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京城早教師奶爸Andy

    這幾天正好在和朋友聊到原生家庭對孩子一生的影響這個問題。那麼一起簡單聊聊原生家庭吧。

    其實大道理我們大家都知道,就是家庭中每一個人的行為、舉止甚至相處方式都會被我們的下一代在潛移默化的時候學習和模仿。所以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在家裡在寶寶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儘量不吵架,不說髒話。其實這樣做已經是比較有意識的家長了。但是家長們不知道其實寶寶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要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期。

    例如,一個在父母不和,關係冷淡的家庭長大的孩子,雖然父母為了孩子從來不在孩子面前爭吵,但是兩個人冰冷的態度和家庭中只有在寶寶面前才表現出來的和睦相處這些孩子是都能感知到的。那麼這個寶寶的長大之後和伴侶的相處之道要麼和自己父母一樣慢慢走上兩個人形同陌路的方向,要麼會因為過分的擔心自己和伴侶變成自己的父母的樣子而不敢去結婚,或者是在婚姻中過分的卑微只為了對方不要對自己冷漠。

    所以我們提到原生家庭中生活環境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著影響的,只是這個影響不應該叫做束縛了。當家庭給予了孩子正向的環境那麼孩子的潛意識裡一定也是被印刻了正向積極的為人處事生活狀態;而當我們不經意間給到孩子的是一個相對負面,缺愛,冷漠或者刻板,教條的家庭環境那麼同樣其實你正在親手寫下自己孩子未來的人生!

  • 2 # 胡慎之心理

    一位來訪者向我表達了他的困惑,他說他一直沒有從原生家庭中真正走出來,即使他現在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不斷地以各種方式獲得存在感,會每隔兩天就會回父母家小住,父母有任何的事情,他一定會第一時間關注,第一時間解決,第一時間協調,因為他害怕被父母忘記。這可能是小時候被父母忽略的創傷。

    但是令他驚訝的是,有一天他的孩子問他:“爸爸,你怎麼總是不回家,是不是忘了我們?”

    這時他才大悟,他讓他的孩子過著他以前被父母忽略的生活。

    我們渴望改變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卻又無意地重複著自己討厭的被對待方式,只是對父母深層的認同。

    有些朋友認為父母某些方面很糟糕,於是絕不允許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所以活出了與父母相反的對立面,其實這個對立面是你內心深處對他們的認同。因為認同,所以才會出現與它對立的一面。

    有一些人對我說:“唉呀,我早就想脫離了。”

    但是你真的是想嗎?可能你只是想擺脫某些控制,但並沒有真正從原生家庭中分離,你依舊沒有減弱對原生家庭和父母的依賴,甚至會希望他們能一直照顧著你。

    我們經常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不解或者困惑,例如對關係的不恰當處理,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忠誠於原生家庭,認同父母與他人相處的關係模式。

    如果你能清楚地發現這些問題,那就需要好好與原生家庭做一個告別。

    我們所說的告別,是指在心裡真正從原生家庭中走出來,而不是簡單的抱怨和自責。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個關於要不要原諒父母的話題,很多網友進行了不同的爭論。

    但是我覺得放過比原諒更適合,所謂放過就是放手,不再抓著傷害性的體驗不放。

    成年了以後,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東西,不論好與壞,我們都要去承認,去接受,也要學著勇敢放手。

    只有這樣,你才會成為你自己,這個時候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才會慢慢減弱。

    ——by 胡慎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美仇俄”前赴後繼,澤連斯基為何要重蹈波羅申科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