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對著太陽講故事的人

    一、鸚鵡洲

    金山古稱鸚鵡洲、鸚鵡林洲、武原等。是因為古代金山海濱綠洲地區,草木森然,鸚鵡遍佈,擁有迷人而幽謐的自然風光。據明正德《金山衛志》記載:“鸚鵡洲在海中金山下……”、“元末潮齧山北,古橋井猶鑿鑿在,海民沈氏者井中得碑,摩挲其文曰“鸚鵡洲界”。秦代之前,鸚鵡洲一帶因諧音又稱武原鄉,此後,武原鄉一名向西遷移。

    二、康城

    金山古稱東京城、康城、周康王城、康王城。紹熙《雲間志》引舊經記載,“昔周康王東遊,鎮大海,遂築此城。”康王城始建於西周第三代國王康王姬釗(?—公元前996年)時期。據今3000多年,被人稱為“上海最早的城市”。1935年,著名考古學家金祖同考古金山後,在《金山衛訪古記》中說,金山衛城南有金山城,亦稱周康王城,南宋紹興陷入海中,至今當地人稱之為京城。

    三、海鹽

    金山古稱海鹽,始於秦代。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1年),贏政完成中原統一大業,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以金山為中心,北到吳淞江附近,西到杭州,東、南到海,建立了中國最早的縣之一,上海第一個縣 ——海鹽縣,以“海濱廣斥,鹽田相望”而得名,縣城設在山陽甸山(今體育場以南)一帶,後一度移到康城。管轄範圍幾乎是今天上海所有面積與浙江沿杭州灣北岸地區。此後連續四遷,最終在唐代移到今天浙江海鹽的位置,這是一個從金山神奇地複製貼上到浙江的地名,但人們始終無法忘記最初的海鹽是金山。

    四、柘湖

    柘湖是金山的別稱,柘湖形成於漢代,以古海鹽縣城遺址為中心,唐代時的範圍有今天澱山湖的3.5倍,面積佔整個上海的百分之五,原名東塘湖,因湖上柘樹成林而稱柘湖,柘湖是海鹽城所在,所以意義非常,代表了金山行政文明,引得王安石留詩:“柘林著湖山,菱葉蔓湖濱…..”關於這個別稱在今天仍舊有不少印記。張堰舊港牌坊至今還能讀到:“香生銀綰,彤雲常傍柘湖湄”。今天,金山中學金山園(又稱柘湖園)有湖名柘湖,紀念金山中學前身“柘湖書院”,間接傳承的就是金山這個別名。歷史上,金山號稱“柘湖人”的大有人在。

    五、前京

    金山區政府南的前京大道,大家已經熟悉。金山古稱前京,始於南北朝在大金山島北建立的前京縣城,這個縣城城牆 是建在康城的老城基礎上的。前京縣保守的大致管轄範圍是,北到黃埔江、西到泖湖、東、南到海。主要涉及今金山、奉賢、南匯等。

    六、胥浦

    胥浦是金山的別名、古稱。這個名字最早出於春秋伍子胥開掘的中國最早的水利運河之一 ——胥浦,由太湖而來,從金山出海,既是吳國伐越,也是百姓交通運輸、水利灌溉的大河道,今稱胥浦塘。南北朝時,沿著胥浦塘南建立了金山也是上海第三個縣城,以水名定胥浦縣,此後,隋唐以後直至清末,胥浦縣一帶長期被稱為胥浦鄉。如元代文壇領袖楊維楨就長期在胥浦鄉隱居,進行文化活動。

    七、苧城

    金山別稱苧城,苧城又稱白苧城,是一個盛產麻(古代可做衣服)的地方,在今金山體育場北。宋紹熙《雲間志》古蹟記載:“白苧城,高一丈,周圍一萬步。舊經雲:地生野苧,因以為名,今俗雲白苧匯。白苧城傳說是海濱備禦的城堡,在宋代時完好,明清時,有不少文人都把白苧城作為描寫物件,寫入詩文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墨香2的劍客該如何加點?技能該如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