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心與憂愁

    因為80年代那時候所有人都不上補習班,而且負責任的老師更多。現在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上補習班,不上補習班的反倒會被落下,而且開學以後,老師預設班上的孩子都已經在假期補過課了,直接領孩子複習,也促使孩子不上補習班不行。

    我曾經讀過一篇類似的文章,作者是一個教育專家,他透過多年觀察發現:80年代所有的孩子都不上補習班,孩子的成績會有第一、第二,也會有倒第一、倒第二。後來有那麼一小部分學習不算好的學生報了補習班,確實成績有所提升。久而久之,學習不好的去補習班,想提高成績、提高排名,成績好的也去補習班,為的是不被超越。發展到現在,所有的孩子都上補習班,孩子的成績還是有第一、第二,倒第一、倒第二,當所有人都補習的時候,補習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80年代的老師很怕學生學不會,我是90後,我的老師小時候還把我們班學習不太好的學生叫到家裡免費補課,晚上在老師家吃,有時候補課太晚了還會在老師家住一宿。等我長大了,進入了培訓機構老師這一行,我發現,現在的老師都不怎麼講新課了,開學第一節課就是複習課。我不知道是怎樣發展的,我想也可能是有一階段老師發現,講新課的時候學生都會,為了讓學生多學一點,就跳過了講新課這一程式,慢慢地,所有老師都默認了不講新課這一模式。

    老師以為學生都會直接複習,學生為了防止老師開學直接複習跟不上進度所以提前補課......於是陷入了死迴圈。當然不排除也有些老師為了賺錢,故意上課不講主要內容,全在輔導班講。

    上補習班,學生的初衷是提高成績。可當所有人都上補習班的時候,補習班的作用已經很小了。現在很多情況都是在補習班學新課,在學校做複習。校外機構和學校任務已經顛倒了。

    不知道未來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希望可以越來越好。否則,學生累,家長累,老師還受埋怨,這樣迴圈下去可不是件好事情。

  • 2 # 閒覓朝雲

    可能是劇場效應吧。

    說說我作為一個家長,為什麼讓孩子上輔導班。

    一,別人都上,自己孩子不上,就怕孩子因為自己的選擇而耽誤了。就拿奧數來說,一種觀點是,啟發思維,建議學;另一種觀點是沒必要。權衡很久,我的想法是,學吧,如果不學,真能啟發思維,以後豈不耽誤了?

    二,家長(我)沒時間、沒能力、更沒有約束力。拿英語來說,不管在哪兒學、和誰學,都是單詞、語法、聽力、閱讀……首先,我發音不準,不敢教孩子,更主要的是我讓她背單詞,她有時候背有時候不背 ,但是,在英語班,只要老師考, 她害怕被批評,就自己想辦法背會了。

    目前,很多家長人為,小學只學課本,初中英語是很難得高分的,甚至不只一個人說,我們這裡小學都在外面學的某一英語中的單詞量都是不夠的。作為家長,你知道這些資訊,你還能穩坐不補嗎?

    三,如果不補課,這個時間幹什麼?可以玩,關鍵是孩子不是玩兩天就是兩天,很可能第三天還沉浸在玩的狀態中。所以,週末也得有一天收收心。

    四,週末不上兩節課,也得帶孩子出去玩,上哪兒玩一般都得花錢。出去玩也是花錢,補課也是花錢,這樣想,心裡就舒服點了。

    其實,孩子到外面補課 ,別看下課就十分鐘,但她也會利用這十分鐘和小朋友玩。可以結交本班、本校以外的新朋友。我覺得在外上課,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

    我可能有些囉嗦 , 但我說的都是實話、心裡話。讓孩子補課,有被動的因素,也有主觀的想法。可能這種局面,是時代的產物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環保主題班會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