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52601863893

    文藝青年跑去和情敵決鬥,然後被打死了。

    1828年,普希金在一次舞會上邂逅了娜塔莉婭,當時娜塔莉婭只有16歲,但已經是萬里挑一的大美女。普希金一見鍾情。

    1830年,普希金向娜塔莉婭求婚成功,如願娶到了這位俄羅斯第一美女,可普希金與娜塔莉婭其實並不幸福。

    普希金是個文藝青年,每天研究的就是文學藝術、詩歌創作。

    娜塔莉婭喜歡的卻是燈紅酒綠的上流生活,迎來送往,珠光寶氣,和貴族們在一起縱樂,普希金的詩只能讓她厭倦。

    這兩個人三觀、理想、追求有著天壤之別。

    1834年,命運的齒輪終於發生了轉折,影響普希金一生的人——他的情敵喬治·查理·丹特士出現了。

    丹特士是法國貴族,因為波旁王朝被推翻後逃到了俄國。

    妻子的流言,沙皇的政治逼害,創作激情的退減,以及生活的重壓,普希金不想再忍受這一切,決定和丹特士決鬥。

    當時正規的決鬥,是兩個當事人之間,按照對等的協議和條件,使用致命的武器進行一對一格鬥。整個過程充滿了儀式感,要商定上陣的時間,地點,武器的型號,種類。

    普希金非常喜歡決鬥,他的一生中經歷的決鬥大約有30次。當然,其中有一部分由於雙方和解而取消。這次沒有人能阻攔他。

    他畢竟只是一個職業文人,遇上丹特士這種軍人出身的傢伙,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俄歷27日下午4時,普希金在一家甜食店裡喝完了他一生中最後一杯咖啡,然後在朋友丹扎斯的陪同下,走出店門,乘上雪橇來到小黑河畔。這一天,天空佈滿了陰霾,俄國吹著凜冽的寒風。

    丹特士先開槍,子彈穿透普希金腹部,普希金應聲倒在地,鮮血很快染紅了他的外套和地上的積雪。據後來醫生估測,普希金中彈之後,失血量共計達2000毫升。普希金在痛苦煎熬的兩天之後2月10日(俄歷1月29日)死亡。

    他的早逝令俄國進步文人曾經這樣感嘆:“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

    在死前,他還在囑咐妻子,一定要改嫁一個正派的人。

    後人評價娜塔莉婭是個庸俗的女人,害死普希金的兇手。其實這段感情,從開始就是南轅北轍,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這場決鬥之後,普希金死了,丹特士瘋了。

    不知後來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時有沒有想到普斯金。

    在小說《戰爭與和平》裡反而是知識分子皮埃爾陰差陽錯擊中了有豐富戰鬥經驗的情敵。

    但老婆的心從始至終都不在他身上,所謂的決鬥只是冒著生命危險給自己找回點面子。放在今天來看顯得無比愚蠢,甚至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種選擇都是聰明人所不屑的。

    但在非常感性的狀態下我會欣賞這種愚蠢。

    因為我知道大部分人可能不會這麼勇敢,這麼奮不顧身的為尊嚴、為榮譽,為一切我們覺得理想的,理所當然的,不容侵犯的事物去戰鬥。

    這種事往往只有詩人這種文藝青年才會去做。

    參考資料:

    1.俄羅斯國家軍事歷史檔案館(РГВИА)檔案:《御覽軍事司法案件報告1837年2月到4月》2.宋志芹:《關於普希金死因的幾點思考》,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5年3.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1863-1869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玻璃能不能防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