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道風4074

    納蘭性德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於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後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係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納蘭性德一出生就被命運安排到了一個天皇貴胄的家庭裡,他的一生註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然而,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慼慼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①

    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後為避太子諱始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他年少聰穎過人,工詩文、擅騎射,文武全才,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歲時參加了殿試,得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但他並沒有如願成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賞識留在身邊伴駕,授予三等侍衛官職,後循進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裡,這種“皇恩眷顧”是平步青雲的好機會,可納蘭性德的文人氣質及其對漢文化的嚮往是與這種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徑庭的,本來就淡薄門第利祿的他並不以為然。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②,這些不肯悅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於一般滿清貴族紈絝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後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在婚姻愛情方面,納蘭性德多情而不濫情,傷情而不絕情,愛情因而成為他詩詞創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③成婚後,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但是僅三年,盧氏因產後受寒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④儘管後來繼娶官氏,並且有副室顏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總也不能從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學者甚至認為納蘭詞風為之而變。值得一提的是,納蘭性德三十歲時,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減夫婿”。⑤可惜她在與納蘭性德相處一年之後,納蘭性德就去世了,這段短暫的愛情又以悲劇告終。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後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納蘭性德因“寒疾”,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與世長辭,年僅三十一歲。在逝世的前七日,他還在淥水亭設宴(現宋慶齡故居南樓前)“集南北之名流,詠中庭之雙樹”,⑥卻沒有想到這次詠夜合花,竟然成了他的絕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抑鬱症好了的表現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