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5932973042

    上熱下寒是體有溼熱,心肺互熱,影響肺,脾,腎的傳導功能,需要祛溼消炎。以我的經驗是用附子理中丸加黃連,黃芩,梔子等量打成粉一次用1~2克,一起服用。效果非常好。

    奧,早晚空腹服用更好些。

  • 2 # 中醫養生鄭芝環

    曾治療一個青年女性患者,從小體質弱,常怕風怕冷,四肢不溫,不能飲食生冷寒涼,否則容易腹脹腹瀉,胃納差,經常覺得精神乏力,疲勞,腰痠睏倦;平常容易脾氣暴躁,心煩睡眠差,伴有口乾舌燥,晨起口苦,面生暗瘡;平素身體體檢無異常,服用中藥無數,症狀反覆。來我處就診,查面色白,舌淡胖,苔白膩微黃,脈沉細。

    予處方:黃芪24克,紅參6g,炒白朮12g,炙甘草6克,當歸10克,柴胡10克,陳皮10克,枳殼12克,炒麥芽30克,炒谷芽30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生薑2片,大棗24克。囑少吃生冷寒涼肥膩食物,適當多加強運動。

    以上方為主要思路,根據症狀變化,間斷配合加入四逆湯、保和丸等,調理約月餘,患者精神食慾好轉,各症狀逐漸消除,停藥。

    按:這例患者,平素體質差,素體脾胃陽虛,陽虛生內寒,所以出現怕風怕冷,四肢不溫,不耐寒涼飲食;脾虛運化功能差,所以胃口差,容易出現腹脹腹瀉等問題,脾胃虛中氣不足,所以經常腰痠、睏倦乏力、精神不濟;脾胃運化差,水谷不運,鬱而化熱,上擾心神頭面,所以出現口乾舌燥、口苦、暗瘡、睡眠差、暴躁的問題。

    調理以補中益氣丸為主,健脾補中氣,配合加入麥芽、谷芽、枳殼、陳皮等,使脾胃健運,配合加入桂枝湯,調和營衛,使氣血周流;中焦健運,脾胃旺盛,水谷得化,營養精微得以輸布全身,所以各種虛弱虛寒的症狀得以消除;脾胃健運,胃腸鬱熱沒有產生的根源,口乾、口苦、暗瘡、睡眠差等症狀也隨著好轉。

    以上病案、方藥、方法供同道及患者參考;個體情況不同,不宜照方抓藥;症狀複雜,建議找中醫醫師就診。

  • 3 # 中醫心得雜談

    有些人身體的一些矛盾的症狀很多,寒熱兼雜,是比較多見的一種情況,尤其是上熱下寒症,這種情況很多見,所謂上熱下寒症,就是身體上部表現出火熱的現象,比如面紅目赤、口腔潰瘍、心煩、睡眠不安,而下部又表現出陰冷潮溼寒涼的表現,比如下肢浮腫、腹部冷痛、下肢冰涼、痛經、男性陽痿早洩等。

    上熱下寒症,治療用藥不能太溫燥,也不能太寒涼,否則患者很難接受,中醫調理講究中庸之道,所有的調理治療養生方法趨平和為準,上熱下寒症的治療用藥如此,飲食養生也是如此,飲食大體以平性的食品為準,辛辣燥熱寒涼生冷皆為所忌,持之以恆,體質將趨於平和。

    保持心平氣和,意守丹田,冥想氣往下降,能將上部的熱氣引回下焦,能幫助緩解解除上熱下寒症狀,其他類似的方法可以做艾灸湧泉穴、可將細辛、肉桂、生薑、胡椒等,打成粉末,調敷湧泉穴也能起到引火歸元,治療上熱下寒。

    保持心情愉快,使氣機流暢,使氣機調運,陽氣得以上升,火熱得以下降,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多運動時,陽氣生髮消除下部陰寒,夜晚趨於平和安靜,陽氣收斂火熱迴歸下部,這些都是上熱下寒症的重要養生方法。

    透過掌握這些養生方法和規律,或可以再找中醫生配合中藥輔助治療,以解除上熱下寒症,因為上熱下寒症,病機複雜,卻忌自行服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黃金首飾的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