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36835517995

    歇斯底里

    這個詞看著很像我們原本就有的成語,但其實它是英語“Hysteria”的音譯,即癔症或一種精神病,表現為易激動、敏感,發作時哭笑無常,言語錯亂。常用來形容人情緒激動、舉止失常。

    乒乓球

    乒乓球起源於英國,最初,由於球打在桌上的聲音是乒乒乓乓的,商業廣告上便出現了“Ping Pong”這個詞,英國也曾經使用過“Ping Pong”作為乒乓球運動的名稱。但是,在1928年第二次國際乒聯全體會議上,此項運動被定名為“Table Tennis”。在《漢語外來詞詞典》中,對“乒乓球”這個詞的來源解釋是,來自英語的擬聲詞“Ping Pong”。不過值得說明的是,漢語裡的象聲詞“乒乓”並不是外來的,在英語出現這個擬聲詞之前,它就已經存在於我們的漢語裡了。

    幽默

    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這個詞現在的意思是英語“Humor”音譯的,最早由國學大師林語堂先生於1924年引入中國。而“幽默”一詞在漢語中,最早出現在屈原《九章·懷沙》中的“煦兮杳杳,孔靜幽默”,是寂靜無聲的意思,但現在我們基本不用這個意思了。

    寵兒

    借自日語,《人民文學》1981年第8期:“人們對名聲很響的年輕人總當作寵兒。”以前經常能看到“時代的寵兒”這樣的表達,不過現在這個詞好像有點過時了……

    前衛

    英語“Advance Guard”,指軍隊行軍時派在前方擔任警戒的部隊,同時也指社會政治運動中的先鋒或領導者,現在還指足球、手球等球類比賽中擔任助攻、助守的隊員,也有新異而領先潮流的意思。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最早將這個詞“漢化”的並不是華人,而是日本人。

    物件

    這個詞本來是指行動或思考時作為目標的事物,後來也指戀愛的對方,最早是日語對"Object"的意譯。

    同情

    這個詞原本是日語從漢語中借走的,我們的很多古文中原本就有“同情”這個詞,比如《史記·吳王濞列傳》中“同情相成,同欲相求”,《韓非子·揚權》中“參名異事,通一同情”。後來,日本人用這個詞意譯“Sympathy”,賦予了這個詞新的意思:在感情上對別人的遭遇產生共鳴。此後,這種用法又被我們借用了回來。

    失戀

    也是出自日語的一個詞彙,最早是日語中“Unrequited Love”;“Disappointment in Love”的意譯,表示戀愛的一方失去另外一方。

    幹部

    日語意譯法語“Cadre”,本義是“骨骼”,引申出擔任一定領導工作的人,比如國家機關、軍隊、人民團體中擔任公職的人員,這個概念是在民國時期引入的。

    最後一點補充說明:對於界定一個詞是否是外來語,學術界有很多爭論,尤其是漢語中的日語藉詞爭論尤為激烈,因為我們都知道,日語中的很多文字表達是由中文借鑑過去的,某種意義上說,這可能並不算外來詞,可是換個角度想,許多詞彙也並非日本人所創,他們也是意譯了英語法語等語言中的詞彙,似乎又算是外來詞了……具體如何認定,就看大家如何理解了~

    PS:以上外來詞語,均選自1984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外來詞詞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4學制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