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皇帝奕詝其實水平還是可以的,是史學界公認的資質較高的皇帝,比起其祖父嘉慶道光來說,執政還是比較有魄力的,只可惜的是其所處的時代是內憂外患,已經不是一人之力可以挽回的了,所以咸豐也被稱為“苦命皇帝”。
咸豐皇帝的“三錯四無”,“三錯”指的是錯當皇帝、錯離北京、錯用託孤;“四無”指的是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
其實透過這“三錯四無”就能看出咸豐皇帝是如何把清王朝推向懸崖,險些滅亡的。下面我簡單講一講。
錯當皇帝:這一條其實難免有事後諸葛亮之嫌疑,雖然在當皇子時期,比起其六弟奕訢來看,能力是差了點,但是當上皇帝之後,嚴治官吏,重用漢臣,對外主戰,還是一個想有作為的皇帝。誰能肯定奕訢如果當皇帝,就是對的呢?從後期中法戰爭,奕訢支援李鴻章對外妥協這一條來看,也說明奕訢並不完美。
錯離北京:這條確實咸豐做錯了,作為皇帝是國家的象徵,擅離北京不僅是對他們自己家族的不負責,也是對國家的不負責,直接導致北京首都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造成萬園之園圓明園覆滅,國家尊嚴盡失,皇帝被俘虜也許不利於國家,但是國家尊嚴卻不能丟失,這點咸豐確實大錯特錯。也許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愧對祖宗江山,喪權辱國,無地自容,一年後就自暴自棄,自我麻痺,鬱鬱而終。
錯用託孤:託孤這一條,咸豐是精心設計,左右權衡,深怕幼子失權。擔心大臣專權,設定多達8人之多的顧命大臣,擔心親王攔權,疏遠恭親王奕訢等宗室,擔心後宮干政,設計兩宮輔政,兩印璽綬。事實證明,咸豐顧慮太多,反而造成了家族失權,朝野混亂,最終被慈禧專權半個世紀。
這個四無不知道是誰發明的,這個四無對於咸豐來說有點冤枉。
其執政期間,清洗軍機處,任用改革派官員革新弊政,提拔漢族官僚,鎮壓太平天國叛亂。從《清文宗實錄》中記載,他此時的工作極為勤奮,每天都有許多諭旨下達,幾乎都是親筆硃批硃諭,不靠軍機大臣動手。先後罷免了道光朝的保守派穆彰阿和主和派耆英等。又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將一品大員柏葰處斬,使得清王朝此後幾十年間官場風氣。對英法外敵也是強硬對待,其中第一次大沽口之戰還重挫英法,短暫的廢除了《天津條約》。只是後期確實是工業文明國對農業封建國是碾壓式的打擊,咸豐一直打到八里橋全敗後,才怕了。
還有沙俄趁火打劫,割了外東北1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俄確實壞的很,知道咸豐內陷入太平天國起義,外又被英法圍毆,無暇估計東北地區,1858年逼迫黑龍江將軍奕山割讓在東北,咸豐聞之暴怒,將奕山革職查辦(奕山是正兒八經的皇族,後來咸豐去世後,奕山才死裡逃生),並不予承認,直到1860年,英法攻陷北京,咸豐自暴自棄,最終由奕訢與沙俄簽署《中俄北京條約》,放棄外東北,一年後咸豐去世。
不能完全說咸豐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只能說在他那個環境下,是無可奈何,沒有穩定哪裡的發展。確實是“苦命皇帝”。內外因素的交融,使得清王朝差點在他在位期間覆滅。
在我看來咸豐做錯的事情有2件,這2件都是他自己能控制的。一是1860年逃離北京,放棄臣民;二是1860-1861這最後一年的生命自暴自棄。
咸豐皇帝奕詝其實水平還是可以的,是史學界公認的資質較高的皇帝,比起其祖父嘉慶道光來說,執政還是比較有魄力的,只可惜的是其所處的時代是內憂外患,已經不是一人之力可以挽回的了,所以咸豐也被稱為“苦命皇帝”。
咸豐皇帝的“三錯四無”,“三錯”指的是錯當皇帝、錯離北京、錯用託孤;“四無”指的是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
其實透過這“三錯四無”就能看出咸豐皇帝是如何把清王朝推向懸崖,險些滅亡的。下面我簡單講一講。
三錯錯當皇帝:這一條其實難免有事後諸葛亮之嫌疑,雖然在當皇子時期,比起其六弟奕訢來看,能力是差了點,但是當上皇帝之後,嚴治官吏,重用漢臣,對外主戰,還是一個想有作為的皇帝。誰能肯定奕訢如果當皇帝,就是對的呢?從後期中法戰爭,奕訢支援李鴻章對外妥協這一條來看,也說明奕訢並不完美。
錯離北京:這條確實咸豐做錯了,作為皇帝是國家的象徵,擅離北京不僅是對他們自己家族的不負責,也是對國家的不負責,直接導致北京首都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造成萬園之園圓明園覆滅,國家尊嚴盡失,皇帝被俘虜也許不利於國家,但是國家尊嚴卻不能丟失,這點咸豐確實大錯特錯。也許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愧對祖宗江山,喪權辱國,無地自容,一年後就自暴自棄,自我麻痺,鬱鬱而終。
錯用託孤:託孤這一條,咸豐是精心設計,左右權衡,深怕幼子失權。擔心大臣專權,設定多達8人之多的顧命大臣,擔心親王攔權,疏遠恭親王奕訢等宗室,擔心後宮干政,設計兩宮輔政,兩印璽綬。事實證明,咸豐顧慮太多,反而造成了家族失權,朝野混亂,最終被慈禧專權半個世紀。
四無這個四無不知道是誰發明的,這個四無對於咸豐來說有點冤枉。
其執政期間,清洗軍機處,任用改革派官員革新弊政,提拔漢族官僚,鎮壓太平天國叛亂。從《清文宗實錄》中記載,他此時的工作極為勤奮,每天都有許多諭旨下達,幾乎都是親筆硃批硃諭,不靠軍機大臣動手。先後罷免了道光朝的保守派穆彰阿和主和派耆英等。又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將一品大員柏葰處斬,使得清王朝此後幾十年間官場風氣。對英法外敵也是強硬對待,其中第一次大沽口之戰還重挫英法,短暫的廢除了《天津條約》。只是後期確實是工業文明國對農業封建國是碾壓式的打擊,咸豐一直打到八里橋全敗後,才怕了。
還有沙俄趁火打劫,割了外東北13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沙俄確實壞的很,知道咸豐內陷入太平天國起義,外又被英法圍毆,無暇估計東北地區,1858年逼迫黑龍江將軍奕山割讓在東北,咸豐聞之暴怒,將奕山革職查辦(奕山是正兒八經的皇族,後來咸豐去世後,奕山才死裡逃生),並不予承認,直到1860年,英法攻陷北京,咸豐自暴自棄,最終由奕訢與沙俄簽署《中俄北京條約》,放棄外東北,一年後咸豐去世。
不能完全說咸豐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只能說在他那個環境下,是無可奈何,沒有穩定哪裡的發展。確實是“苦命皇帝”。內外因素的交融,使得清王朝差點在他在位期間覆滅。
在我看來咸豐做錯的事情有2件,這2件都是他自己能控制的。一是1860年逃離北京,放棄臣民;二是1860-1861這最後一年的生命自暴自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