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懿的歇後語: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典故: 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他命令趙雲、鄧其為疑軍,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市北),親自率10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甘肅),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 馬謖到達街亭後,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馬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著又洋洋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佈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王平再次諫阻:“如此布兵危險。”馬謖見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說:“丞相委任我為主將,部隊指揮我負全責。如若兵敗,我甘願革職斬首,絕不怨怒於你。”王平再次義正辭嚴:“我對主將負責,對丞相負責,對後主負責,對蜀國百姓負責。最後懇請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馬謖固執己見,將大軍佈於山上。 魏明帝曹睿得知蜀將馬謖佔領街亭,立即派驍勇善戰,曾多次與蜀軍交鋒蜀大軍張郃領兵抗擊,張郃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圍困于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飢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張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的教訓,痛心地說:“用馬謖錯矣。”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臨刑前,馬謖上書諸葛亮:‘‘丞相待我親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這次我違背節度,招致兵敗,軍令難容,丞相將我斬首,以誡後人,我罪有應得,死而無怨,只是懇望丞相以後能照顧好我一家妻兒老小。這樣我死後也就放心了。”諸葛亮看罷,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曾為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於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收其兒為義子。而後,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震驚。 馬謖被推走了。諸葛亮拭乾眼淚,又宣佈一道命令:對力主良謀,臨危不懼,英勇善戰,化險為夷的副將王平加以褒獎,破格擢升為討寇將軍。善於自省的諸葛亮斬馬謖,升王平之後,多次以用人不當為由,請求自貶三等,一品丞相為三品右將軍,仍盡心竭力輔佐後主劉禪,欲圖中原,成就大業。 收起 馬謖是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並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 在《三國演義》中,馬謖長於戰爭理論、戰略部署和戰術安排,但是缺乏實戰經驗。街亭一戰中,他擔任先鋒,不聽取副將王平的建言,一意孤行,犯了兵家大忌,導致蜀軍慘敗。由於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不得不將他處死以正軍法。
諸葛亮揮淚斬馬懿的歇後語: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典故: 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他命令趙雲、鄧其為疑軍,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市北),親自率10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甘肅),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 馬謖到達街亭後,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馬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著又洋洋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佈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王平再次諫阻:“如此布兵危險。”馬謖見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說:“丞相委任我為主將,部隊指揮我負全責。如若兵敗,我甘願革職斬首,絕不怨怒於你。”王平再次義正辭嚴:“我對主將負責,對丞相負責,對後主負責,對蜀國百姓負責。最後懇請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馬謖固執己見,將大軍佈於山上。 魏明帝曹睿得知蜀將馬謖佔領街亭,立即派驍勇善戰,曾多次與蜀軍交鋒蜀大軍張郃領兵抗擊,張郃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圍困于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飢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張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的教訓,痛心地說:“用馬謖錯矣。”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臨刑前,馬謖上書諸葛亮:‘‘丞相待我親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這次我違背節度,招致兵敗,軍令難容,丞相將我斬首,以誡後人,我罪有應得,死而無怨,只是懇望丞相以後能照顧好我一家妻兒老小。這樣我死後也就放心了。”諸葛亮看罷,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曾為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於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收其兒為義子。而後,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震驚。 馬謖被推走了。諸葛亮拭乾眼淚,又宣佈一道命令:對力主良謀,臨危不懼,英勇善戰,化險為夷的副將王平加以褒獎,破格擢升為討寇將軍。善於自省的諸葛亮斬馬謖,升王平之後,多次以用人不當為由,請求自貶三等,一品丞相為三品右將軍,仍盡心竭力輔佐後主劉禪,欲圖中原,成就大業。 收起 馬謖是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並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 在《三國演義》中,馬謖長於戰爭理論、戰略部署和戰術安排,但是缺乏實戰經驗。街亭一戰中,他擔任先鋒,不聽取副將王平的建言,一意孤行,犯了兵家大忌,導致蜀軍慘敗。由於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不得不將他處死以正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