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冬的縫隙

    不確定呀!世界上的事有時真的很難說,有時候我們看到的都不一定真,更別說是讓被篡位四叔來當皇帝后,誰執政都會美化自己丑化別人,從而達到大位的合法性。至於建文到底是下南洋了,還是出家了,還是隱居了,還是穿越了,都是後人猜的,沒有一個知道具體真像的。

  • 2 # 子龍威武

    朱允炆頗有抱負,想成就一番大業,但性格軟弱,優柔寡斷,而且沒有從政經驗。在身邊迂腐文臣的建議下,倉促撤番,觸動了藩王的利益。

    朱允炆也知道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最危險,派人密切監視,怎奈朱棣太狡猾,靠裝瘋賣傻騙過了他,然後以清君側名義起兵造反,發動了靖難之役。

    如果憑實力,朱允炆有百萬軍隊,朱棣只有幾萬人馬。但是,由於朱元璋擔心武將造反,將能征善戰的武將殺之殆盡,導致朱允炆沒有良將可用。而朱棣對蒙古身經百戰,幾萬人馬都是精兵強將。

    再加上朱允炆用人不慎,重用了草包將軍李景隆,同時下令不準傷害叔叔朱棣,將士們畏首畏尾,失敗就已經註定了。

    當朱棣的大軍攻破南京城,朱允炆看大勢已去,在宮中放了一把大火,殘垣斷壁之下,只留下一些燒焦無法辨認的屍體。那麼,建文帝朱允炆真的死在大火中了嗎?

    當然很多人認為朱允炆已經死在大火中了。但是,針對朱允炆的去向,民間還有兩種說法:

    一是朱允炆逃出南京城,到雲南出家當了和尚。

    當時朱元璋大軍攻破南京時,朱允炆就想自盡,但是他貼身的太監小李子送他一個密匣,說是太祖皇帝臨終前交給你的,你必須親自開啟匣子。

    朱允炆開啟,裡面有一個錦囊,是朱元璋的手諭,似乎未卜先知,讓他從宮內隱秘的地道出去,到一間寺廟躲藏。小李子還送給他一副袈裟,一張度牒,一把剃刀,也是朱元璋準備的,讓他出家為僧。

    朱允炆按照爺爺的錦囊妙計順利逃出皇宮,剃髮做了和尚,又輾轉離開南京,去了偏遠的雲南。

    二是朱允炆離開了南京,輾轉去了東南亞一帶。朱棣曾經派鄭和七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因為得位不正,總擔心朱允炆沒死,給自己留下隱患。所以派出鄭和七次下西洋,尋找侄子朱允炆的下落。

    據說,鄭和還去過日本,曾和日本簽訂過“永樂條約”,雙方互相開展貿易,互開海禁等。但是條約簽訂不到半年,明朝就單方面撕毀條約,宣佈海禁,禁止雙方船隻往來。

    原來,鄭和在日本聽說有人見過建文帝朱允炆,回國以後告訴了朱棣,朱棣馬上下令海禁,防止朱允炆回國。

    還有一個版本,說朱棣同時派胡瀠從國內尋找朱允炆,胡瀠在江浙一帶尋找一段時間後,回來找到朱棣,與朱棣談了很久才出來。據說,胡瀠在江浙一帶找到了朱允炆,朱允炆已經出家,表示不想和朱棣爭了,只想好好活著,朱棣默許了。

    感覺建文帝朱允炆死在大火中的可能性不大,否則朱棣不會一直派人尋找他的下落,去東南亞或者出家當和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為在大火過後還有一些太監和宮女沒有死,即使他們說朱允炆已經燒死,朱棣也會派人審訊,在嚴刑拷打下這些人的口徑很難統一。朱棣應該知道侄子沒有死於大火,所以才派人四處尋找,包括派鄭和下西洋尋找。

    當然朝廷對外肯定會說建文帝已死於大火,讓那些同情建文帝的人死心,史書上也會這樣記載的。有的時候,野史也未必都是空穴來風。

  • 3 # 阿飛412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歷史問題就是一個謎,可能只有當事人自己最清楚,隨著當事人的逝去,永遠都不可能被後世人所知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ollow me的首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