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木森54

    筆的含墨問題,過多就"染開",少了就"斷墨",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墨多行筆要快,墨少行筆得慢,練多了會學會把控。

  • 2 # 槐樹123

    關於“斷墨“和“染開“的問題,我想事關多個方面:一是關係到紙。因為紙有多種,不同種類的紙及同類紙的吸墨性不一樣。比如生宣熟宣吸墨性相差很大。二是關係到墨。墨計同樣種類多,有普通墨計,有書畫墨計。書畫墨計也有很多種,好壞差距很大。三是關係到水(也有用高度酒調墨)。墨計濃淡要適當參水除錯,這樣書寫就流暢一些。水參多少,這有一個度,這個度要靠體會來把握。四是關係到用筆。調墨濃淡程度心中應有數,在此基礎上,用筆前先適當點水,如墨濃未點水,可能會出現“墨斷“;如點水過多可能出現“染開“。

    以上只是個人體會,不對之處,請指教。

  • 3 # 千年蘭亭

    寫書法,對用墨的常識要有一些瞭解。

    墨分墨塊和墨汁:

    1、墨塊

    墨塊有松煙、油煙兩大類,一般作書者多用油煙。油煙以陳墨為上,質堅而輕,入硯無聲者為佳。古人用墨必擇精品,以借傳美於後,故數百年間,墨色如漆,神采煥發,如初脫手光景。

    硯池要深,深則蓄墨;硯面要細,細則墨勻。一般不可用宿墨,每天一洗則水墨調勻,血肉得所。

    磨墨之法,不可太重而速,亦不可太輕而遲,宜重按輕推,用力均勻,不徐不疾,則墨色融和。墨研成後,宜稍候片刻,令其雜質沉澱,棄其餘滓,取浮於硯池上之輕清一層,則墨光自然浮溢。

    墨磨好後,須將墨錠四周之殘墨用廢宣紙揩拭乾淨,以防龜裂。

    2、墨汁

    現代人為了求便利,喜用墨汁書寫,用碗或碟盛墨。一般練字時可用普通墨汁,宜酌量而倒,切勿將多餘墨汁復注入瓶內,以防變質。

    用時可將墨汁注入碗碟中,加少許水調墨,邊調邊用筆在宣紙上試,至不潤不燥為宜。

    另外一種方式是,當能熟練控制水墨,正常書寫後,以一個碗碟盛墨,以一個碗碟盛水,書寫時先蘸墨後蘸水,或先蘸水後蘸墨。

    你寫字斷墨,是水加少了,太燥;而染開,是水加多了,太潤。

  • 4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筆鋒彈力沒有用上,行筆節奏與速度沒有控制好,筆肚吸墨少,紙張過於乾燥。

    需要了解筆法、紙法、墨法三者關係,必須在初始入門階段作基本功日課練習的時候,專門進行控筆練習,想在臨摹字帖過程中找到正確的使用方法,為時已晚。

    尤其是行書,熟練用筆技巧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紙張的生熟程度,再就是墨汁濃度如何調劑,字型大小也有關係。

    導致書寫效果不好的原因很多,比如,毛筆型號及效能與字型風格不匹配,書寫姿勢與執筆方法不正確,運筆法動作不規範,導致筆鋒不受控制,沒有錐劃沙之感。

    正確執筆、規範用筆是技法核心技術。如圖:

    以及臨摹方法不科學……都是直接影響書寫效果的因素。這些問題需要在正式進入結字與臨摹訓練之前,事先一個一個的去研究,做好預習功課,謂之胸有成竹、意在筆先。

    客觀條件需要具備,人的主觀因素更重要,應該在書寫技法方面多努力。

    學習書法過程,猶如企業製造產品,必須要按照工藝技術設計方案,正規的生產加工,否則,肯定是廢品率多,合格品少,得不償失……因此,建議初學書法的朋友們,千萬不要直接照著字帖寫,一定要按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套路練,即使不想當書法家,寫著玩兒,這樣的練也是一種樂趣,少走很多錯路,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有成就感。如圖:

    信則靈,希望書友們不妨試試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莓旺長不開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