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紫氣東來

    應答,這是羅貫中先生筆下的藝術作品,周愉大孔明七歲,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時孔明還是一個軍師祭酒,蜀國的軍事也是以法正為首的,這種話對周愉及不公平,當時的孔明和周愉也不在一個層面上,那只是笑話而以,不得當真。

  • 2 # 逐葉雪

    這句話來自三國演義,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捏造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是著名的褒蜀,抑魏,貶吳的文學作品。自《三國演義》之後周瑜形象以及在世人心中的歷史功績大打折扣,而諸葛亮成為了一個近乎於神的傳說。

  • 3 # 鑄我矛戈

    周瑜的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甚至超過司馬懿,只因在《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的幾句言外之語,梗塞而亡,可嘆呀。同時也反應了一件事,世間不存在才能高低,只是汗水、勤奮、研習堆積而成,好男兒生於世間應頂天而立地,胸襟可容納四海,用自己所學所悟,為自己謀一片天地,“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

  • 4 # 歷史有知社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器量狹小、嫉賢妒能的角色。其屢屢欲致諸葛亮於死地,卻都計遜一籌,偷雞不成蝕把米。最終反被諸葛亮給活活氣死,並留下了臨終語:既生瑜,何生亮?

    然而,這本身就存在一個邏輯漏洞。嫉妒源於一種競爭攀比心理,是在一定的系統範圍之內,能形成同向利害關係。而不同的系統,也就不會產生嫉妒。例如,楚王的寵妃絕不會嫉妒魏王寵妃的容貌,而只會嫉妒楚王其他妃子的容貌。周瑜與諸葛亮就屬於兩個不同的組織系統,兩人並不效力於同一政權,又緣何能起嫉妒之心?

    而《三國志·周瑜傳》中,壓根就沒有提到諸葛亮,更別說兩人鬥智之事。而周瑜不但不是器量狹小之人,反而性度恢廓,很得士眾之心。東吳副都督程普,曾以其年長,數次凌辱周瑜,而周瑜都不與計較,終使得程普敬服,並與人說道:"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曹操曾派蔣幹到江東遊說周瑜,蔣幹回來之後,對曹操說道: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劉備亦想離間孫權與周瑜,而對孫權說道:"公瑾(周瑜)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可見,正史記載中的周瑜形象與《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形象有著雲壤之別。

    那麼,如果周瑜與諸葛亮在一起共事,周瑜會嫉恨諸葛亮嗎?其實也不會,除了周瑜器量廣大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周瑜與諸葛亮是互補型的人才,而非相似型的人才。

    周瑜是漢末三國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而諸葛亮的才能卻偏向於治國理政。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遂收江南,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諸葛)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諸葛亮之於劉備,更像蕭何之於劉邦。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與成就,其實也並比不上週瑜。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也是:...可謂識治之良才,管(仲)、蕭(何)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而劉備在軍事上,其實就從未倚重於諸葛亮。至劉備臨終之際,還將兵權交給了另一位託孤大臣李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更別說,周瑜與諸葛亮的人生交集那短暫時光,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展現出任何軍事才能,嫉恨之說更無從談起。

    參考史籍:《三國志》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班了,你們怎麼解決吃飯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