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四小學長
-
2 # 陳宏工程師
怎麼樣才能創新性的解決問題呢?它既要求理論基礎深厚,又要求學生突破前人的思維,構想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後者,有的人輕鬆可以做到,而有的人則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一般。研究生階段的成績評比,特別是博士研究生,主要是看高水平論文的發表數量,因而,能否順利的發表文章,能發幾篇,這兩個沉重的壓力,使得研究生的學業壓力巨大,不高興,是很自然得了。
-
3 # 櫻桃哆啦
作為一名在讀研究生,我認為:“很多人上了研究生變得不快樂”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研究生的生活枯燥無味,跟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研究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天的生活就是宿舍-食堂-圖書館-實驗室,人際交往比較狹窄。
2.研究生期間學術研究成果會讓人感到壓力重重。每天閱讀文獻,做實驗,熬夜寫論文,不停地修改論文,但是還是不能發核心期刊。
3.研究生缺少創新思維,導致看問題不全面,角度不獨特,難以解決研究中所遇到的問題。
4.導師的要求較高,學生本人和導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與導師缺乏交流溝通,最終影響畢業。
希望後面成功上岸的同學可以注意以上問題!
-
4 # D調的華麗7752
並不是說上了研究生就變得不快樂了,而是在研究生階段想得太多了,導致自己變得不快樂。研究生階段特別是臨近畢業哪一年,文章壓力,實驗壓力、畢業壓力、找工作壓力都會面對,需要一個良好的心態來面對,釋放壓力。其實,只要平時將成果提前搞定,畢業也沒壓力了。所以說,一切的一切,心態很重要。
遊戲難度提高了。
能讀研究生的大多數在本科期間都是佼佼者,基本都拿到了相當多的榮譽,但這並不意味著研究生期間也可以一帆風順。具體而言就是難度提升了,比如本科期間只要發得出不太水的文章,基本就是國獎水準。但在研究生階段,聊起來卻是誰又中了oral,誰二年級已經3篇頂會這種倍感壓力的事情。
與之相對應的,研究生期間的評價指標比本科時單一得多。本科還會因為社會活動在評獎學金時獲得奇怪的加分(雖然我一向反感),研究生期間就只看你是否做出了有影響力的工作,甚至連GPA都不再重要。
但是一直以來的學習慣性會自動地要求自己做得完美。所以哪怕不會真得掛科,也會慣性地要求自己做出有趣和有意義的大作業。你真的很難想象作業一直被當做年級楷模的人突然開始抄程式碼和糊弄老師。
更進一步的,課程難度研究生與本科也不能同日而語。本科期間大多是基礎課,只要是學科同大類的老師基本都能任教。但研究生期間的課程專業性非常強,會涉及到最新的研究動向和成果,這樣的深度本科時是很少見的。
研究生期間科研的負載是很沉重的,特別是對於理工科,強度甚至強於工作。追趕科技前沿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007地工作就差睡在實驗室的學生比比皆是,但努力並不意味著擁有回報,科研的特質與以往的應試模式截然不同。
無止境的死線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焦慮。會議或是期刊的要求不會因為任何人的實驗失誤而延遲,而過長的會議間隔幾乎容不下任何犯錯空間,任何一點實驗都小失誤都可能讓長期的努力付之東流。高強度緊張的工作環境讓研究生群體抑鬱的比例遠高於常人。
承擔著如此高的風險,遵守著苛刻的規則,挑戰著人類知識的邊界,是什麼讓他們堅持了下來?
除了追求真理/推動社會進步的小部分蠟燭外,大部分人其實還是抱著“先拿著高薪,如有可能就順便改變一下世界”的觀念去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