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問答達人

    相信大多數軍事歷史迷們都對飛機在二戰中的作用印象深刻,尤其是大不列顛空戰更是將制空權的爭奪上升到關係國家生存的戰略層面。作為入侵英國本土的“海獅計劃”,其準備階段的目的,就是奪取英倫三島上空的制空權。

    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德國空軍,將準備階段的戰役分為三個步驟:首先引誘殲滅大部分皇家空軍,而後對其機場和飛機制造廠進行全方位轟炸,最後實施“海獅”行動。然而,一個小小的事件卻改變了整個戰役的程序。

    在丘吉爾看來,制空權的爭奪越來越向對手有利的一面發展,眼下的孤軍奮戰,顯然不是長久之計。除非倫敦被對方炸成廢墟,才能得到更多的國際援助,尤其是美國的支援,甚至參戰。於是,他每天在花園裡看看有沒有炸彈落在市區?

    抱著同樣想法的還有道丁上將。他更希望德軍將針對軍事目標轉向首都,那樣的話就可以減緩皇家空軍的壓力,從而讓即將分崩離析的部隊獲得一點時間的喘息、休整,並重新整合空中力量。

    然而,希特勒就好像猜透他們心思似的,就是不命令空軍進入倫敦城區。就在其將要奪取制空權勝利之際,兩名飛行員犯下的錯誤,使事情的發展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

    原來,德軍170架轟炸機在飛往目標的途中,有兩架在失去方向的情況下,盲目的向前飛,突然遭到了英國防空炮火的襲擊,而且越往前飛,火力越猛。情急之下,為了快速脫離,他們迅速丟下了笨重的炸彈,倉皇而逃。

    沒成想,他們丟棄炸彈的時候,正好在倫敦的上空,炸彈呼嘯而下,落在了市中心,將一座古老的教堂夷為平地,一些看完電影的民眾被炸傷。這件事讓希特勒十分惱火,聲稱要嚴厲處分闖禍的飛行員。

    這下,丘吉爾抓住這個機會,決定對柏林實施報復性轟炸。當一顆顆從天而降的炸彈落在柏林市區時,毫無準備的德中國人十分震驚。因為戈林曾向他們保證,柏林上空絕對不會有英中國人的飛機,更不會被炸。

    希特勒並沒有打算上當,他只是讓戈林加強首都防空。丘吉爾卻認準了只要繼續轟炸,一定會把他逼瘋,轉而改變戰術。結果,英軍又連續進行了4次轟炸,終於逼著希特勒下達了對倫敦進行7天的大規模報復行動。

    就這樣,由於他犯了一個影響不列顛戰役全域性的關鍵性錯誤,讓爭奪制空權的計劃功虧一簣,從而改變了整個戰局。正是這7天,讓疲憊不堪的皇家空軍終於可以休整一段時間,緩過勁的飛行員們開始加入到保護首都的戰鬥中去。

    當然,德中國人無法知道,此時皇家空軍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丘吉爾和道丁上將為這事天天愁眉不展,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如果他們能堅持原來的空襲戰略不變,很快就可以贏得這場戰爭。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在以後的幾個月裡,隨著德軍的消耗越來越大,英國的空中力量並沒有因此而削弱,“2個月奪取制空權”成為了遙遙無期,好大喜功的戈林開始不安起來,“海獅”計劃也因此一拖再拖。終於,希特勒按耐不住,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

    所以說,蘇德戰爭是二戰的轉折點,而大不列顛空戰就是歐洲戰場的轉折點。因為,德軍犀利的攻勢第一次受到了挫折。

  • 2 #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40年8月底,就在德軍誤炸倫敦的第二天,皇家空軍的漢普登轟炸機大隊接到命令,轟炸德國首都柏林。自開戰一個多月,基本處於“靜止狀態”的轟炸機飛行員,各個摩拳擦掌衝向飛機,利用夜間掩護,將炸彈第一次投向了柏林。

    儘管轟炸效果不佳,但還是讓毫無準備的德中國人大為震驚。他們紛紛咒罵戈林,這是為什麼?原來,作為帝國元帥的空軍司令戈林,曾信誓旦旦地向民眾保證,英國的飛機不可能轟炸柏林。眼下的一幕,讓他百口莫辯、狼狽不堪。

    一是,給不識好歹的英中國人以慘痛教訓。之所以將倫敦劃在轟炸之外,就是為了逼迫英國選擇和談,留了一個迴旋餘地。如今,居然不聽“解釋”,膽敢轟炸柏林,這是“給臉不要臉”的節奏,必須給以更猛烈的回擊,挽回自己的面子。

    更主要的是,從英軍轟炸柏林的效果看,德國民眾震驚的同時,都在質疑德軍的實力能否征服歐洲,對未來充滿了擔心。同樣,對倫敦的轟炸,也一定會讓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陷入混亂和癱瘓,併產生畏懼心理,最終屈服於德國的意志。

    德軍打擊目標的改變,讓英軍有些不適應。

    1940年9月,德國空軍轟炸的目標轉移,是大不連顛空戰的重要轉折點。它預示著未來空戰,開始朝著有利於英國皇家空軍的方向傾斜。但一連三天轟炸柏林,德國能否改變打擊目標?丘吉爾心裡沒有底,道丁更是忙著調整兵力保衛機場。

    他命令各戰鬥機中隊緊急起飛保衛機場。奇怪的一幕出現,往日“熱鬧非凡”的機場上空特別安靜,盤旋巡邏的戰機落地後,飛行員紛紛納悶德軍想要幹什麼?就在這時,接到了德軍轟炸倫敦的訊息,當他們奔赴倫敦上空時,已為時已晚。

    首先,下令從戰事不緊張的防區,抽調經驗豐富的飛行員,部署在倫敦一線;同時,將威脅不大的各城鎮中的重型高射炮部隊,緊急馳援倫敦。短短几天,在倫敦周邊建立了一道密集火力網,儘管效果有限,但逼迫對手不敢低飛,干擾轟炸。

    更提氣的是,一改過去小批次的騷擾性阻擊,改為大機群編隊的“決戰式”對陣。在德軍機群飛越英吉利海峽時,幾百架“噴火”和“颶風”戰鬥機,聚整合龐大機群,並按照戰術分工進行一決高下的戰鬥,有力支援和增強了倫敦的防禦。

    不得不說,丘吉爾決定對柏林的轟炸,確實改變了德軍的進攻方向,為最後勝利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但代價是巨大的,倫敦市民從此以防空洞為家,每天生活在恐慌之中,大量的人員傷亡和古蹟被毀,也詮釋了戰爭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不連顛空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韓法不批准檢方逮捕李在鎔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