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異地,雖然收穫很多,但卻也遠離了親人的陪伴,二者又不能同時兼顧,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既然產生矛盾,又該如何解決?兩個方面都不願放棄,究竟該如何選擇
-
1 # 小閃亮
-
2 # 傅代君
後來這記性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患得患失,或者出門走很遠了又想起來門到底有沒有鎖,或者屋裡的電閘是不是忘了扳下來,液化氣有沒有關掉擰緊,又怕窗戶沒關到位颳風下雨往屋裡漂,總害怕會稍有不慎疏忽大意而折回。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類似的情況,若是心裡有牽掛,那就不要行遠路了吧,
-
3 # 大鵬床車旅遊記
我用我的理解來表達一下,不喜勿噴。
我覺得如果短時間出去玩就是放飛自己,不會太多牽掛,如果長時間玩,也做好心裡準備,如果一個人有牽掛和放不下的人還會有心思旅遊嗎?我想沒有。
-
4 # 龍哥的奇妙旅行
我就是一個旅遊愛好者,從去年11月份開始出門旅遊。剛開始並沒有什麼感覺,直到快過年了心裡開始想家,想念父母孩子。雖然過年是和很多朋友聚在一起過的,但是就是少了一種家的感覺,沒有家人在身邊在熱鬧也會感覺少了點什麼。
後來又遇上了疫情,自己想回家也回不去了。被當地政府安置在了酒店,心裡又著急又擔心,擔心家裡的父母孩子的安全,想回家可又無能為力到處都不讓下高速。只能呆在酒店裡等,等待總是煎熬的,以前從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心裡非常牽掛家裡生怕發生什麼意外。直到疫情結束我毫不猶豫的開著車直奔家裡,當回到家後才有一種踏實的感覺,感覺家是其它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的港灣。
-
5 # 波哥老六
很多人都想放下心情去旅遊,去走走。但生活的壓力,壓的又似乎喘不來氣。我覺得人的一生一定要學會調節,收拾行囊和家人一起去喜歡地方去待一下,也是一種幸福。如果一個人在外旅遊,牽掛的一定是家人。
-
6 # 我做真實的自己
出門人在外,我個人感到出門想起的當然還是“故土難離”。
雖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有時也很無奈!
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金家銀家不如自己的窮家”“月是故鄉明”……中中國人自古以來都眷戀故土難離,出門在外,還是像浮萍一樣無根基,心裡不踏實,睡覺都不安,有的人說摘鋪,就是一出門在外,睡不著,還是想念自己的家。
所以在自己的家,心裡有踏實感。為什麼很多人傾其一生的積蓄,或者貸款也要買一套房子,就是想要擁有一個身心安放的家!不知道我是否說清楚了?
我看到你的問題有兩點:
第一我們這些長期在外的人最牽掛的是誰?第二怎麼平衡身處異地和陪伴親人。
中國有句古話叫,父母在不遠游。離家在外,最牽掛的肯定是父母啦。
對我來說尤其如此,因為我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當我20歲出頭的時候,我的父母就已經70多歲了。那個時候年紀小,我並不懂得我的老父親老母親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那時候剛剛參加工作,也沒有把大部分業餘時間都花在陪老父親老母親身上。直到後來他們去世了,我的心一下子空了,好像是自己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感覺。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內疚,大概只有真的經歷過才知道有多痛吧。
另外,如何平衡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看題主身處異地的原因。
首先,如果是主觀的選擇並且是可以調整的,那我建議可以把父母也納入考量範圍。比如如果是純旅遊,是不是可以以家庭為單位出行,這樣既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同時也盡了一份孝心。未來,也不會讓自己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了。
那麼,如果這個原因是非主觀的不得已的,比如工作外派,遠嫁他鄉。
像工作外派這種,其實是可以和公司商量是不是可以申請相應的回家探親假,當然如果公司沒有相應的政策,自己是不是可以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提前完成工作任務,儘快回家,或者在工作之間的休假間隙,抽空回家。我以前在上海讀書,有時候為了看爺爺奶奶,週六日放假兩天也會坐飛機回家待兩天,儘管辛苦,可是看到他們的笑容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遠嫁他鄉這種情況,其實可以多和伴侶溝通,獲得伴侶的支援和理解。如果你的另一半真的能理解你對父母的一片孝心,並且他也愛你的話,應該會願意常常陪你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