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曲精品庫

    李端的知名度雖然沒有李杜、元白這些大詩人的名聲高,但其實也還可以,他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寫詩也有自己的風格,他的詩多為應酬之作,當然有些表現社會現實,但更多是表現消極避世的思想,然而,其中一些閨情詩,卻寫得清婉宜人,韻味獨特,是值得一讀的。

    下面這首《聽箏》便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五言絕句,據說這首詩是他的即興之作,還因此博得美人青睞,整體來看這首詩輕快灑脫,寥寥數語,卻展現了一幅流暢鮮明的人物速寫圖,被選入《唐詩三百首》,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

    聽箏

    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開頭兩句,直奔主題,並且選取了彈箏女子的纖纖玉手來描寫,“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箏是一種絃樂器,有十三根弦,很多詩人都描寫過箏這種樂器,比如白居易寫過:“花臉雲鬟坐玉樓,十三絃裡一時愁”。

    李端在在此處,不僅描寫彈箏之事,而且抓住最能突出主題的部分,將彈箏者的美麗,全都集中在潔白的玉手上,這其實也很好理解,因為彈箏用手,所以觀者的注意力自然會放在彈箏的雙手上,妙在此手極美。精緻典雅的房間,一位美人端坐彈箏,那景象,一定是美極了,詩人重點抓住這些景象,帶給人一種深刻的印象,生動形象,極富藝術美感。

    如果說前兩句很美,那後兩句便十分有趣了,“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詩以《彈箏》為題目,正常來說應該以箏聲為物件,表現彈奏者技藝的高超,但是詩人在這裡,卻沒有這樣寫,而是透過女子故意彈錯樂曲,來展現一幅生動的傾慕圖。

    據說三國時期的周瑜精通音樂,別人彈奏樂曲,偶有失誤,他便能一下聽出來,然後回頭一看,這首詩,顯然是借用這個典故,但不同的是,此詩中的女子,是為了得到愛慕者的注意,而故意彈錯的。有人說,這是一種邀寵的表現,是“婦人賣弄身份,巧於撩撥”,但其實,這正是年輕女子感情真摯的一面,也可以說,彈琴者想要尋找知音,因此故意彈錯一些,讓能夠聽出錯誤的人,對自己青睞,也表現了女子機敏可愛的形象。

    彈琴者是高手,聽者是知音,兩人一拍即合,當真是令人羨慕,這首小詩,雖然表面是在寫彈箏之事,但其實卻表現了男女間初見時悸動的美好,以及知音難尋的感覺,可以說韻味無窮。

  • 2 # 半坡222

    鳴箏金慄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雙聲疊韻的運用,先看雙聲的構建,第一句中的慄和次句的素都是心母字,為同紐雙聲,次句的手與三句的周屬於同類雙聲(齒音審母和齒音照母),一個疊音詞時時(齒音禪母),即詩有六字屬於齒音同類雙聲,再看疊韻,韻腳,前,弦,兩字押了先韻,鳴箏二字分屬廣韻庚,耕,唐代同用,故亦是疊韻字,二,三句,玉,欲,同屬入聲燭韻,二,三,句的房,郎,同屬平聲唐韻,二,三句末句的素,顧,誤,三字屬去聲暮韻,再有雙聲又疊韻的時時,一首二十個字的小詩,六個雙聲十三個疊韻字,目的就是透過這相互呼應的豐富音型,對鳴箏之聲作語音上的相應模擬,鳴,箏,金,撩動了琴絃,錄下箏聲,又用雙聲疊韻遙相呼應,以為聲之和,令整首詩活象一首曲譜,散發出音樂性的語音聲響的美,這就是這首李端的名作,聽箏,帶給我們後世人的詩作聲韻美的美妙欣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秋帆的古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