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巫女阿滿
-
2 # 教育匯
最好的就是過目不忘了吧。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成語。
過目不忘:
釋 義 :看過就不忘記。形容記憶力非常強。
出 處 《晉書·苻融載記》:“符融下筆成章,耳聞則育,過目不忘。”
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
3 # 劉文科畫家
據《後漢書》記載:東漢初的天文學家張衡具有一覽即能識之的夲領。據說:東漢末四川名士張松具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曹操的《孟德新書》看了一遍即可默寫出來。當然,歷史上還有很多博聞強記的名家,諸如漢末王允,王粲,晉之符融,初唐的王勃等等被稱為過目不忘的名士。
-
4 # 半卷
我說說著名的錢鍾書的故事吧!是錢鍾書和淫書的故事。
大約是一次,曹禺和吳組緗看見了錢鍾書,兩個人都挺佩服錢鍾書的學識的,於是,曹讓吳去找錢鍾書寫幾本英文yellow book的名單,吳跑過去了,錢鍾書也不推辭,隨隨便便寫了四十幾本書,上面有書名、作者和大致內容……
知識分子確實不一樣,不過從這也能看出來錢鍾書的超群記憶力了,不過,錢的記憶力如何的來的呢?一方面是天賦,一方面是後天鍛鍊。
先天的天賦不用說了,後天他做了哪些努力呢?經常抄書和做筆記,他的手稿有七萬頁,不管是生病還是健康,他都經常抄寫筆記。所以,他的《管錐編》夾雜了英語、法語、拉丁語、古文等等,讀起來非常費勁,這和他抄書並且抄書的內容廣泛有關。
今天我們讀書經常有口無心,可是在古人那裡,記憶力是一種很重要的天賦和能力,檢索軟體固然很好用,但是抄寫重要的東西也不是全然沒有意義,抄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記憶,也可以是分析處理書上內容的一個過程,在抄寫過程中思考文字的價值與意義。處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靜下心來抄抄經典書籍,學會辨別資訊處理資訊,這又如何不重要?
我來回答這種問題。
歷史上記性好的人很多,最為大家熟知的恐怕就是陳寅恪先生和錢鍾書先生了。
小說裡這種人物也很多,最出名的當屬三國演義裡的張松,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裡的黃藥師夫人馮蘅,都是那種過目不忘的奇才。
現在給大家說個不是很出名的人物,宋朝的史學家劉攽(劉貢父),曾經參與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鑑》,他主要負責漢史方面。
現在人怕撞衫,古代人怕撞文劉攽和王安石關係不錯,一次劉攽來王安石辦公室找王安石扯閒篇。劉攽去的時候王安石不在,看到辦公桌上有一篇王安石最近寫的一篇議論軍事的文章,名字就叫《兵論》,劉攽好奇心起,就把兵論給過了一遍。當時王安石已經當上了參知政事,劉攽覺得自己這樣直闖人家辦公室不太好,就退了出去。過了會兒,王安石過來了,就請劉攽進去坐,然後問起劉攽最近看了什麼書寫了什麼東西,劉攽就開始惡作劇,說自己寫了一篇《兵論》,其實就是剛才王安石寫的,然後侃侃而談,把王安石唬得一愣一愣的。等劉攽走後,王安石就把自己寫的東西給撕了。
後來羅貫中寫張松被《孟德新書》糊弄曹操,馮蘅背《九陰真經》糊弄周伯通,不能說沒有受到這個故事的影響。
誰家兒子讀兩遍再給大家說《醒世恆言》裡的一個故事,王安石誇獎自己的兒子王雱記憶力驚人,讀書讀一遍就背得下來,結果被蘇洵吐槽“誰家兒子讀書還看兩遍”。
哎,也不知道這些人是喜歡吹牛逼還是確實牛逼,我希望他們在吹牛,也免得我這麼自卑。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