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網路戰國時期,諸侯爭霸,不同的公司都推出了屬於自己的私有網路協議,相互之間不能相容,用了哪家的網路,就上了哪家的賊船。
於是乎,有好事者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振臂一呼:我給大家制定一個通用的網路通訊協議把,正如吾名,該協議是國際標準!
於是ISO博覽眾家之長,制訂了“一堆”詳細的,複雜的,繁瑣的,精確的網路通訊協議,這一堆協議的名字尤其精妙,恰好是ISO反過來寫,稱之為“OSI協議棧”。OSI的意思是“開放系統互聯”;“棧”的意思是不止一個,而是很多協議。
不過這堆協議太複雜了,為了理清思路,便於學習,OSI協議棧被分了7類(也就是分了7層),不同層代表不同的功能,並制定了相應的協議來完成這些功能。
比如說有個協議叫做CLNP,歸屬到了第3層,也就是網路層。
要說這個OSI協議棧可真是個全能選手,從第1層的物理連線插頭和線纜電氣標準,到第7層應用程式的“基礎性”高層協議,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國際標準是出來了,接下來就要軟體/硬體廠商去實現了。我們平常使用的作業系統是微軟的Windows,微軟實現了OSI協議棧了麼?沒有,為啥呢?恰恰因為OSI協議棧追求全能,追求完善,導致它太過複雜,實現起來太難了。
那麼咋辦呢?ISO/OSI代表官方,代表權威,代表高大上,但民間也有能人啊,有群高人在民間自己搗鼓出了另一套通訊協議,叫做TCP/IP,這個小家碧玉自有其魅力所在,也能完成網路通訊工作,而且實現的難度比OSI要小多了。
於是OSI與TCP/IP開始了競爭,結果就是。。。老船長在陰溝裡帆船了!
時至今日,TCP/IP協議完全統治了江山,整個的因特網就是建立在TCP/IP協議棧基礎之上的。
比如同樣是網路層,OSI有個CLNP協議,可你聽說過麼?你耳熟能詳的網路層協議就是IP了吧。
ISO協議棧裡的一大堆協議是沒人提了,不過ISO給網路協議做的7個分類倒是很有科學性。因為ISO自己的協議已經不佔統治地位了,只剩網路協議的分類模型碩果僅存,於是這7個分類的地位由“國際標準”降格為“僅供參考”,這就是“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名字的由來!
但既然OSI的7層劃分是“僅供參考”,那我不參考你又如何?我大TCP/IP就劃分成4層好了!
(什麼?抄了OSI分層的名字,這個嘛。。。。。。好吧,我承認還是參考了OSI的分層思想)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對比圖,中括號的3層是要給資料分段和打包
可見TCP/IP的分層相對簡單
TC/IP協議棧中各協議所屬層級
早期的TCP/IP是自由發展,後期有了屬於自己的標準化組織,叫做IETF,該組織所寫的文件叫做RFC。
所以當說到某協議屬於那一層的時候,就要注意這是參考這OSI的的7層模型而言的,還是參考這TCP/IP的4層模型而言的。
我們在學習網路知識的時候,都是參照OSI模型的,但在使用的時候,都是使用TCP/IP模型。
注:OSI模型的的每一層,僅僅說明功能,而不特指某種協議(自己的協議已經沒人用了),因特網的4層模型才具體說明協議(既然已經是“因特網”模型,那當然要說明對應的因特網協議了)。
想當年,網路戰國時期,諸侯爭霸,不同的公司都推出了屬於自己的私有網路協議,相互之間不能相容,用了哪家的網路,就上了哪家的賊船。
於是乎,有好事者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振臂一呼:我給大家制定一個通用的網路通訊協議把,正如吾名,該協議是國際標準!
於是ISO博覽眾家之長,制訂了“一堆”詳細的,複雜的,繁瑣的,精確的網路通訊協議,這一堆協議的名字尤其精妙,恰好是ISO反過來寫,稱之為“OSI協議棧”。OSI的意思是“開放系統互聯”;“棧”的意思是不止一個,而是很多協議。
不過這堆協議太複雜了,為了理清思路,便於學習,OSI協議棧被分了7類(也就是分了7層),不同層代表不同的功能,並制定了相應的協議來完成這些功能。
比如說有個協議叫做CLNP,歸屬到了第3層,也就是網路層。
要說這個OSI協議棧可真是個全能選手,從第1層的物理連線插頭和線纜電氣標準,到第7層應用程式的“基礎性”高層協議,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國際標準是出來了,接下來就要軟體/硬體廠商去實現了。我們平常使用的作業系統是微軟的Windows,微軟實現了OSI協議棧了麼?沒有,為啥呢?恰恰因為OSI協議棧追求全能,追求完善,導致它太過複雜,實現起來太難了。
那麼咋辦呢?ISO/OSI代表官方,代表權威,代表高大上,但民間也有能人啊,有群高人在民間自己搗鼓出了另一套通訊協議,叫做TCP/IP,這個小家碧玉自有其魅力所在,也能完成網路通訊工作,而且實現的難度比OSI要小多了。
於是OSI與TCP/IP開始了競爭,結果就是。。。老船長在陰溝裡帆船了!
時至今日,TCP/IP協議完全統治了江山,整個的因特網就是建立在TCP/IP協議棧基礎之上的。
比如同樣是網路層,OSI有個CLNP協議,可你聽說過麼?你耳熟能詳的網路層協議就是IP了吧。
ISO協議棧裡的一大堆協議是沒人提了,不過ISO給網路協議做的7個分類倒是很有科學性。因為ISO自己的協議已經不佔統治地位了,只剩網路協議的分類模型碩果僅存,於是這7個分類的地位由“國際標準”降格為“僅供參考”,這就是“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名字的由來!
但既然OSI的7層劃分是“僅供參考”,那我不參考你又如何?我大TCP/IP就劃分成4層好了!
(什麼?抄了OSI分層的名字,這個嘛。。。。。。好吧,我承認還是參考了OSI的分層思想)
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對比圖,中括號的3層是要給資料分段和打包
可見TCP/IP的分層相對簡單
TC/IP協議棧中各協議所屬層級
早期的TCP/IP是自由發展,後期有了屬於自己的標準化組織,叫做IETF,該組織所寫的文件叫做RFC。
所以當說到某協議屬於那一層的時候,就要注意這是參考這OSI的的7層模型而言的,還是參考這TCP/IP的4層模型而言的。
我們在學習網路知識的時候,都是參照OSI模型的,但在使用的時候,都是使用TCP/IP模型。
注:OSI模型的的每一層,僅僅說明功能,而不特指某種協議(自己的協議已經沒人用了),因特網的4層模型才具體說明協議(既然已經是“因特網”模型,那當然要說明對應的因特網協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