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喬冠鈞的商業乾貨

    大家好,我是喬冠鈞。

    “有道者得,無心者通”這句話出自於慧能大師的《六祖壇經》

    慧能大師是誰?

    惠能,俗姓盧氏,尊稱六祖惠能。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對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奠定與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意義。

    “有道者得,無心者通”是什麼意思?

    有道者”是指有道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他們掌握了修行的規律,願意用善意去對待生活中的一切,因此,可以獲得(正果)。

    “無心者”是指放下“我執”、放下主觀意識、個人色彩的人,能夠站在巨集觀的角度做事情,這樣的人才能通透。

    還有人說:成功都是反人性的。

    人性是什麼?

    人性是懶惰、是慾望、是自私自我、是遵從本能。

    但無論是修行人想要修得正果,還是我們身在紅塵中的人想要達成某一領域的成功,都需要付出想象不到的努力,經受許多的苦難。

    堅持夢想的人,要每天早起,要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別人會來質疑、打擊,經歷過黑暗後,看到別人享受生活,是否內心會有一點點渴望?

    也許會有,但總有人堅持了下去,活成了通透的樣子,修成了正果。

    因為他們,是“有道者”,更是“無心者”,正是因為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才能放下“我執”,奔向目標

  • 2 # 只緣無事可思量

    《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何謂(道)?

    (無住、無著、無相、無為)者是。

    何以故?因為一切時中皆(無心)故。

    (無心)則(一法不立~一塵不染)所以(心清淨),(心清淨)則(智慧常住)看問題(明明白白)。

    眾生(有住、有著、有相、有為)故(妄心常住),因此(著相生心、執著我見)陷入迷中。

  • 3 # 一真講堂

    “有道者得,無心者通”,這句話出自《壇經》,乃六祖禪師所言。所謂有道者得,心得是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真心也,道心也,禪心也,雖曰有得,實無所得,不得而得,實乃真得。

    當下糊塗修行者,執於一法,錯將無心誤解為沒有心,經雲“道由心學”,若是心不在焉,無心學道,何以能知覺?道非是憑其“聰明才智”所能覺悟,而是靠其智慧來貫通,智慧在何處?智慧藏匿在根本。什麼是根本?心乃是根本。

  • 4 # 鶴天鳴

    這句話出自“六祖壇經”,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有德性的人可以獲得正果,沒有痴妄之心的自然會明白道理。

    說明白,人要想修佛悟道,需要做的是,修煉自己的德行,放下那些心中痴念,多修身養性,自然可以修成正果。

  • 5 # 方廣

    我有個不一樣的回答,相對通俗通透,是我開悟的恩師多年實修證得,分享一下。

    比如,我今天寫的文字,就好像水上的冰,六祖說的這個“道”就像冰山下浩瀚的水,與冰是個相通的東西。怎麼個通啊?本質上通。

    01 首先解決何為“道”的問題。

    你知道,冰是水分子凍成的另一種水,水和冰形態不同,但也是由水分子構成,因為溫度不同,冰遇到熱就會化成水,恢復本來。

    冰是暫時存在形式,因溫而生,因緣而亡。冰又是水,水的假象,假象破了就見真。Sunny能融化冰,低溫能結成冰,冰和水不同,但都是水分子。

    那麼,你的問題可能是,這與道是什麼關係?

    我先問你:我是一快“冰”對吧?那我到底是什麼?你從上述中看到什麼了?

    到底是什麼?這取決於我遇到了什麼緣,面對的是熱Sunny還是冷空氣。如果我迎面而來的是熱Sunny照耀的溫暖融化了我,我現在就是水了,也可能成為飄到天上的水蒸氣,或者被你喝了,成為你身上的體液!

    如果我是作家,那麼我的就是文化、道就是文章,道就是洋洋灑灑的文字……道就是本質——我的心;

    如果我是人類,那麼人的就是慈悲,就是隨順,就是喜舍,就是厚德載物……人的道就是——人的善心。

    文字是二維的,一個詞兒表達不準從三維到N維的“道”是何物……只能說,這是一個東西——就是本心。

    你的心是正能負能、是善是惡、有德無德?在於你有心有意之時的所思所見。如果你經常看到的是正能,你的心就正;你經常看到的是善良,你的心就善;否則就是有負有惡的怨氣、貪心、色心。

    如果你在無心無意無我之時,隨便見到的都是正能,見到的都是無我、無私和善良,不是刻意強求所見的;那麼,說明你的世界、你的心完全與正能、善良、無我的心同頻共振了,你所處的天與人合二為一了。

    小結五:“無心者通”,就是當你無心無意無我之時,你的頻道就和聖人接通了,你們就是同類了。

    這時,你的心的頻率——所思所見,就會與天之大道共鳴,大德之心就一定會展現出來。所以“無心者,通”和“有道者,得”分別說的是一個事兒。

    “修道沒有高深處,只把身心低低行。”就是把自己擺低了,無我地行動、奉獻中實踐。

    下次,你永遠帶著這顆把自己擺得超低的心,心甘情願地利他!時間久了,你慢慢會看到高頻能,你會步入過人的“道”,成為過人的“聖”,成就你一切為天下的聖心。

    但是相反,如果你我都沒有“永遠為了別人”的“過人的”願望和行動,那怎麼會有過人的結果呢?

    道心,是通向聖人的路;貪心,是聖回到凡的路;道心,是從源頭伸出的手,你看不見的話,就容易迷路。

    小結六:只有有道者,才能得道。只有無心者,才能通聖。“有道者得,無心者通”,每一句都是“只有……才能……”的因果句。

    儘管它出自中國禪宗祖師慧能的著作《六祖壇經》,但重視的目的不是為了光讀誦,重要的是要踏上從天上伸展來的“道路”——依願而行。

    《六祖壇經》就是這條四季敞開的路,把凡人變成聖賢的路。你乖乖地走,一定會回到源頭。

    有道者得,擁有禪心、聖心、道心者就能得道;有得,實無所得。

    無心者通,無心即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通,實無所通。

    無心而得,實乃真通真得。用有求之心求無為之道,乃背道而馳!

  • 6 # 澡雪堂主談國學

    這兩句話出自《六祖壇經·付囑·第四節》,“有道者得”是指方便法門,做一件事,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技巧,“無心者通”是指不執著於方便,要時常保持內心的通透,方法用是來解決問題的,用完了它的使命也就結束了,扔掉便是,沒必要再抓住不放。

    “有道者得”就是指用正確的方法技巧來做事,這樣才能有收穫,《莊子·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他之所以能將一個血淋淋的屠宰過程演繹出“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的效果,就在於“技巧”二字。

    甲比丘說自己修的是數息觀,乙比丘說自己修的是白骨觀,佛陀又接著問他們出家前都是做什麼的,甲比丘說自己是守墓的,乙比丘說自己是個打鐵的

    佛陀聽了以後,就讓他們把修行的方法調換一下,甲比丘修白骨觀,乙比丘修數息觀,他們將修行的法門調換過來以後,果然沒過多久,就都證到了羅漢果。

    而乙比丘是打鐵的,打鐵就需要生火燒爐子,為了讓火燒的更旺,通常都配有風箱,而用風箱鼓風的過程,就象是人在喘息,那麼他對氣息的出入就非常的敏感。

    他們調換了修行方法後,正好都是自己印象特別深的,這樣在觀想的時候就非常容易,所以很快就出現了成效,這和六祖所說的“有道者得”是同一個道理,這就是懂得技巧的重要性。

    莊子在他的《齊物論》中說:“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這可以說是對“無心者通”最好的註解,我們之所以無法取得大的成就,往往就是被過程中的一些小成就給迷惑了,而我們之所以無法從經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也往往是因為太過於專注那些美妙的文字了。

    我們多數人也是如此,在修行中剛剛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績就變得飄飄然起來,以至於陶醉其中裹足不前,最後與大道漸行漸遠,這和“買櫝還珠”本質上沒任何區別。

    唐代的黃檗希運禪師曾說“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要知道無論是“米”也好“地”也罷,都只是盛放珠寶的包裝,是我們成就大道的資糧。

    一旦它們的使命完成,我們都要毫不猶豫的丟掉,從此“心”裡不再為它們保留任何的空間,正如佛陀在《金剛經》中所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就是六祖“無心者通”的真實含義所在。

    明白了這兩點,往小裡說,可以建功立業,揚名於世,往大里講,則可以解脫生死,饒益群生,六祖用自己傳奇一生的經歷,不但為我們豎立了一個清晰的榜樣,而且還把自己所有的感悟,保留在了《壇經》之中,身為華夏兒女,得聞此人,得閱此經,實在是一大幸事!

  • 7 # 樑子8946

    有道者得:因為明白道之後,不好都是好,好的就更好了,所以,所有的所有都是他的資源資糧,這就是得;

    無心者通:心滅萬法滅;心亡罪滅兩具空;空就沒有障礙;

    意思是:人還活著,遇事不生氣,不著急,不嗔恨,不執著;難得糊塗,大智若愚,道理都明白透了,隨緣不變,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應用於生活中,在實踐中也印證了出來;

    隨緣自在,不執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工作不在父母身邊子女怎樣做才能讓父母開心呢?
  • @ Copyright 2019 劇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