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一直是一個積極進取、問鼎天下的政權。劉備自諸葛亮輔佐之後,政權的發展也是出奇的順利。赤壁之戰,奪取荊州,一直到奪取益州,跨有荊、益,按照隆中對策施行。
蜀漢政權在用人方面,劉備一直是非常厲害的。用諸葛亮鎮守成都,足食足兵。用關羽守荊州,魏延守漢中。但是用了劉封、孟達守上庸,最終導致上庸丟失,好像劉備用人之失。
建安二十二年,劉備進兵漢中,並於次年取得漢中。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春,派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建安二十四年秋,先主為漢中王,立劉禪為王太子(三國志後主傳)。不要小看這個時間點,這就引出我們要談的主要人物——劉封、孟達。
在劉備的骨子裡,就有一個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理想。比方說他給兒子取名字,劉封、劉禪,其實就是封禪之意。
劉封此人,本羅侯寇氏之子。先主至荊州,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也就是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在與諸葛亮、張飛溯流而上,進取西川,所在戰克。封為副軍中郎將。也就是劉封戰功很多,被封的職位也很高。
建安二十四年,孟達將攻上庸,劉備派遣劉封統孟達軍,一起攻取上庸,上庸申耽舉眾投降。從這個角度來說,劉備用人非常對。但是,劉封、孟達又怎樣將上庸給弄丟了呢?
後來,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命令劉封、孟達相救,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史書記載,會羽覆敗,先主恨之。也就是說,關羽走麥城,讓他們發兵相救,他們不聽命令。最後關羽身死,劉備以為全是劉封、孟達原因導致。還有就是劉封與孟達二人也不和,他倆不和的原因,其實是劉封仗著自己是劉備兒子,欺壓孟達。還有就是,劉備本來就對孟達不放心,孟達將取上庸的時候,劉備派遣劉封幫助,其實是為了監視孟達,也是為了防範劉封,因為孟達是原來劉璋的舊部,與法正一起投靠的劉備。孟達懼罪,又忿恚封,所以孟達投降了魏國,曹丕非常欣賞孟達,封為建武將軍。
孟達修書與劉封,疏不間親,新不加舊。明主也有誅殺忠臣,慈父也有誅殺孝子的時候。勢利所加,改親為仇,況非親親乎。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非親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斗為太子以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亂禍之興作,未曾不由廢立之間也。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今足下在遠,尚可假息一時;若大軍遂進,足下失據而還,竊相為危之。以足下之才,棄身東來,繼嗣羅侯,不為背親也。北面事君,以正綱紀……
孟達這封信,擺明了意思就是勸降書,而孟達的分析也是至為至理。因為,自從劉備立劉禪為太子之後,劉封的身份就很尷尬。孟達分析,劉封現在與漢中王是路人的關係,地位也非常危險,因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錯誤,還涉及到廢立之事。肯定會有人離間你與劉備的關係。況且你與劉備本來就沒有關係,你是羅侯寇氏,他姓劉。足下身居高位,遠近聞名,遠處上庸城,尚能儲存性命。如果丟城失地,肯定死路一條。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魏國,繼嗣羅侯。
而劉封后期的命運,也確實如孟達所預料的一樣。申耽投降魏國,劉封丟棄上庸。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猛,易世之後難以駕馭,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劉封被賜自裁。劉封臨終遺言,恨不用孟子度之言!也就是劉封臨死才悔恨自己沒有聽孟達的意見。後來,孟達在魏國,自曹丕死後,也混得很糟,想再次投降諸葛亮,被司馬懿所殺。這些當然是後話了。
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一直是一個積極進取、問鼎天下的政權。劉備自諸葛亮輔佐之後,政權的發展也是出奇的順利。赤壁之戰,奪取荊州,一直到奪取益州,跨有荊、益,按照隆中對策施行。
蜀漢政權在用人方面,劉備一直是非常厲害的。用諸葛亮鎮守成都,足食足兵。用關羽守荊州,魏延守漢中。但是用了劉封、孟達守上庸,最終導致上庸丟失,好像劉備用人之失。
建安二十二年,劉備進兵漢中,並於次年取得漢中。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春,派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建安二十四年秋,先主為漢中王,立劉禪為王太子(三國志後主傳)。不要小看這個時間點,這就引出我們要談的主要人物——劉封、孟達。
在劉備的骨子裡,就有一個建號帝王以圖天下的理想。比方說他給兒子取名字,劉封、劉禪,其實就是封禪之意。
劉封此人,本羅侯寇氏之子。先主至荊州,未有繼嗣,養封為子。也就是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在與諸葛亮、張飛溯流而上,進取西川,所在戰克。封為副軍中郎將。也就是劉封戰功很多,被封的職位也很高。
建安二十四年,孟達將攻上庸,劉備派遣劉封統孟達軍,一起攻取上庸,上庸申耽舉眾投降。從這個角度來說,劉備用人非常對。但是,劉封、孟達又怎樣將上庸給弄丟了呢?
後來,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命令劉封、孟達相救,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史書記載,會羽覆敗,先主恨之。也就是說,關羽走麥城,讓他們發兵相救,他們不聽命令。最後關羽身死,劉備以為全是劉封、孟達原因導致。還有就是劉封與孟達二人也不和,他倆不和的原因,其實是劉封仗著自己是劉備兒子,欺壓孟達。還有就是,劉備本來就對孟達不放心,孟達將取上庸的時候,劉備派遣劉封幫助,其實是為了監視孟達,也是為了防範劉封,因為孟達是原來劉璋的舊部,與法正一起投靠的劉備。孟達懼罪,又忿恚封,所以孟達投降了魏國,曹丕非常欣賞孟達,封為建武將軍。
孟達修書與劉封,疏不間親,新不加舊。明主也有誅殺忠臣,慈父也有誅殺孝子的時候。勢利所加,改親為仇,況非親親乎。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非親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徵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斗為太子以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亂禍之興作,未曾不由廢立之間也。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今足下在遠,尚可假息一時;若大軍遂進,足下失據而還,竊相為危之。以足下之才,棄身東來,繼嗣羅侯,不為背親也。北面事君,以正綱紀……
孟達這封信,擺明了意思就是勸降書,而孟達的分析也是至為至理。因為,自從劉備立劉禪為太子之後,劉封的身份就很尷尬。孟達分析,劉封現在與漢中王是路人的關係,地位也非常危險,因為你的存在本身就是錯誤,還涉及到廢立之事。肯定會有人離間你與劉備的關係。況且你與劉備本來就沒有關係,你是羅侯寇氏,他姓劉。足下身居高位,遠近聞名,遠處上庸城,尚能儲存性命。如果丟城失地,肯定死路一條。唯一的出路,就是投降魏國,繼嗣羅侯。
而劉封后期的命運,也確實如孟達所預料的一樣。申耽投降魏國,劉封丟棄上庸。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猛,易世之後難以駕馭,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劉封被賜自裁。劉封臨終遺言,恨不用孟子度之言!也就是劉封臨死才悔恨自己沒有聽孟達的意見。後來,孟達在魏國,自曹丕死後,也混得很糟,想再次投降諸葛亮,被司馬懿所殺。這些當然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