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是一部喜歡絮絮叨叨講道理的玄幻小說,既然作者一直在講道理,大家在讀書的過程中,是否有些文字,有些道理,讓我們眼前一亮,啟發了我們的思考,讓我有所體悟,有所收穫呢?歡迎大家寫一寫自己獲得的那些感受和啟發,也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部書!
-
1 # 艾瑞寶得來次夠
-
2 # 老樹說字
現代小說的作用,特別是網路小說主要是用來休閒的,不用那麼累去想什麼道理了。
如果想學道理還是去看經典吧!
-
3 # 信用管理在讀
蹉跎之中又翻了遍劍來,星辰之光,越看越密。
可是摘抄得越多,想得越多,卻越發不知道自己想說什麼,或許寥寥草草能應付了事,卻始終照澈不了內心。
昨晚入睡前的章節,是大雨欲來,黑壓滿城,雨過天晴是意料之中,可這戛然而止的劇情卻仍是悶得透不過氣來。
末尾的章評,是位圈友四年感情散了的吐槽,最後是“陳平安哪怕是死手上也握著心安理得的道理,但現實人能握得住什麼”,恍然大悟振聾發聵,也先不管總管寫的是不是真是跳脫現實長篇雞湯爽文,直接回復了自我高中就很喜歡的一句話。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但劍來這本書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雖說跟著劇情尋尋漸進細細斟酌著四座恢弘天下淺淺品嚐著眾生牛馬耳濡目染些老大想講的道理其實也就不賴,但還是覺得少了什麼。我從初中看仙俠文以來,就無數次幻想過窗外閃過一道寒光響徹十五洲的劍。
當然我現在看小說更喜歡看到,現實的世界在書中構築的世界能一一映照。
在剛翻及到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中提到早期記憶對一個人日後的生活風格以及個性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就想到了《劍來》:“小平安記得其爹的敦厚老實,也能記得其娘唸叨著的“碎碎平,碎碎安,碎碎平安,歲歲平安……”。小裴錢對爹孃則是脫口而出的想他們做什麼,模樣都記不得了。平安的初善,裴錢的初惡,也就如此更為真實。
兩個互不相干思維在山峰之巔,或在羊腸小道出乎意料的碰撞真是妙不可言,好似感情戲中男女主在說,好巧。
其實不巧,所謂的福至心靈不過是我們在對究天人之際的闡釋,一個世界開出來多家之言的花,最後繽紛絢爛終歸是相似的。
總管在看過很多書很多故事後,想說的話都在劍來中一一呈現,何謂真實,存在即為合理,劍來中脫胎之前的道理就存在於這世間,怎會不真實。
至於書中幾個夢,都不能用弗洛伊德關於夢的定義解釋,夢是願望的滿足。(沒錯我原計劃寫的是西方經典注劍來)當然都選擇看仙俠小說了,莫非還想去壓牛頓的棺材板?
很多人都說老大寫這本書是極其富有野心,想要文以載道。但我覺得道理一事,平日裡不在深,而在於食精膾細。就像當年誅仙朗朗上口的天地不仁,就像文聖老爺的順序一說。再不仔細的讀者也能說個一二便是總管想要的。
且道理說給我們這些屁顛屁顛追著更的人想必是很得意的。
劉灞橋有很多話想對這個世界說,但每每想話癆一番,旁顧左右卻只能欲言又止。畢竟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登高逢極,願遇知己之人。書中大道理一二,大家皆可信手捏來,藏匿於字裡行間的人生百態,有人若有所觸,或思亦想訴。
我是真的很喜歡總管書中刻畫的人物啊,從雪中的陳望至劍來,當看到如向陽花木的小寶瓶,心胸中流淌著暖意,將所有能記起的個籤都換成了向陽花木。
齊先生先言君子不救,後又說君子可欺之以方。僅僅兩句歸納,大師兄左右口中活得太累的小齊躍然紙上,不做聖賢願做君子,何等繾綣風姿。小平安在魑魅魍魎盈盈沸沸之語聲中聽見齊先生醇厚笑道,陳平安,不妨站直,往前走幾步試試看?然後一步踏出,雜音頓退,天地寂靜,照醒自身。突然想到的是初中課文第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對抗世間的恐懼,掙脫自卑的枷鎖大抵如斯。
至於老大的劇情佈局,暗藏典故等等,圈中大佬之述備矣。
向陽木,劍氣正長,何路拳術講理?
胭脂酒,美人紅妝,卻道那年正好。
人生如逆旅,旅人且珍重。
願天涯此時花好月圓。
“上天不會把所有好的都給你,當給你一件好物,也隨之給你一件你不想要的事物”
上天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以前知道但卻不理解,不管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一直是在一個地方得到的時候,就會擔心其他哪裡出問題的人,因為我從來沒有感受到世界的完美,在我概念裡世界總是不完美的,所以福禍這事,福要拿得住才行,拿不住就是禍了,福禍沒有一定的,是福是禍誰知道呢?
以前我只盯著失去的沒得到這部分,不做別想,後來學習了陽明心學,知道了“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
我以為“分先後,審大小,定善惡,知行合一”是對的道理:
分先後:世間事皆有脈絡,來龍去脈,不可跳過任何一個環節,只揀選自己想要的來講道理,不然世間萬事,永遠說不清對錯,就成了只有立場而無對錯,好似世間人皆可憐,都可恨?那還怎麼真正講理?難不成各說各話,道理說不通之後,仍是隻能靠拳頭說話?大謬矣!
審大小:對錯有大小之分,便需要將法家之善法,和術家之術算,這兩把尺子,借來一用。
定善惡:以禮儀規矩作為根本準繩,結合各地鄉土風俗人情,以及人心道德,定人是非和功過,捫心自問善與惡。
知行合一:錯則改之,無則加勉。
以後遇事多想一想,能不能說服自己是第一步,說服了自己才能去做,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很多人不是說服自己才去做的,都是因為大家覺得應該去做,就去做了,有很多人做事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對錯,看著做的人多了就去做了,覺得這麼多人做應該就是對的吧,其實自己內心也沒有說明白,到底對不對!
所以在我眼裡聖人是什麼?不是因為他們能力通天,而是因為他們知道對他們自己來說什麼事情是對的,他們就去做了,體現了人心善的一面,經得起時間和人心的考驗,所以後世在回頭看的時候就覺得他們做事正確,一直在做對的事,就變成了聖人。
說道理我都懂,就是不理解,學習了才知道說懂就是不懂,懂了就會變了,所以說到底還是不懂,道理知道不是懂,道理它就是道理,懂了心就開啟看,心之力就出來了,懂了做不到就是沒懂。
學習陽明心學讓我知道了自己的天花板,自己的侷限,知道之前自己知道是知道,知道又是不知道,知道了真實的自己是什麼狀態,明白了為什麼學習了只是學習了,自己還在原地徘徊不前,知道了才能懂得,一定更加努力學習,為了讓自己能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自己認可的事,而這事是一件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