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儀居士
-
2 # 康142341986
《周易》是儒家經典,因為是傳說周文王所做,所以叫《周易》,到了漢朝,被尊為“經”,是儒家《五經》之一。
既然是儒家的經典,周易的內容自然就是儒家的思想,他的思想核心就是藉助天地陰陽八卦來闡述“君子之道”,所謂“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透過對六十四卦的解釋,來強調君子具有的仁義禮智信,堅韌,剛毅等所謂品德。
佛經是釋迦佛的思想記錄。所有佛經的中心思想就是說諸法“緣起性空無我”,由這個中心思想,再闡發各種修行,比如小乘的“三十七道品”,大乘的“六波羅蜜”等等。佛教的“境行果”皆是建立在對“緣起性空”深入理解基礎上的。深入理解了“緣起性空”,就會“不執著”的修“一切善法”,真正的“境行果”,是不可執著的,因為諸法“緣起性空”故。因而,《金剛經》說“羅漢”“菩薩”“佛”“眾生”這些“果”,實無所得。這是以“第一義”(諸法性空)的角度而言。
所以,佛經是既出世(不執著),又入世(行善法)的。而《周易》僅是世間法(君子之道),這就是它們的區別。
-
3 # 無邪79908786
我沒讀過佛經,易經但是接觸過。那麼現在我就班門弄斧談談個人的理解。
我認為易經是群經之首,涵蓋宇宙萬物包羅永珍。它重點在這個“易”字上,“易”就是變的意思。很多人一聽到易經很容易就想到算卦上,其實預測學只是易經的冰山一角。而且算卦預測也不是死公式,它需要因時間地點人物變化而變化。我們在回到這個“易”字上。它告訴我們要經過實踐瞭解宇宙萬物自然規律,不要墨守成規,要隨機而變。重點是實事求是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佛經相對易經而言就狹隘了一些。我理解佛經就是讓人類迴歸本性原點,普度眾生懲惡揚善。感悟道的自然規律,達到永生。它也是人類的一種信仰。
總之佛經和易經有相同相通之處。但又有本質的區別。
-
4 # 橫幅夜奔
請不要問這麼愚蠢的問題,佛經是釋家經典,裡面有哲學,有宗教,是黃金時代人類重要精神財富。可以不信佛教,但是讀一下佛經沒有壞處。裡面深邃的思想值得你思考。我讀過一篇文章,當阿賴耶識逼近量子力學。雖然比較晦澀難懂,但是從哲學觀的確提出了點東西。
易經,按照歷史資料記載,連山易歸藏易以及周易,現在缺了兩本,我覺著缺是對的,因為易經幾乎沒有任何實用價值,系卦爻辭這些穿鑿附會的更多,更像一本缺了核心解釋的演算法,一套類似數學的計算工具。當做圖騰更好些,費勁研究易經的,要麼嫌自己腦子太好,要麼是腦子不好。
儒家奉易經為聖典,估計就是跟他們克己復禮的思想如出一轍,沒有實際意義,普通傳銷書籍的財富密碼一樣,反正都是胡編,不如編點自己用得到的,很多東西細讀完全沒有內在邏輯,就是扯淡。
我13歲就讀這玩意兒,後來看看越看越胡扯,越往後解釋越像胡編的算命書,根本就是為了編而編,不值一提。
一家之言,我不喜歡儒家,其他什麼家都可以,讀他們書讀過,但是不管是先入為主,還是其他原因,終覺著臭不可聞。也不建議你讀易經。
所以說這是一個愚蠢的問題,沒有可比性。
回覆列表
一,佛經一一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勸人向善,脫離苦海,佛主真意。另一類是綁架信徒,發揚寺廟文化。
二,易經一一是華夏人類生存的經驗寶庫,是實踐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