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記
《石渠記》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記》的第六篇。文章記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達了作者探奇制勝,拓寬胸懷,追求勝景藉以抒發胸中積鬱之氣的感情。
基本資訊
中文名
出處
《柳河東集》
作者
柳宗元
作品原文
自渴 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 其上。有泉幽幽然 ,其鳴乍大乍 細。渠之廣,或 咫尺 ,或倍尺 ,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 石而往有石泓 ,昌蒲被 之,青蘚 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墮 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鯈魚。又北曲行紆餘 ,睨若無窮,然卒 入於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 ,可列坐而庥 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 盈,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 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 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於是始窮也。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渴:指袁家渴(一條溪水的名字)。
⑵橋:架橋。
⑶幽幽然:流水幽靜的樣子。
⑷乍:連詞,或者。
⑸或:有時。
⑹咫(zhǐ)尺:比喻很近的距離,古代稱八寸為咫。
⑺倍尺:二尺。
⑻逾:越過。
⑼泓(hóng):深潭。水深而廣。
⑽被:通“披”,覆蓋 。
⑾蘚:苔蘚。
⑿墮:落,流。
⒀紆(yū)餘:曲折伸延。紆,彎曲。餘,通“徐”。
⒁卒:最終
⒂箭:小竹。
⒃庥(xiū):同“休”,休息。
⒄釃(shī):分流,疏導。
⒅遺:留給
⒆蠲(juān):古同“涓”,清潔。
白話譯文
從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見一個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橋。有一眼泉水幽靜地流淌,它流淌時的聲音時大時小。泉渠的寬度有時一尺,有時就有二尺寬,它的長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塊大的石頭,就漫過石頭。跳過大石頭再往前走,就發現一個石潭,菖蒲覆蓋著它,碧綠的苔蘚環繞著石泓。渠水又轉彎往西流,在岩石邊流入石隙裡,最後像瀑布一樣的流入北邊的小潭中。小潭方圓還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較深,有許多快速遊動的魚。渠水又往北迂迴繞行一些,斜著看好像沒有盡頭,就這樣最終流入渴潭。潭的一邊全是奇異的石頭、怪異的樹木、奇異的花草、美麗的小竹,人可以並列坐在那裡休息。風吹動著樹梢,悅耳的聲音在山崖和山谷間迴盪。看它已經很寧靜,它們被風吹動所發出的聲音才在遠處傳播。
我跟隨柳州太守發現它的,撥開陰鬱的密林和腐爛的朽木,開掘和疏通淤土和亂石,把朽木亂草堆積起來燒掉,石渠裡的渠水便很滿。可惜從來都沒有寫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記寫下來,留給匠人,刻寫在潭南面的石頭上,幫助以後喜好遊歷的人能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從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過石頭髮現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給遊人了。
石渠記
《石渠記》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記》的第六篇。文章記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達了作者探奇制勝,拓寬胸懷,追求勝景藉以抒發胸中積鬱之氣的感情。
基本資訊
中文名
石渠記
出處
《柳河東集》
作者
柳宗元
作品原文
石渠記
自渴 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 其上。有泉幽幽然 ,其鳴乍大乍 細。渠之廣,或 咫尺 ,或倍尺 ,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 石而往有石泓 ,昌蒲被 之,青蘚 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墮 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鯈魚。又北曲行紆餘 ,睨若無窮,然卒 入於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 ,可列坐而庥 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予從州牧得之,攬去翳朽,決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釃 盈,惜其未始有傳焉者,故累記其所屬,遺 之其人,書之其陽,俾後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 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於是始窮也。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渴:指袁家渴(一條溪水的名字)。
⑵橋:架橋。
⑶幽幽然:流水幽靜的樣子。
⑷乍:連詞,或者。
⑸或:有時。
⑹咫(zhǐ)尺:比喻很近的距離,古代稱八寸為咫。
⑺倍尺:二尺。
⑻逾:越過。
⑼泓(hóng):深潭。水深而廣。
⑽被:通“披”,覆蓋 。
⑾蘚:苔蘚。
⑿墮:落,流。
⒀紆(yū)餘:曲折伸延。紆,彎曲。餘,通“徐”。
⒁卒:最終
⒂箭:小竹。
⒃庥(xiū):同“休”,休息。
⒄釃(shī):分流,疏導。
⒅遺:留給
⒆蠲(juān):古同“涓”,清潔。
白話譯文
從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見一個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橋。有一眼泉水幽靜地流淌,它流淌時的聲音時大時小。泉渠的寬度有時一尺,有時就有二尺寬,它的長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塊大的石頭,就漫過石頭。跳過大石頭再往前走,就發現一個石潭,菖蒲覆蓋著它,碧綠的苔蘚環繞著石泓。渠水又轉彎往西流,在岩石邊流入石隙裡,最後像瀑布一樣的流入北邊的小潭中。小潭方圓還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較深,有許多快速遊動的魚。渠水又往北迂迴繞行一些,斜著看好像沒有盡頭,就這樣最終流入渴潭。潭的一邊全是奇異的石頭、怪異的樹木、奇異的花草、美麗的小竹,人可以並列坐在那裡休息。風吹動著樹梢,悅耳的聲音在山崖和山谷間迴盪。看它已經很寧靜,它們被風吹動所發出的聲音才在遠處傳播。
我跟隨柳州太守發現它的,撥開陰鬱的密林和腐爛的朽木,開掘和疏通淤土和亂石,把朽木亂草堆積起來燒掉,石渠裡的渠水便很滿。可惜從來都沒有寫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記寫下來,留給匠人,刻寫在潭南面的石頭上,幫助以後喜好遊歷的人能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從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過石頭髮現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給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