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於虎

    從哪些方面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攝影水平?

    我是做攝影后期PS設計,調色,修圖教學的!,所以從設計的角度給個意見!

    從後期的角度來考慮,在拍攝構思的過程,必須給後續留下空間,如果連修圖的知識都不具備,後期是沒法去給前期的作品錦上添花的。

    這個視訊為例,人想修圖最主要的就是面板的立體感,質感,層次感,如果不能全面瞭解這些知識,很難把人像做精緻!

  • 2 # 志勵好攝

    有攝影水平的攝影師不僅僅是懂攝影的技巧,而是照片內容的想法和可讀性。

    懂攝影的人看了一張作品,他大致能猜出這個人的性別、年齡甚至長相!呵呵!難道攝影師都是算命的?當然不是了。他說一張作品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活閱歷和人生品味。好深奧!好好學習……

    什麼是有想法的內容

    一張有創意的照片是打破人正常的思維模式,再發現亮點。

    你會想出這樣去拍眼睛嗎?那種清澈見底的透亮,太驚人了

    破腦洞低成本創意

    什麼是照片的可讀性

    當你看到一張照片,會看好一會兒,翻過了又會翻過來再看一下,這就是可讀性

    如下圖,好萌的兩對眼神,你們是看到什麼了還是迫切地等待什麼嗎?

  • 3 # 縱觀世界

    體現一個攝影師的水平,應該從其攝影作品的兩方面看。因為攝影也是藝術。既然是藝術,就要從作品的形式及內容兩個方面,進行評析。從作品的形式,首先要從三個方面分析:一是畫面的結構佈局,主體是否突出、背景是否簡潔,第二是色彩的運用,色調是否協調;第三是光線的刻畫,是否表現了被攝景物的形態,立體感。從作品的內容來評價,作品的主題是否明確,是否有視覺衝擊力。因此,一個攝影師的水平高低,不僅僅要看他的攝影器材有多好,攝影技術有多麼熟練,更重要的是一個攝影師的文化藝術素養,他通過作品的外在形式來表現什麼主題思想,表達什麼樣的內心世界。

  • 4 # 美景收藏

    一、洞察力。一個高水平的攝影師,一定是一個洞察力很強的人,不論是拍人像、紀實、新聞還是風光。洞察力強的攝影師,在拍照時能瞬間發現最美的一面、最佳的拍攝角度,並且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按下快門,特別是拍攝一些突發事件,這是一般攝影師無法達到的。

    二、作品的感染力。一幅好的作品是有內涵的,是會講故事的,是在傳播過程中讓大眾不僅僅能欣賞到美感,還能受到啟發、受到教育。

    三、作品的生命力。一幅好的作品是有生命的,生命力越強,流傳的時間越長。有些作品拍的很美,但只是曇花一現;好的作品是能傳承的。

    四、理論和實踐並存。有些攝影師講起理論一套一套的,實際操作一般。有些攝影師只管端起相機拍照,對攝影理論知之甚少,這對拓展自己的空間造成了障礙。好的攝影師應該是理論和實踐共有的。

    能做到以上四點,就是一位高水平的攝影師。至於說對相機操作的熟知程度、構圖、用光等等,我認為這是作為攝影師最起碼要掌握的,不能體現出攝影師的水平,真正能體現攝影師水平的除了作品,還是作品。

  • 5 # 張四五六

    表現一個人的攝影水平,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美學造詣,現在很多攝影愛好者最弱的關節就是缺乏基本的美學基礎。第二,對光線的理解。光的性質,光的種類,光的照射角度,強度等的理解。第三,對器材的熟悉程度。很多攝影愛好者不分場合只選用自動白平衡,然後嚷嚷佳能色彩好啊!佳能色彩好是針對只會直出的初級愛好者而言,如果你用的尼康索尼,即便你喜歡直出,也喜歡佳能的色彩,那麼,動動指頭,人工設定白平衡,往品色漂移,你同樣能在你的尼康上實現佳能色。第四,構圖。構圖要養成觀察四角的習慣,有的人拍完才發現某個角落裡多出了奇怪的東西。另外,不要總是眼平的角度取景。試著蹲下來,或者站的更高。第五,最重要的一點,即便你用變焦鏡頭,也嘗試用一個焦段拍攝,時長最少一年,快門在這個焦段最少打過兩萬下。我們經常說鏡頭感,鏡頭感就是攝影語言,人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鏡頭感需要不斷重複地學習和培養。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上手就一直玩變焦的,現在是這個水平,五年十年以後還是這水平,不會有大的提高。

  • 6 # 高嘮頭

    第一步:先看照片美不美。

    也許你們會說,美不美這麼主觀的東西怎麼能做第一輪的篩選呢?我這裡的不美指的是對焦不實,曝光不準確,色彩不自然,後期粗糙等明顯缺乏美感的照片。這類的很難體現出來技術。

    第二步:照片主題。

    一張照片要表達什麼,你想要傳達什麼是照片的核心價值,如果一個人看了一張照片十幾秒都不知其所云,這張照片很可能就是失敗的。。 大部分作品都不會在這裡被淘汰,因為主題十分出彩的照片不多,但主題十分差的也不多,大部分都是中規中矩,需要下面的步驟排除。對於出彩的照片會單獨拿出來。

    第三步:構圖。

    這一輪同上一輪,不會淘汰很多人,但對於構圖十分出彩的也會單獨拿出來。

    第四步:用光。

    這一輪同上一輪,不會淘汰很多人,但對於用光十分出彩的也會單獨拿出來。

    第五步:技術難度。

    一般而言,追焦攝影,變焦攝影,光繪,星軌攝影,慢快門,延時攝影等特殊攝影手法的拍攝難度大於普通拍攝手法,比如一張曝光二分之一秒的追焦攝影,如果能夠在營造出動感的同時,還能讓運動主體保持清晰那就需要相機平穩的移動和恰當的速度,其難度自然上升了。再比如,在白天拍出如絲流水的難度自然要大於普通流水的難度,因為前者要加濾鏡還要根據光照條件考慮不同的濾鏡,其難度自然也上升了。 不玩攝影的人自然看不出其中難度的差距,所以這需要一定的攝影經驗。

    第六步:稀缺性

    兩張同一個角度,同一個地方拍九寨溝的圖片,一張萬里無雲,一張雲霧繚繞,哪一張更好?很顯然,物以稀為貴,攝影亦是如此,無論是風光攝影還是人文攝影,你的作品獨特性越強,價值就越高。你拍的照片可能的確很美,構圖,用光都無可挑剔,但是其他任何一個人只要有相機然後到你拍的那個地方去按一下快門,就能和你得到一模一樣的照片的時候,你的照片價值將會大打折扣。所以,風光攝影靠天氣吃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越極端的天氣營造出越美麗的風景,越極端的天氣讓別人越難捕捉到與你同質的風景。 那麼如何判斷照片的稀缺性呢?這也需要攝影經驗的積累,那些攝影大師一年四季到處奔波,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在一個地方一待就是幾周甚至數月,他們自然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才是具有稀缺性這個屬性的。而對於沒有攝影經驗或者攝影經驗不多的人來說,這自然也就難以判斷了。 反觀歷史上的著名照片,無論是星條旗插上硫磺島,勝利之吻,非洲飢餓兒童,邱吉爾肖像等享有盛譽的作品,無不具有稀缺性,這些歷史時刻正因為無法複製,所以才倍顯珍貴。如果一張照片集稀缺性與主題性於一體,那無疑是一張優秀的作品。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7 # 小倔強123

    有人說,對焦一定要清晰,跑焦是大忌!可又有人說,跑焦是一種藝術的表現手法。

    有人說,曝光一定要準確,不要過曝或欠曝!可又有人說,過曝可以營造出清新的感覺!

    有人說,構圖的時候主體要放在井字相交處!可又有人說,居中構圖可以凸出主體!

    你願意相信哪個呢?

    我始終認為,世間少有萬能的法則,具體情況始終要具體分析,就如同我說同一焦平面清晰度應該一致,你當然可以舉出移軸的反例,就如同我說水面應該有反光,你當然可以舉出偏振鏡的反例,因為知識的侷限性,我不可能窮盡所有的例外情況,我只能作一個原則性的陳述,但既然有原則,也就有例外。

    所以,你在理解我講的對焦不準這句話的時候,你就應該像理解上面我講的那些俗語一樣來理解,它正確嗎?既然正確為什麼我能舉出反例?它錯誤嗎?既然錯誤為什麼多數情況下又遵循這個道理?它們應被視為一種經驗,而不是一種真理。

    下面補充一下我所講的那幾種會被淘汰的情形。

    對焦不準:你想拍一段文字,結果你對焦都沒完成就按下了快門,導致拍出來的文字根本看不清,這就是我定義的對焦不準。

    下面這張圖片就是我講的情形(你當然可以認為這種圖片就是有藝術感,但遺憾的是,這種作品的確很難有好的評價),另外,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優秀作品都是對焦準確的,這的確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

    色彩不自然:下面這張圖片就是我講的情形(你當然可以認為這種圖片就是有藝術感,但遺憾的是,這種作品的確很難認同)。

    後期粗糙:下面這張圖片就是我講的情形(你當然可以認為這種圖片就是有藝術感,但遺憾的是,這種作品和上面一樣)。

    攝影的確是一項隨性的事情,你不應該受到太多的約束。

    你或許認為那些所謂的構圖,所謂的曝光都只是一些所謂的攝影人士製造出來的條條框框,它們不應該束縛攝影的自由,那麼,我覺得你是對的。

    把攝影當作愛好,講究的就是一個愉悅。一幅照片哪怕構圖再差,曝光再差,但畫面裡面裝的是自己喜歡的女生,我也會視其為珍寶。

    但是,比賽就不一樣了。

    比賽就如同考試一樣。你可以說考試不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能力,事實上可能也的確如此。

    但是,比賽和考試的本質都在於選拔,你或許憎恨應試教育,認為那些所謂的標準答案根本就是一塌糊塗,但既然是選拔,就必須要有標準,你可以質疑標準的尺度不合適,不恰當,但你不應該質疑標準本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講幾句題外話吧。

    曾經有幸擔任過一些攝影比賽的評委,負責幫組委會挑選出優秀的作品。因為個人水平有限,所以也不可能去做高水平比賽的評委,都是一些業餘愛好者的比賽,比賽水平雖不高,但篩選圖片的過程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價值,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步:先看照片美不美,不美的直接PASS

    也許你們會說,美不美這麼主觀的東西怎麼能做第一輪的篩選呢?我這裡的不美指的是對焦不實,曝光不準確,色彩不自然,後期粗糙等明顯缺乏美感的照片。這類照片第一輪直接PASS掉,當然在高水平的比賽中,我前面說的這些狀況出現的機率可能就小得多了。

    第二步:照片主題

    一張照片要表達什麼,你想要傳達什麼是照片的核心價值,如果一個人看了一張照片十幾秒都不知其所云,這張照片很可能就是失敗的。

    對於那些不知所云或者有所云但味同嚼蠟的作品將在第二輪淘汰。

    大部分作品都不會在這裡被淘汰,因為主題十分出彩的照片不多,但主題十分差的也不多,大部分都是中規中矩,需要下面的步驟排除。對於出彩的照片會單獨拿出來。

    第三步:構圖

    這一輪同上一輪,不會淘汰很多人,但對於構圖十分出彩的也會單獨拿出來。

    第四步:用光

    這一輪同上一輪,不會淘汰很多人,但對於用光十分出彩的也會單獨拿出來。

    經過以上四步,雖然可能淘汰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是出彩的作品也不是很多。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出彩的作品(主題或者構圖或者用光三者任一出彩)進行計算,看一下大概有多少張,與總共的獲獎名額之間是否存在差值,一般情況下,這時候都是照片大於獲獎名額的,如果小於,再從沒被淘汰的照片裡面選,也就是說,你如果想要進入最後的挑選階段,主題,構圖,用光三者一定要有一個出色的。

    針對以上被選出來的照片,再進行以下步驟:

    一般能夠進入最後階段的照片,都屬於那種畫面很有表現力,畫面非常漂亮的作品,你讓一個沒有接觸過攝影的人來分辨好壞已經處於分辨不出來的狀態了。

    以下的步驟,是需要有一定攝影經驗的人才能運用起來的:

    第五步:技術難度

    一般而言,追焦攝影,變焦攝影,光繪等特殊攝影手法的拍攝難度大於普通拍攝手法,比如一張曝光二分之一秒的追焦攝影,如果能夠在營造出動感的同時,還能讓運動主體保持清晰那就需要相機平穩的移動和恰當的速度,其難度自然上升了,再比如,在白天拍出如絲流水的難度自然要大於普通流水的難度,因為前者要加濾鏡還要根據光照條件考慮不同的濾鏡,其難度自然也上升了。

    不玩攝影的人自然看不出其中難度的差距,所以這需要一定的攝影經驗。

    第六步:稀缺性

    兩張同一個角度,同一個地方拍九寨溝的圖片,一張萬里無雲,一張雲霧繚繞,哪一張更好?很顯然,物以稀為貴,攝影亦是如此,無論是風光攝影還是人文攝影,你的作品獨特性越強,價值就越高。

    你拍的照片可能的確很美,構圖,用光都無可挑剔,但是其他任何一個人只要有相機然後到你拍的那個地方去按一下快門,就能和你得到一模一樣的照片的時候,你的照片價值將會大打折扣,所以,風光攝影靠天氣吃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越極端的天氣營造出越美麗的風景,越極端的天氣讓別人越難捕捉到與你同質的風景。

    那麼如何判斷照片的稀缺性呢?這也需要攝影經驗的積累,那些攝影大師一年四季到處奔波,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在一個地方一待就是幾周甚至數月,他們自然知道什麼樣的作品才是具有稀缺性這個屬性的。而對於沒有攝影經驗或者攝影經驗不多的人來說,這自然也就難以判斷了。

    反觀歷史上的著名照片,無論是星條旗插上硫磺島,勝利之吻,非洲飢餓兒童,邱吉爾肖像等享有盛譽的作品,無不具有稀缺性,這些歷史時刻正因為無法複製,所以才倍顯珍貴,如果一張照片集稀缺性與主題性於一體,那無疑是一張優秀的作品。

    第七步:創新性。

    如果兩張照片經過以上六個步驟都還不能決一雌雄,或者在伯仲之間的話,那就從創新性這個角度來評價,創新有很多方面,題材的創新,拍攝角度的創新,主題的創新,創意的創新,拍攝手法的創新等等。

    比如大部分人拍花的時候,可能都不會想到用長曝光,心想花就是要對焦清晰,如果長曝光不是糊了嗎?實際上,突破這樣的思維才能得到不同的結果,而下面這幅作品無疑會因此加分不少。

    下面舉一個例子吧:

    這兩張照片,讓大家來選一張你認為更好的,你選哪張?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一步步的來。

    首先,前四步可以省略了。

    這兩幅作品主題,構圖,用光都各有出彩之處,都是能夠進入最後決戰階段的作品。

    我們來看看技術難度。

    因為我沒有EXIF資訊,所以只能從畫面判斷。

    第一張是一張追焦攝影,體現出了捕捉獵物的速度感和力量感,難度蠻大。

    第二張是普通攝影,一個長焦鏡頭不需要特殊的技術處理就可以拍出這樣的畫面,難度相對較低。

    再來看看稀缺性。

    第一張是捕捉獵物的場景,此類場景大多出現在草原,且轉瞬即逝,稀缺性較高。

    第二張是雨天+蜻蜓,最難的部分應該是如何控制快門速度體現出雨的速度和它與蜻蜓翅膀撞擊的動感,稀缺性相對較低。

    經過這麼一比較,似乎結果出來了,第一張更勝一籌。

    但是,我其實更喜歡第二張,如果讓我在二者之間選一個更好的,我會選擇第二個。

    為什麼呢?是的,第一張可能技術難度和稀缺性都相對更高,但你認為第一張表現出的主題是什麼呢?作者是要表現獵物被逮捕的無奈感和淒涼感,還是為了表達獵豹逮捕獵物的颯爽英姿,戰無不勝的霸氣呢?另外,可能由於運動速度太快,導致主體的對焦並不是特別清晰,當然你可以說這是一種動態美,不過二者是可以兼顧的,也就是說在技術上還是有改進的空間的。

    反觀第二張,我想每一個看見這張圖片的人都能看懂作者傳達的意圖吧,風雨之中,翅膀被雨水擊打濺起一滴滴水珠,腳上也掛滿水滴,但它卻緊緊抓住一根細細的樹枝,頑強的與惡劣天氣做著鬥爭,傳達出一種堅強與勇敢,另外,構圖也十分完美,雨的動,蜻蜓的靜,雨的擊打,尾巴與雨水相一致的方向等等構圖都十分完美!

    當然,以我的水平可能無法正確的評價這兩幅作品,不過,我是有權利評出這兩幅作品在我心中的分量的,另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觀和側重點,同一屆攝影比賽,不同的評委結構就會導致不同的比賽結果,這很正常。

    我還想說的是,這個社會的光環效應十分強烈,特別是在藝術行業,一幅作品,冠以普通人的名字,可能沒人覺得它有多好,但若冠以某大師的名字,人們似乎馬上就能從這幅作品中挖掘出很多深層次的東西來了,事實上,歷史上許許多多的名人在生之年都是鬱郁不得志,名利均無的,反而在去世之後才譽滿天下,在他活著不出名的時候,你要說他的作品有多麼牛逼,人們會覺得你有病,在他過世出名之後,你要說他的作品很一般,人們還會覺得你有病,有時候,我們迫於這些壓力,也為了展現自己有欣賞偉大作品的能力,不得不迎合社會的評價,跟著附和道:這幅作品好!真好!

    我覺得,一個人能夠成為偉大的人,一幅作品能夠成為偉大的作品必定有他們的原因,有些偉大我們看不出來,那是我們自己的功力不夠,但我們應該坦然接受自己的功力不夠,就如同我對照片的評價,是的,有時候你把一幅世界名片拿到我的面前,可能在它與一幅糖水片之間,我還認為糖水片更好,不過這又何妨呢?你可以嘲笑我藝術眼光不夠,欣賞功力不夠,我在承認這個事實的同時也會思考:為什麼這位藝術家在世的時候你這樣的人不多一些呢?這樣他的作品不是就能更快的名揚四海了嗎?

    把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東西看出來,然後表達出來就足夠了。就如同我看梵高畫的向日葵的時候,我的確只能看出來他畫的就是向日葵,僅此而已。

    另外,一張照片好,不代表拍攝者水平高,想要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水平,要看他的整體作品的水平。

  • 8 # 隨風而去149749097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 : 從攝影角度上來講PS(後期)不能規入攝影成片範圍!!!攝影水平的高低完全取決於攝影者本身的文化修養與內含!一張照片好,不代表拍攝者水平高,想要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水平,要看他的整體作品的水平。

  • 9 # 北京嗨大爺

    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一個人的攝影水平?肯定是光影。攝影水平的不同就是對光和影的理解程度的不同。首先是對光的理解和運用。當你看上一個拍攝物件的時候,最先應該反應是光如何把被拍攝的物體呈現出最好的一面。比如是用低光是用窄光是用逆光是用3/4側光等等。有了光必然有影,影像就是呈現在你眼前要拍物體最美好的,最好看的或者帶有感情的,不好看的,冷酷的都可以。光和影完美的結合能使拍攝物件更完美地呈現出來。比如落日前的低光照能讓影子拉長,表現一種意味深長的衝擊力。光線的不同角度能使拍攝物體線條更優美,顏色更吸引人。運用好不同強度的光,不同位置的光,不同色彩的光,明暗不同對比的光,就能把你對拍攝物的理解和你當時的情緒和感覺,揉進在你的照片中。分享幾張我用華為p30pro拍的一些花卉,望朋友們指正。

  • 10 # 河南尚集書畫村李建成

    我個人覺得構圖簡潔,光彩結合,思想內涵就會是一張有生命力的照片。讓照片說話,說出你的想法!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好照片就會來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爸爸去世,爺爺奶奶喪葬費該沿襲到孫子頭上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