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在於存心養性。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
李叔同告誡世人,要想人生過得圓滿無礙,就要做到四宜,排除四種不好的做法。
2.學問之道。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人生為善是為了求得心靈的快樂,讀書,是為了尋找心靈的淨土。
3.待人接物之道。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少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守好心,才能從容處事。
4.知足之道。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此句可與《大學》中“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相互參悟。
5.如何看待功名利祿。
富貴,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災也。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世人眼中的功名利祿,其實是亡身的前兆。
6.禍福之道
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
這是典型的道家的禍福相依的思想。告訴我們,得意時莫張狂,失意時莫彷徨,一切都在變化中。
7.處事之道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8.交友之道
律1、人生在於存心養性。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對自己狠一點,對別人,寬厚一點。
9. 順境逆境之道。
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10.人生的綱要
人生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於此當鎮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人生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於此當鎮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1、人生在於存心養性。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
李叔同告誡世人,要想人生過得圓滿無礙,就要做到四宜,排除四種不好的做法。
2.學問之道。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人生為善是為了求得心靈的快樂,讀書,是為了尋找心靈的淨土。
3.待人接物之道。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少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守好心,才能從容處事。
4.知足之道。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此句可與《大學》中“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相互參悟。
5.如何看待功名利祿。
富貴,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災也。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世人眼中的功名利祿,其實是亡身的前兆。
6.禍福之道
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
這是典型的道家的禍福相依的思想。告訴我們,得意時莫張狂,失意時莫彷徨,一切都在變化中。
7.處事之道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8.交友之道
律1、人生在於存心養性。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
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
李叔同告誡世人,要想人生過得圓滿無礙,就要做到四宜,排除四種不好的做法。
2.學問之道。
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人生為善是為了求得心靈的快樂,讀書,是為了尋找心靈的淨土。
3.待人接物之道。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少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守好心,才能從容處事。
4.知足之道。
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此句可與《大學》中“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相互參悟。
5.如何看待功名利祿。
富貴,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災也。聲名,謗之媒也。歡樂,悲之漸也。
世人眼中的功名利祿,其實是亡身的前兆。
6.禍福之道
盛者,衰之始。福者,禍之基。
這是典型的道家的禍福相依的思想。告訴我們,得意時莫張狂,失意時莫彷徨,一切都在變化中。
7.處事之道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8.交友之道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對自己狠一點,對別人,寬厚一點。
9. 順境逆境之道。
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10.人生的綱要
人生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於此當鎮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對自己狠一點,對別人,寬厚一點。
9. 順境逆境之道。
處逆境,必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10.人生的綱要
人生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於此當鎮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