓,人人自危。所以,陳勝在沒有先進武器、沒有雄才大略、沒有高貴的出生,在大澤鄉振臂一呼,全國響應,大秦轟然倒下。
所以,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回覆列表
1.始皇統一後,秦帝國依然用的是商鞅變法時戰時法律而沒有根據時勢作出改變,沒讓戰亂百年的民生得到休養;而此時的法律和原山東六國情況不同,沒有給適當過渡期;
2.秦國在統一後,大修直道,陵墓,運河等土木工程大量使民力而沒有節制,導致國內民生調零;
3.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導致皇權旁落。加之統治者昏庸,生活奢侈腐化。
4.原山東六國的遺貴沒有得到很好的安撫,而採用高壓政策,導致其不滿而趁機反撲
5.在文化方面秦採用過極政策,使大量先秦的精典著作焚燬。
6.秦國採用的郡縣制,導致地方實力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