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抓魚的貓

    在跟父母談話的時候,面對父母的嘮叨你是不是很容易表現出不耐煩,或者自己玩自己的,一邊耳朵進一邊耳朵出?這都是正常的心理狀態,都是屬於自己本能的反應。

    首先自己喜歡嘮叨,一般都是尋求別人的關注和認可。

    假如你跟你兩個同學走在路上,另外個同學聊的熱火朝天的時候,自己心理是不是有點不開心,也想要說一下,說出故事裝裝逼,讓別人羨慕,讓別人關注你,讚賞你。其實這也可以說的上是一種“自戀情結”。

    其次當自己心理不開心的時候,也喜歡找人來嘮叨幾句,來發洩自己心中不滿的情緒,尋求安慰。有時候愛嘮叨的人,內心多半是脆弱無助的,他們需要別人關心、需要依附別人才能生活。缺乏安全感,或者經常有挫敗感,自己不能改變自己的現狀,想要別人來改變自己。

    對於長輩的嘮叨,我們要理解,對於自己的嘮叨,我們要儘量改變,培養自己的興趣,使自己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我們要理解別人嘮叨,也要避免成為嘮叨的人。

  • 2 # 每日談心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提到“嘮叨”,許多人無疑都會聯想到自己的父母,親戚或是其他長輩。比如,他們會總是嘮叨:吃多點,穿多點,好好學習,趕緊結婚等等,而大家在面對他人各種各樣的“嘮叨”的時候,也多數感覺到煩躁,乃至反感。

    那麼,明明是讓我們感到反感的話語,為什麼他們總是不自覺地愛“嘮叨”呢?

    事實上,許多時候,他們在嘮叨的時候,也並沒有考慮到是在給聽者增加煩惱的情緒,而是出於“關心”、“希望你好”的心理內在動機。因此當你反感的時候,他們可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做,反而不是讓你感到舒服。

    也就是說,許多時候,個體對他人帶給自己的情緒體驗是會感受比較明顯的,因為自己就是被附加感受的主體;而當自己嘮叨他人的時候,往往就不會有這種直接的情緒反應,因為自己是將感受附加到他人身上的。

    而這也就要求我們要建立同理心,與他人產生共情,如此才能更好地去體會他人的感受,避免將不適的情緒體驗附加到他人的身上。建立同理心,許多時候可以透過換位思考來體會,比如,當你想知道自己對他人反覆說的話,是否對他人而言,是嘮叨,是反感的事情的時候,你就可以換位,思考這樣的情況放在自己的身上,自己是否有好的情緒體驗。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小技巧,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去體會他人的感受,也就是模仿他人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而這個小技巧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讓自己的內心冷靜下來,如此才能不被自己的情緒所混淆。

    總而言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是基本處理人際關係的要點。

    以上。祝生活愉快!

  • 3 # Sang755

    第一種情況就是比較自我為中心。

    覺得自己說的都是對的。所以當別人去說的時候,就很難聽進去。比較厭煩別人嘮叨自己。

    第二種情況就是尋找存在感。

    有些人天生會比較自卑。需要透過撈到的形式來重新整理自己的存在感。

    第三種情況就是過度的關心。

    很多人都覺得父母比較嘮嘮叨,這也不準那也不準。要這樣要那樣。那是因為父母一直把你當個小孩子。不放心你。

  • 4 # 大陸子民

    自視甚高,好為人師的心理。

    一般人遇到自認為比自己厲害的人,即便對方多嘮叨,也不一定覺得人家嘮叨,反之,別人多說一句都會被認為是嘮叨。而且教育別人的慾望也會隨之上升,變成自己對別人嘮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感覺我抑鬱了,抑鬱都有哪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