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探索公元
-
2 # 落雨析木
戊戌變法變法又稱百日維新,是資產階梯級進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一次改革命,仿照英國革命政體,試圖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換救民族危亡。但很可惜的是,這次變法僅持續了103天便宣告失敗。那麼它失敗的原因有哪些,下面將為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1895年清政府戰敗,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列強隨後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同時這一時期民族資本主義迎來了初步的發展,為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做了準備;此時正在北京參加考試的梁啟超,康有為等人聯合一百多名舉人上書光緒帝,史稱公車上書,這次運動雖然失敗了,但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標誌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1897德國強佔膠州灣,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康有為再次上書光緒帝,光緒帝深受感動,表示不能做亡國之君,命李鴻章,翁同龢等人在總理衙門召見康有為等人,籌備變法。1898年6月光緒帝頒佈上諭,宣告變法。變法後不久,由於變法觸及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舊勢力瘋狂抵制,各省巡撫大多都對變法持觀望態度,只有湖南巡撫陳寶箴支援,而且慈禧太后強行命光緒帝免掉了光緒帝老師兵部尚書一職,讓榮祿擔任。由於改革科舉制觸及了廣大讀書人的利益,有人甚至上書光緒帝請求處死康有為和梁啟超。眼見變法形勢危急,光緒帝命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採取措施,他們能把目光瞄準北洋新軍頭目袁世凱身上,當天夜晚,譚嗣同便拿著聖旨夜訪袁世凱。要求他進京誅殺榮祿,保護皇上,袁世凱表面答應,事後卻向榮祿告密。9月21日慈禧頒佈上喻,軟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康有為,梁啟超等逃出國外,譚嗣同等英勇就義,變法失敗。造成變法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光緒帝沒有實權,僅僅依靠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造成維新派實力弱小,頑固派實力過於強大;變法形勢危機的時候,維新派甚至抱有幻想,幻想西方各國尋求幫助。以上的原因造成了變法的失敗,也證明了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必須採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統治
回覆列表
晚清時期的戊戌變法,是晚清知識分子,對當時社會開始的一場救國運動,這不僅是解放思想的一場運動,也是政治變革的一場運動,在運動時期,維新派努力傳播西方先進的政治、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權平等自由的思想,批判陳舊腐朽的封建君權主義,當時的維新思想在許多文化思想領域都開拓了新的局面,戊戌變法啟蒙了資產階級思想,打破了傳統封建主義文化的統治,逐步發展成了當時文化的主流。
戊戌變法的主要目的是要用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理論制度來取代當時的封建專治思想體制,戊戌變法的主要靠山光緒皇帝雖已親政,但沒有實權,當時的權利都已被慈禧掌握。
但是這場改革運動觸犯了當時統治者和王公貴族的利益,僅僅維持了一百零三天,便以失敗告終,大批維新人士被殺。
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主要是把希望寄予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身上,更把希望寄予袁世凱和西方列強,脫離了人民,另外維新派的力量太過弱小,守舊派的勢力太過強大,再加上當時的光緒皇帝沒有實權,僅僅靠維新派幾個人的力量難以維持。
當時的維新派一些過激的宣傳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也增加了社會阻力。加上光緒和維新派冒進的變法措施和單一的變法手段,也造就了戊戌變法的失敗。
以上這些都證實了中國在當時,依靠改良主義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