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棲職場—山海客

    再談“海底撈”學得會學不會

    海底撈,是中國服務業的一個靚麗標杆。

    近來,海底撈幾次陷入食品衛生問題或操作不當導致安全事故,還引發了不小的輿論風波,其基礎還是穩定的,其標杆作用還是穩固的。

    關於海底撈的研究和專著,不說汗牛充棟,也是連篇累牘了。

    筆者,一是作為“海撈兒”的消費者,同時作為有著二十幾載職業生涯的企業經理人,有一些感想和思考,在此要說一說。

    首先,說說企業經營應該關注的幾件事。

    1. 定方向:就是定戰略——‘大方向、大目標、大舉措’的問題;

    2. 搭班子:主要是帶頭人的問題——“頭羊”效應及如何實現;

    3. 建機制:解決組織的長久活力問題;

    4. 強文化:如何形成氛圍,如何傳承、如何支撐持久經營;

    5. 建隊伍:打造一支“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員工隊伍;

    6. +技術:新技術研發和應用下的“商業模式”及調整。

    接下來,筆者丟擲一個問題——“為什麼服務精神、服務文化在國內一直未能很好落地?”

    這裡,我們不談宏觀的“華人素質、對服務業的偏見”等。 我們都知道,重點工作都是企事業單位的老大親自倡導、親自部署的。 那麼效果出不來,可能有哪些原因?

    基於多年從業經驗、教訓,筆者梳理提出如下一個結構化的思考框架,同時也是一個解決思路。

    1. 定力和韌性:我們是否有“釘釘子精神”?有的話,我們就能咬住關鍵,一抓到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2. 企業文化:是不是有“較真勁兒”?那是一股子“跟自己過不去的精神”,是一種知己知彼、活明白了的通透境界。有此格局,就能達到知行合一、心口合一。

    3. 機制:核心就是用人、如何考核和激勵。用人是關鍵。涉及用什麼人、用人標準、如何選拔評估、聘任解聘等步驟。

    4. 領頭人:一個組織要(不斷)突破瓶頸,關鍵在於領頭羊。

    **我們向任正非、褚時健、馬雲、王石等人學什麼?學的不是術,是“道”,特別是“非常道”之道。筆者粗淺體會,主要是“如何認知自我?如何觀照自身內心?如何認識成功、金錢?如何領導組織?如何突破自我?”等主題…….

    **作為主要領導,一定要多看、多思、多反思、多研討、多嘗試、多突破,敢於直面自己、突破自身。

    5. 調整心態:多從“如何才能做成”出發,動真格的,真提要求、取得真經(實效)。

    **避免說“學不來,不適合,做不成”,根源在於“固有思維、思想作怪”!

    迴歸上面提及的企業文化,理念(思想)是能夠實實在在地創造價值的!一個組織如果缺失了“思想引領”,沒有了“思想領袖”,就只是一具行走的軀體。

    回到標題,“海底撈你到底學得會、學不會”?

    筆者認為,核心就是三個要素:

    1. 是不是真想學?真想學,就會有精神!

    2. 是不是會結合?會結合,就要找方法!

    3. 能不能長堅持?長堅持,就須強文化!

    筆不前馳,以文會友,拋磚引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俄羅斯在東方站向下鑽探,快到底時忽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