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藏像

    為何年輕人不婚不育?為何年輕人可以公然反對養老送終?為何年老的父母在兒孫面前唯唯諾諾?為何老人非常擔憂晚年?為何現在一些家庭關係陷入了違人倫滅天理的狀態?

    說是違人倫滅天理,話不好聽,但是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把話說完。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一個字,道盡了兩代關係。“耂”頭“子”尾,組成一個“孝”。

    什麼意思?父輩對兒女來說,“我養你小,你養我老。”兒女對上輩來說,“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這是人倫。

    這一個“孝”,確定了兩代人的關係,中國社會,就是在這個關係下,代代梓火相傳,生生不息,這就是天理。

    可是現在,許多老人,辛苦半生,把子女養大,學業有成,成家立業了,卻不管老人。有的媳婦公然申明,不與老人同住。生了孩子,讓老人去照料,在兒女家中,說是爺奶,無權發言;說是保母,啥活都幹;說是傭工,不開工錢;說是採買,自己貼現,有的甚至連老人的養老金摺子也要沒收。年輕人看不慣老年人的生活習慣,甚至連老年人的氣味都討厭。老人的家庭地位十分尷尬,孫子第一,媳婦第二,兒子第三,爺奶在末位,爺爺是孫子,孫子這爺爺,動輒指責,甚至惡言相加。孫子養大了,就要攆人,賴著不走,沒有好臉色,走吧?無依無靠,長不起志氣。

    特別是在農村,尋媳婦,公開言明,要一動(轎車),二住(城裡鄉下都要有房),三不管(不管家務,不管老人,不管債務)。分明是要把父母經濟上,體力上搾幹,最後來個不管!

    如今,老人苦啊!

    這種違人倫,滅天理的兩代關係,是怎麼造成的?原因有三:

    一是經濟問題。過去父母老了,手中尚有地產房產,兒子要繼承,有所依,不敢太過份。現在土地國有,父母為撫養兒女,供給上學,買房,娶媳婦,一生所得,全部搾幹,如同搾過的油渣,熬過的藥渣,沒有任何價值,成了棄物。

    二是是非觀,榮辱觀和社會輿論。過去公認“百善孝為先”,不孝是見不得人的醜事,是家風不正,受社會輿論譴責,女兒沒人敢娶,兒子無友可交。現在,媳婦不管老人,已成嫁人時的公開條件,男孩子竟能立此“城下之盟”。有的女孩竟在網路上曬出婆媳矛盾,公開數落公婆如何不是東西,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三是法紀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宗法制度中對不孝行為,有家族管制處罰;法律有忤逆之罪,只要父母告官,說兒子忤逆,輕則打板子,重則發配。雖然父母顧及兒女顏面,不輕易告官,但畢竟有威攝作用。對於社會,應該有破有立,這些都破了,但適應社會現狀的制度法律也應建立。

    對策有三:

    一、做父母的,在兒女年幼時應著重培養其生存技能,並注意德行教育。待其成年後,適時讓其自立,力爭留下些老本,不可傾盡一切,而成為亳無價值的棄物,最後自食其果。

    二、基層組織要透過鄉規民約,對孝行有所要求,並有相應的處置制度。法律法規要有相應的處罰條例,不能只是調解,調解不是萬能的。

    三、社會要確立是非觀,榮辱觀,在輿論上對不孝行為要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並大力宣揚好的典型,樹立典範。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社會,只有維護好兩代關係的人倫天理,才能和諧發展。

    根本原因是不作為,是無底線退讓,是是非曲直不分,壞人橫行霸道,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拉斯加不餵狗糧,吃米飯的,會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