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貸款教授

    說全世界只賣中美韓的手機,那說明你只是以中國的市場去衡量全球的市場,如果你把眼光放到全球範圍,你會發現目前有不少國家也在生產手機,而且世界的手機品牌數量有數十個。只不過中美韓三國的手機品牌佔據了世界手機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

    比如2018年全球的手機手機總出貨量約14.6億部,這裡面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這6大品牌的出貨量就達到了10.78億部,佔比超過73.8%。

    但是目前除了中美韓三國之外,實際上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也有自己的手機品牌

    我們來列舉一下幾個國家的品牌手機。

    日本:

    日本的主要手機品牌有索尼,夏普,京瓷,富士通,而我們熟知的三星華為這些品牌在日本的市場佔有率其實是很低的。

    德國:

    德國原來有一個知名的手機品牌叫做西門子,後來西門子賣給了明基,變成了明基西門子。不過目前德國自己生產的智慧手機幾乎沒有,大部分都是中美韓三國的手機。

    英國:

    英國有自己一家手機品牌叫做Wileyfox,這家品牌手機並沒有什麼作為,目前已經處於破產邊緣,現在英國的手機市場基本上也是被中美韓三國手機給霸佔。

    法國:

    法國目前有兩個相對比較知名的手機品牌,分別是阿爾卡特和Wiko,以前阿爾卡特還是相對比較出名的,在中國都有過一定的銷量。不過目前法國最大的手機銷量基本上也是被中美韓三國瓜分。

    加拿大:

    加拿大有一個比較著名的品牌手機就是黑莓,前幾年黑莓手機是比較著名的,連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是用黑莓手機。在最巔峰的時候,黑莓的出貨量高達5000萬部,市值一度達到了830億美元, 不過隨著智慧手機的興起,黑莓手機目前已經在衰退了好多。目前能看到黑莓手機的主要是加拿大、美國以及部分西方國家,現在黑莓一年的出貨量不超過100萬臺。

    印度:

    目前印度國內品牌自主手機有Micromax、Karbonn Mobiles、Lava等,但大部分市場還是被中美韓三國品牌手機霸佔,比如小米在印度市場的佔有率就相對比較高。

    芬蘭:

    芬蘭想當年可是品牌手機的王國,當年諾基亞到底有多火,只有使用過的人才知道,諾基亞2006年在全球手機市場佔據了36.2%的份額,就是說每三部手機當中就有一部是諾基亞的,這個市場份額比目前的三星還牛。目前,全球銷量最多的一個手機型號一直由諾基亞保持,其銷量達到了2.5億部。截止2018年,在全球10個銷量最多的型號手機當中,諾基亞就佔據了其中的7個,由此可以想象諾基亞當時到底有多牛逼。

    那為何到了今天全球手機市場被中美韓三國給霸佔呢?

    目前全球的手機品牌很多,但很多手機品牌銷量都很低,只能在國內有一定的,在國際上根本沒法跟中美韓三國的手機品牌進行競爭。

    目前智慧手機品牌主要集中在中美韓三國,這裡面是有一定的原因。

    第一,技術原因。

    目前的手機基本上都是智慧手機,而智慧手機的技術含量比磚頭機高出很多,並非每個國家都可以生產,真正具備實力生產智慧手機的也就是歐美一些國家以及日韓還有中國,其他國家即便能生產出一些手機,但技術含量也相對比較低,市場競爭力低。

    目前在手機技術上美國是處於最頂端的,比如目前大家使用的安卓系統以及蘋果系統都是美國研發的,還有手機上一些核心部件,比如晶片很多也是由美國生產的。當然三星在手機技術上也並不差。

    第二,產業鏈原因。

    生產手機光有技術還不行,還要有產業鏈,畢竟手機涉及的產業鏈還是比較多的。在產業鏈上,目前中國是做的最好的,這也是為什麼連美國的手機也要到中國生產的原因。也正因為得益於完整的產業鏈,所以中國的手機在最近幾年發展非常迅猛。相對來說那些工業比較落後或者是產業鏈比較薄弱的國家就不具備生產手機的優勢。

    第三,生產成本

    現在有能力研發手機的國家並不少,具備生產手機的國家也不少,但是很多國家卻不發展手機產業,是因為他們在成本上沒有優勢,而在這方面,中國就具有很大的優勢,因為中國的人工成本相對比較低,這讓中國在手機組裝等環節上具有較大的優勢。

    如下圖是目前一些主要品牌手機的利潤,從中可以看出目前利用率最高的是蘋果的62%,而中國品牌手機利潤率,基本上都低於8%,如果成本稍微上升,那基本上就沒有利潤空間。

    也正因為具有成本優勢,所以目前中國手機在全球的售價是相對比較低的,這也是中國品牌手機佔領世界市場的一個重要武器。

    比如中國有一個品牌手機叫做傳音,這家總部位於深圳的手機品牌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2018年傳音手機在非洲的市場佔有率卻達到了58.7%,佔據整個非洲大部分的手機市場。而傳音之所以能夠佔領非洲市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售價比較低,這種低成本的手機放在歐美他們肯定是虧本的。

    第四、國內市場驅動原因。

    從中美韓三國品牌手機的發展歷史來看,任何一個品牌手機的發展過程都是由內而外的,也就說這些品牌手機首先在國內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依靠國內較大的市場容量把市場做起來,從而獲得一定的原始積累,原始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有足夠的資本去拓展國際市場,這一點從小米的身上顯示的尤為明顯。

    而其他國家就缺乏這種市場基礎,因為目前很多國家的市場容量都很小。

    第五,生態系統原因。

    在磚頭機時代,中國的手機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多大的地位,當時世界上最主要的手機品牌都是被美日韓以及歐洲一些國家的手機品牌佔據,特別是諾基亞更是連續多年霸佔全球手機銷量王座。

    但在智慧手機時代之後諾基亞選擇了一個錯誤的道路,他們選擇了微軟的系統而放棄了安卓系統,最終導致諾基亞錯過了智慧手機發展的最佳時機,這裡面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在智慧手機時代,中美韓的手機之所以能夠佔領全球市場,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軟體生態。在塞班時代,手機的核心部位是硬體而不是軟體,諾基亞之前能成為移動通訊行業的巨頭時,芬蘭為它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系統,包括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群、對研發的投資、對市場的准入、對推廣諾基亞產品很有利的歐盟GSM(全球移動通訊系統)標準。在那時,硬體是移動通訊業的核心,一部手機多數附加價值都基於硬體,而諾基亞的硬體和通訊技術做得非常好。

    但是在智慧手機時代,軟體就成為了智慧手機的核心組成部分,當軟體開始在手機行業佔統治地位、數字化內容跟手機設計繫結在一起時,情況就發生了變化。而目前在軟體開發以及數字化內容方面,中美都處於世界前列,這就為智慧手機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生態系統。

  • 2 # 寶瓶之水

    最發達國家(美)生產核心部件不用加班賺大錢,次等的發達國家(日韓)生產高標準零部件少量加班賺小錢,然後提供給某國(中印)生產外殼並負責組裝外包銷售需要大量加班但只賺零頭……這就是我們工作很辛苦卻只能溫飽的原因,沒有自己的產業核心和壟斷技術,只有血汗代工廠。

  • 3 # 宋東珂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和小米這6家全球年出貨量超過1億臺的企業,基本上佔據了全球智慧手機市場超過70%的份額,目前可以下結論:全世界真的只有“中美韓”三國在賣手機。這種局面是怎麼形成的?我們簡單來看一看。

    歷史原因與自我奮鬥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個概念:“擁有設計能力”和“實現批量生產”這是兩碼事情,實驗室裡生產一部樣機出來只要擁有相應裝置就可以。但是想要達到百萬級別的量產,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四個元素一個都不能少。

    美國“矽谷革命”奠定基礎:每一個社會都是從農業到製造業到服務業的轉型,美國也同樣逃不掉。美國的科技之所以發達,核心除了二戰後收編了許多德國頂級科學家,同時也因為太空競賽大大刺激了美國工業進步和晶片產業的發展。這一點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顯現出來,當時蘋果公司就已經開始用成熟的流水線生產製造Macintosh電腦了,每天產能達到了4000臺。即使已經實現產業轉型的今天,美國依舊擁有全球最智慧化的工廠,比如特斯拉組裝車間。

    日本與南韓的電子發展之路:在“二戰”中投降後,日本被美國全面接手(其實中國當時也駐軍到了日本,後來由於內戰爆發被撤回),麥克阿瑟當時全面接管了日本的事務,為了避免日本再次出現軍國主義,全面禁止重工業發展。然而走向輕工業道路的日本反而因為晶片發展分到了一杯羹,出現松下、夏普、索尼這樣的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全球500強有149家日本企業。北韓戰爭後,南韓也同樣在美國幫助下發展起輕工業,主要是因為資源匱乏,但是也創造出了LG和三星這樣的企業(三星背後主要控股方是摩根、花旗等華爾街財團)。中國改革開發的製造業道路:1979年,小平爺爺畫個圈,中國迎來了有史以來最繁榮的改革開放局面。由於中國的人口巨集利,以及對外的招商引資,歐美國家逐漸將工廠全部“遷移”到中國,把中國打造成了世界工廠。正是由於這樣,中國除了在製造業上擁有絕對的優勢,也通過學習西方技術以及不斷迭代漸漸掌握了很多關鍵技術。出現了中興、華為、聯想這樣的國際企業。可以說在中國做手機從“研發”來講是最輕鬆的:你可以在華強北找到所有配件,並且聯絡到後面的供應商。

    所以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了目前全球電子行業的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美日韓手中,然而製造加工技術掌握在中國手中。也就導致了現在手機產業“中美韓”三國壟斷的局面。

    那些不可不知的小眾手機品牌

    雖然“中美韓”目前佔據了智慧手機大部分市場,但是通訊領域的核心技術依舊掌握在那些老牌歐美企業手中,比如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雖然他們手機業務已經停止,但是專利費每年都不會少收的。其實即便是目前,依舊有很多過去熟悉的手機品牌還在苦苦堅持著:

    日本索尼與夏普:夏普,全球頂級的液晶面板製造商和儲存晶片製造企業,手機業務在日本本土很受歡迎,但是基於“日本人不懂互動設計”這一真理,沒能在國際市場流行。索尼,手機鏡頭絕對壟斷的供應商,其實索尼手機在設計、做工、效能上完全不輸iPhone,還是由於軟體體驗,全球都賣不好。

    荷蘭飛利浦與英國威圖:飛利浦真的不只是賣剃鬚刀的,畢竟是歐洲第一的電子品牌,產品涉及照明、家電、醫療三大領域,奔騰電器也是它的。但是飛利浦總喜歡出一些老人機以及所謂“護眼屏”機器的手機,賣不動。英國威圖,真正的“8848”手機,過去隸屬於諾基亞,是當時諾基亞開發的最高階的機器,售價在7W-30W人民幣不等,鍍金、鱷魚皮、紅寶石,這款手機不是不想買,而是買不起。加拿大黑莓:曾經美國市場絕對的老大,一邊嘲諷著iPhone,一邊被iPhone擠下了神壇。堅持到今天依舊在釋出“觸屏+實體鍵盤”的智慧手機,並且搭載了安卓系統。但是由於實體鍵盤昂貴的成本,導致售價依舊在3000+,但是處理器只配備了驍龍660......或許真的只有真正的信仰才會選擇購買。

    其實最感到惋惜的還是HTC,那才是真正的眼看著走上神壇,眼看著跌入谷底。

  • 4 # 天天科技範兒

    就像你只知道羽毛球奧運冠軍是林丹,第二名第三名是誰卻沒那麼出名一樣

    因為他們佔了市場份額的大頭

    其他所有品牌的手機加起來市場份額才7%

    但是少不代表不存在

    整理出全球前50的手機品牌如下:

  • 5 # 嘟嘟聊數碼

    如果從生產製造的角度來說,其實國外大部分品牌的手機都是在中國製造的,畢竟我們國內擁有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線,工人數量和熟練度也是最高的,儘管中美韓三國的手機佔據著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但是像印度、日本和歐洲的一些知名品牌的手機也是在中國組裝製造的。

    從2018年全球手機市場出貨資料來看,總量10.78億部中,第一名三星就佔據了20%,有2.9億,其次是蘋果,全球市場近15%,出貨2.08億臺,第三名才是華為,2.06億臺,也是15%,不過環比增長了33%!前兩名都是在下降的!第四名小米,第五名OPPO。從中美韓三國的手機佔用率來講,的確沒有其他品牌太多機會了,“Others”的佔比逐年下滑,雖說使用者數確實不多,但是也是不容忽視的存在。

    我們拿日本來說,蘋果手機在日本是佔有率最高的手機品牌,其餘前幾名都是日本的本土品牌,比如索尼、夏普、富士通等等,但是可惜的是,這些品牌現在在全球的佔有率非常可憐,也就是能在日本本土尋找到一些存在感。

    再說歐洲,法國的本土品牌Wiko和阿爾卡特賣的不錯,在本國有不錯的佔有率,但是比起三星來仍然有很大差距,這幾年國內華為和小米也在歐洲開闢了不小的市場。還有加拿大的黑莓和芬蘭的諾基亞已經被其它手機廠商收購,印度自主手機的代表Micromax在小米、OPPO等國內品牌的夾擊之下基本上也要涼了,最終成就了今天中、美、韓的手機“三國志”。

  • 6 # 亥科技

    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我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主流手機廠商市場佔有率較大,小眾品牌很難爭取生存空間。

    第二,中國本土品牌崛起過快,打破了原有的市場平衡。

    第三,中國強大的製造鏈左右了市場佈局。

    當然,全球不只有中美韓三個國家在賣手機,只是中美韓過大的手機份額對錶象進行了掩蓋,站在巨人的肩膀很容易忽略腳下的風光。

  • 7 # 二五八Group

    看看周圍,我們同事、朋友、家人的手機幾乎被蘋果、中國產、三星手機包圍了,那麼除了中美韓,其他手機是不夠好嗎?

    這是2017的各手機的銷售資料。

    排名前三的正好是中美韓三家巨頭,其他的銷量幾乎由中國的中國產手機壟斷,其實除了中美韓三家手機,其他國家也有進行手機市場的開發,但是因為所屬的領域不一樣,導致在國際市場上並沒有顯得很突出,但是在本地市場或者特別領域中還是有的。

    我們知道的索尼和松下是電子行業的跨國性企業,是電子、遊戲、通訊等技術的領導者,是世界電子遊戲也三大巨頭之一。

    除了在特有領域之外,索尼的墨守成規也成了不能大火的原因,自蘋果改變手機造型從方方正正變成圓潤以來,幾乎所有的手機行業都做出了外觀上的改變,但是索尼沒有,依然保持方方正正的樣子;在系統優化上中國產機隨便就可以吊打索尼且價格昂貴,所以市場才會如此小。

    但是手機也不是索尼的專注領域,遊戲和數碼才是。

    二、加拿大黑莓

    同樣的黑莓的廠商也是和索尼一樣,手機領域並不是其專注的領域,商務和政要才是。

    喜歡的話,點個關注。

  • 8 # 萬事皆空70

    在手機領域,確切的說是智慧手機領域,只有中美韓的手機品牌有國際競爭力,其他國家也製造手機,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被市場淘汰,產量非常小,知名度不高,

    比如日本的索尼,加拿大的黑莓,都是因為不適應市場競爭逐漸衰落,俄羅斯也製造手機,並且由總統出面推廣,但是在中國只賣出一萬多部,黯然離場,

    中美韓壟斷手機市場,是由於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美國科技發達,創新能力強勁,智慧手機涉及的晶片和作業系統都是美國最先進,美國引領智慧手機潮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蘋果手機可以說是智慧手機的代表,正是蘋果手機開創了智慧手機時代,目前雖然蘋果手機銷量不是最高,但是卻獲取了大部分的利潤,

    南韓的三星手機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三星從功能機時代就製造手機,並且在每一步市場變革中,都踩對了方向,三星手機的創新能力也很強,許多應用在手機上的技術都是三星手機開創,比如大螢幕,再加上南韓的手機晶片和其他配件的製造水平很高,自然擁有一席之地,

    中國是世界工廠,為蘋果,三星做代工,能近距離的了解技術變革,在加上學習能力強,市場空間大,中國產智慧手機也迅速崛起,不僅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國際市場也攻城拔地,

    回顧手機的發展歷史,手機作為資訊科技產業的一份子,迭代速度快,創新要求高,許多手機品牌都是因為不適應市場競爭被迅速淘汰,哪怕是曾經的手機霸主諾基亞僅僅因為在智慧手機上晚了一步就迅速出局,再加上馬太效應,智慧手機只剩下少數國家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京男籃遭逆轉,關鍵時刻被搶斷,球隊僅有林書豪一人回防,賽後怒錘板凳,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