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教育部辦公廳就下發了《敢於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資訊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裡針對高校舉辦的招聘活動就要求嚴禁釋出含有限定“985”“211”等字樣的招聘資訊,嚴禁釋出含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招聘資訊。但是,我們看到這僅是一個通知,其法律效力有限,即便到現在,這種歧視問題仍然存在。
就在上個月,我們學院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通過了學院的學術委員會的面試,到了學校的學術委員會,很遺憾沒有透過,雖然碩博都是985,海外4年工作經歷,學校方面給出的說法是專業不符,後來學院領導說是因為本科不是211學校。縱然這個理由無法拿上臺面,也有一萬個理由拒絕你,我認為這種現象不是個例。再說一個例子,學院下面的各個系在招聘時,篩選簡歷時基本上都是要求本科最起碼是211,其實任何人都知道,並不是說本科雙非的學生就不行,但招聘單位可選擇的餘地更大的時候,只能擇優錄取。
產生這樣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在上面提到的教育部的《通知》中,僅對教育行政單位和高校進行了限定,而像一些其它事業單位、國企的招聘中,“985”“211”等學歷的限定仍然作為招聘的門檻條件,甚至有些單位校招時只招聘全球TOP30的高校,前一陣網上釋出的《中國石化總部機關擬錄取名單中》,清華北大是標配,更有劍橋等世界名校博士的身影,我想這些畢業生本科也應該大多數畢業於985高校。
其次,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很多單位遵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在招聘時並沒有限定僅招聘“985”“211”高校的畢業生,但在實際操作中雙非的畢業生根本沒有機會,比如,在簡歷篩選階段,有的單位是委託招聘網站來進行篩選,雙非的學生在簡歷篩選階段就已經被淘汰了,即便是高校人力資源部門人工篩選,接到面試通知的也基本上是本碩博均畢業於“985”“211”的學生,而且學校層次越高,這種現象越明顯。
長期以來,用人單位在進行人才選拔的時候,基本都是唯學歷、唯文憑,因為除此之外,很難在一兩次面試中對個人能力全面瞭解,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就是就業市場的供求關係,不僅本科生在擴招,研究生也在擴招,其結果就是供大於求,招聘單位在選拔人才時都希望優中選優,所以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實際上侵犯了雙非畢業生本應該享有的平等就業的權利,所以國家三令五申要求“破除四唯”、“英雄不問出處”、“淡化院校門檻”、“嚴禁學歷歧視”,但長久以來存在的頑疾恐怕很難短時間治癒。
寫在最後:對於名校選才“門當戶對”的問題,需要國家教育部門、社會及用人單位共同努力來改變這一狀況。但是我們必須承認“985”“211”高校的學生的起點相對於其它高校的學生來說要高一些,同時,這類高校在政策傾斜、資源、資金上都有著極大的優勢,更好的學習環境和科研平臺,加上雄厚的師資力量,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那雙非的學生就會說,我努力還有什麼用,如果你不努力,那麼你將永遠沒有機會,不去奮鬥,成功不會自動找上你。別抱怨,多思考,加倍努力,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
早在2013年,教育部辦公廳就下發了《敢於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資訊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裡針對高校舉辦的招聘活動就要求嚴禁釋出含有限定“985”“211”等字樣的招聘資訊,嚴禁釋出含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招聘資訊。但是,我們看到這僅是一個通知,其法律效力有限,即便到現在,這種歧視問題仍然存在。
就在上個月,我們學院引進的高層次人才通過了學院的學術委員會的面試,到了學校的學術委員會,很遺憾沒有透過,雖然碩博都是985,海外4年工作經歷,學校方面給出的說法是專業不符,後來學院領導說是因為本科不是211學校。縱然這個理由無法拿上臺面,也有一萬個理由拒絕你,我認為這種現象不是個例。再說一個例子,學院下面的各個系在招聘時,篩選簡歷時基本上都是要求本科最起碼是211,其實任何人都知道,並不是說本科雙非的學生就不行,但招聘單位可選擇的餘地更大的時候,只能擇優錄取。
產生這樣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招聘單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首先,在上面提到的教育部的《通知》中,僅對教育行政單位和高校進行了限定,而像一些其它事業單位、國企的招聘中,“985”“211”等學歷的限定仍然作為招聘的門檻條件,甚至有些單位校招時只招聘全球TOP30的高校,前一陣網上釋出的《中國石化總部機關擬錄取名單中》,清華北大是標配,更有劍橋等世界名校博士的身影,我想這些畢業生本科也應該大多數畢業於985高校。
其次,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很多單位遵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在招聘時並沒有限定僅招聘“985”“211”高校的畢業生,但在實際操作中雙非的畢業生根本沒有機會,比如,在簡歷篩選階段,有的單位是委託招聘網站來進行篩選,雙非的學生在簡歷篩選階段就已經被淘汰了,即便是高校人力資源部門人工篩選,接到面試通知的也基本上是本碩博均畢業於“985”“211”的學生,而且學校層次越高,這種現象越明顯。
二、招聘單位用人觀念長期以來,用人單位在進行人才選拔的時候,基本都是唯學歷、唯文憑,因為除此之外,很難在一兩次面試中對個人能力全面瞭解,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評價手段。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就是就業市場的供求關係,不僅本科生在擴招,研究生也在擴招,其結果就是供大於求,招聘單位在選拔人才時都希望優中選優,所以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實際上侵犯了雙非畢業生本應該享有的平等就業的權利,所以國家三令五申要求“破除四唯”、“英雄不問出處”、“淡化院校門檻”、“嚴禁學歷歧視”,但長久以來存在的頑疾恐怕很難短時間治癒。
寫在最後:對於名校選才“門當戶對”的問題,需要國家教育部門、社會及用人單位共同努力來改變這一狀況。但是我們必須承認“985”“211”高校的學生的起點相對於其它高校的學生來說要高一些,同時,這類高校在政策傾斜、資源、資金上都有著極大的優勢,更好的學習環境和科研平臺,加上雄厚的師資力量,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那雙非的學生就會說,我努力還有什麼用,如果你不努力,那麼你將永遠沒有機會,不去奮鬥,成功不會自動找上你。別抱怨,多思考,加倍努力,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