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33125843701

    原文

      王冕者,諸暨(1)人。七八歲時,父命牧(2)牛隴(3)上,竊(4)入學舍(5),聽諸生(6)誦書;聽已(7),輒(8)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9),父怒撻(10)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11)如此,曷不聽(12)其所為?”冕因去(13),依(14)僧寺以居。夜潛(15)出坐佛膝上,執策(16)映長明燈(17)讀之,琅琅達旦(18)。佛像多土偶(19),獰惡可怖(20),冕小兒,恬(21)若不見。

    安陰韓性聞而異之(27),錄(22)為弟子(23),學遂(24)為通儒(25)。性卒,門人事冕如信事性。時冕父已卒(26),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架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後。鄉里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

    註釋

      (1)諸暨:縣名,今屬浙江省,現諸暨市。

    (2)牧:牧牛。

    (3)隴:通“壟”,田埂。

    (4)竊:偷偷地。

    (5)學舍:學堂。

    (6)諸生:學生們。

    (7)已:畢。

    (8)輒:就。

    (9)蹊田:踐踏田地,指踩壞了莊稼。

    (10)撻: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11)痴:此指一心一意。入迷,痴迷。

    (12)聽:聽憑。

    (13)去:離開。

    (14)依:投靠。

    (15)潛:暗暗地、悄悄地走。

    (16)執策:策通“冊”,書本。執策:拿著書。

    (17)長明燈:佛像前晝夜不熄的燈。

    (18)達旦:到早晨,到天亮。旦:早上。

    (19)偶:偶像。

    (20)獰惡可怖:猙獰兇惡,令人害怕。 獰,兇惡。

    (21)恬:內心安然的樣子。

    (22)錄:收。

    (23)弟子:學生

    (24)遂:成。

    (25)通儒:博學多通的儒生。

    (26)卒:死去;死亡。

    (27)詞類活用:安陰韓性聞而異之 異,意動用法,對……感到驚訝。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的時候,父親讓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進入學校聽學生們讀書。聽完以後,就默默地記在腦子裡。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有人牽著王冕家的牛,來王冕家,責怪無人看管的牛踐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親大怒,用鞭子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然像以前一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對讀書如此入迷,為什麼不讓他去做呢?”王冕因此離開家,到一座寺廟來居住。夜裡他偷偷地走出住處,坐在廟內佛像的膝蓋上,拿著書映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都是土質的偶像,猙獰兇惡。王冕是小孩子,卻內心安然彷彿沒看到。

    安陰的韓性聽說後,感到十分驚訝,將他收作學生,學成了博學多通的儒生。(後增…)韓性死了以後,韓性的門人對待王冕像對待韓性一樣。當時王冕的父親已經去世了,於是王冕把自己的母親迎接到越城贍養。時間長了,母親想要歸還老家,王冕就買牛來架母親的車,自己親自穿著古代的衣服跟在車後。鄉里的孩子都聚集在道兩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對景區旅遊產品進行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