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盡悲涼是夜
-
2 # 一葉楓流
北約給華約飛機起綽號,因為蘇聯飛機總是保密。起源於二戰時期美國給日本飛機起綽號。按照日語發音,美華人聽不懂,也不好記。美國情報軍官就用綽號命名。
二戰結束後,北約情報機構也照此辦理。用字母F打頭的詞給戰鬥機起名,用B打頭的命名運輸機,用H打頭的命名直升機。
所以米格-21是fishbed魚窩,米格-25是foxbat狐蝠。
北約推而廣之,對中國的也這樣命名。只不過原來中國一直都是仿製蘇聯產品,沿用蘇聯的綽號。
-
3 # 攔阻著艦
北約程式碼和戰鬥機的外形特徵或功能特點沒有關係......如果說有點關係的話,那都是湊巧——北約湊巧起了個代號,而這個代號湊巧起的令蘇俄空軍或中國空軍滿意。這種例子實際上很少,比如說圖-95“熊”(Bear),很具有侵略性的一個代號;米格-29“支點”(Fulcrum),顯示了該機在蘇聯防空中擔負的關鍵作用。至於圖-160“海盜旗”(Blackjack)、蘇-27“側衛”(Flanker)、殲-10“火鳥”(Firebird)之類的,分明和戰鬥機的功能特性沒有半點聯絡。某種程度上,出於對這種命名體系的不滿,蘇聯將圖-160命名為“白天鵝”,而我們的殲-10也被命名為“猛龍”。西方的戰鬥機在代號上都是以猛禽、鷹隼、閃電指代,可到了中蘇,就各種稀奇古怪的名稱。
無論怎麼看都是一隻“白天鵝”,和“海盜旗”哪裡有半點關係?
實際上,北約代號(NATO reporting name),翻譯成“北約報告名稱”更為準確一些。這個報告名稱始於1954年,最早由五國航空標準化協調委員會(ASCC)制定,ASCC現稱航空航天協調委員會(ASIC),由澳洲、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組成。之所以採用報告名稱是因為冷戰時期西方世界普遍對中國和蘇聯的飛行器不太熟悉,由於一些戰鬥機通常衍生型號眾多,故而容易造成混淆,於是五國在資訊共享、情報互通的過程中,在書面報告中給這些軍用飛機分配了通俗易懂的代號,這樣在溝通的時候就會更加方便、更容易記住了。
這些代號也不是隨便分配的:固定翼飛機用單音節詞表示活塞動力或渦輪螺旋槳,如圖-95“Bear”(單音節,螺旋槳),而用多音節表示噴氣動力,如圖-16“Badger”(雙音節,噴氣式)。對於軍用飛機,代號的首字母即表示了飛機的型別:F——戰鬥機(Fighter)以及後來的攻擊機,如蘇-25“蛙足”(Frogfoot);B——轟炸機(Bomber),如圖-22“眼罩”(Blinder);C——商用飛機和客機以及貨機(運輸機),如伊爾-76“耿直”(Candid);H——直升機,如米-26“光環”(Halo);M——教練機、偵察機、水上飛機、空中加油機、預警機等,如米格-21的雙座教練機版本被命名為“蒙古人”(Mongol)......這些裡面有的乍一看,似乎還挺像那麼回事的。當然裡面絕大部分嘛,就......畢竟是人家給起的,他們怎麼方便記怎麼來,怎麼會刻意根據外形特徵給用心起個代號呢~
回覆列表
主要是根據飛機用途隨機起的,比如戰鬥機以F開頭,那就在F開頭的名詞中隨機選擇一個,當然有時候也會給敵人的武器裝備起一些貶義的名字,比如俄羅斯的圖160就被叫做海盜旗,還有中國的殲十被叫做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