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讀到,曾有學者將人類發笑的原因歸納為如下兩條—— we laugh out of surprise. we laugh when we feel superior.我認為,這兩條,已經足夠全面、準確地總結了我們發笑的原因。 並非“笑”的“本質”。 更非“幽默”的本質。 至於把幽默的本質說成是“諷刺”,也未免太低估幽默了。 (坦白地說,每次看見有人說出類似的話來就來氣。而且不知為何,說出這話來的人往往都是氣勢洶洶的。) 當年生拽出“幽默”這個中文詞語來對應英文中的“humor”,正是因為以往中文裡所說的詼諧、滑稽、諷刺、機智,都與“幽默”不同。 “幽深靜默”的“幽默”並不等同於那些詞語中的任何一個。 “幽默”是溫和的、是開朗的、是憐憫的,是懷著“人各有病”的理解與同情的。 下頭這段是老舍說的—— 所謂幽默的心態就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有這種心態的人雖不必是個藝術家,他還 是能在行為上言語上思想上表現出這個幽默態度。這種態度是人生裡很可寶貴的,因為它表 現著心懷寬大。一個會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決不會為件小事而急躁懷恨。往小了說,他 決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捱了鄰兒一拳,而去打鄰兒的爸爸。往大了說,他決不會因為戰勝政 敵而去請清兵。褊狹,自是,是“四海兄弟”這個理想的大障礙;幽默專治此病。嬉皮笑臉 並非幽默;和顏悅色,心寬氣朗,才是幽默。一個幽默寫家對於世事,如入異國觀光,事事 有趣。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憐,也指出那可愛的小古怪地點。世上最偉大的人,最有理想的 人,也許正是最愚而可笑的人,吉珂德先生即一好例。幽默的寫家會同情於一個滿街追帽子 的大胖子,也同情——因為他明白——那攻打風磨的愚人的真誠與偉大。以下這些是林語堂說的—— 人之智慧已啟,對付各種問題之外,尚有餘力,從容出之,遂有幽默——或者一旦聰明起來,對人之智慧本身發生疑惑,處處發見人類的愚笨、矛盾、偏執、自大,幽默也就跟著出現。 大概超脫派容易流於憤世嫉俗的厭世主義,到了憤與嫉,就失了幽默溫厚之旨。屈原、賈誼,很少幽默,就是此理。因謂幽默是溫厚的,超脫而同時加入悲天憫人之念,就是西洋之所謂幽默,機警犀利之諷刺,西文謂之“鬱剔”(Wit)。反是孔子個人溫而厲,恭而安,無適,無必,無可無不可,近於真正幽默態度。 中國道統之勢力真大,使一般人認為幽默是俏皮諷刺,因為即使說笑話之時,亦必關心世道,諷刺時事,然後可成為文章。其實幽默與諷刺極近,卻不定以諷刺為目的。諷刺每趨於酸腐,去其酸辣而達到沖淡心境,便成幽默。欲求幽默,必先有深遠之心境,而帶一點我佛慈悲之念頭,然後文章火氣不太盛,讀者得淡然之味。幽默只是一位冷靜超遠的旁觀者,常於笑中帶淚,淚中帶笑。其文清淡自然,不似滑稽之炫奇鬥勝,亦不似鬱剔之出於機警巧辯。 張敞為妻畫眉,上詰之,答曰:夫婦之間,豈但畫眉而已。亦可表示幽默。使人發笑,常在撇開禁忌,說兩句合情合理之話而已。
書中讀到,曾有學者將人類發笑的原因歸納為如下兩條—— we laugh out of surprise. we laugh when we feel superior.我認為,這兩條,已經足夠全面、準確地總結了我們發笑的原因。 並非“笑”的“本質”。 更非“幽默”的本質。 至於把幽默的本質說成是“諷刺”,也未免太低估幽默了。 (坦白地說,每次看見有人說出類似的話來就來氣。而且不知為何,說出這話來的人往往都是氣勢洶洶的。) 當年生拽出“幽默”這個中文詞語來對應英文中的“humor”,正是因為以往中文裡所說的詼諧、滑稽、諷刺、機智,都與“幽默”不同。 “幽深靜默”的“幽默”並不等同於那些詞語中的任何一個。 “幽默”是溫和的、是開朗的、是憐憫的,是懷著“人各有病”的理解與同情的。 下頭這段是老舍說的—— 所謂幽默的心態就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有這種心態的人雖不必是個藝術家,他還 是能在行為上言語上思想上表現出這個幽默態度。這種態度是人生裡很可寶貴的,因為它表 現著心懷寬大。一個會笑,而且能笑自己的人,決不會為件小事而急躁懷恨。往小了說,他 決不會因為自己的孩子捱了鄰兒一拳,而去打鄰兒的爸爸。往大了說,他決不會因為戰勝政 敵而去請清兵。褊狹,自是,是“四海兄弟”這個理想的大障礙;幽默專治此病。嬉皮笑臉 並非幽默;和顏悅色,心寬氣朗,才是幽默。一個幽默寫家對於世事,如入異國觀光,事事 有趣。他指出世人的愚笨可憐,也指出那可愛的小古怪地點。世上最偉大的人,最有理想的 人,也許正是最愚而可笑的人,吉珂德先生即一好例。幽默的寫家會同情於一個滿街追帽子 的大胖子,也同情——因為他明白——那攻打風磨的愚人的真誠與偉大。以下這些是林語堂說的—— 人之智慧已啟,對付各種問題之外,尚有餘力,從容出之,遂有幽默——或者一旦聰明起來,對人之智慧本身發生疑惑,處處發見人類的愚笨、矛盾、偏執、自大,幽默也就跟著出現。 大概超脫派容易流於憤世嫉俗的厭世主義,到了憤與嫉,就失了幽默溫厚之旨。屈原、賈誼,很少幽默,就是此理。因謂幽默是溫厚的,超脫而同時加入悲天憫人之念,就是西洋之所謂幽默,機警犀利之諷刺,西文謂之“鬱剔”(Wit)。反是孔子個人溫而厲,恭而安,無適,無必,無可無不可,近於真正幽默態度。 中國道統之勢力真大,使一般人認為幽默是俏皮諷刺,因為即使說笑話之時,亦必關心世道,諷刺時事,然後可成為文章。其實幽默與諷刺極近,卻不定以諷刺為目的。諷刺每趨於酸腐,去其酸辣而達到沖淡心境,便成幽默。欲求幽默,必先有深遠之心境,而帶一點我佛慈悲之念頭,然後文章火氣不太盛,讀者得淡然之味。幽默只是一位冷靜超遠的旁觀者,常於笑中帶淚,淚中帶笑。其文清淡自然,不似滑稽之炫奇鬥勝,亦不似鬱剔之出於機警巧辯。 張敞為妻畫眉,上詰之,答曰:夫婦之間,豈但畫眉而已。亦可表示幽默。使人發笑,常在撇開禁忌,說兩句合情合理之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