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枝頭的喵

    謝謝邀請,身為八零後,父輩那一代其實溫情的時刻很少,在我的記憶裡,媽媽從來沒有抱著我唱過歌謠,出生在農村,媽媽說生姐姐的時候還得下地幹活,肚子大了割麥子就跪著割,大概生活的重壓已經沖淡了媽媽心中細膩的情感,保證溫飽健康大概就是當時父母最大的愛了,加之媽媽是個性格內向的人,不善表達,所以她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都是嚴厲的。倒是爸爸不一樣,據媽媽說,我和姐姐從小都是爸爸抱大的,包括後面的餵飯,也是爸爸一勺一勺教會的,爸爸非常疼愛我和姐姐,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我們兩個女孩子並沒有受到一點影響,也是要什麼給什麼,映像中的爸爸永遠都是笑嘻嘻的,喜歡看書,喜歡音樂,所以,映像中的歌謠是來自爸爸的,總是哼著“媽媽的吻”。所以一直到現在,哄孩子睡覺的時候都會想起這首歌。不過說起媽媽,在我有了孩子以後,變得溫柔了起來,會抱著我的孩子唱小燕子。這大概就是隔輩親的表現。

  • 2 # 路上有心人

    謝謝老兵公社好友的邀請。不知道是老天爺的眷顧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奔著八十前進的我,居然還有著不錯的記憶力。其中就包括我在媽媽懷裡,媽媽唱給我的歌。我的媽媽出生在北京附近的香河縣,解放前,那裡有外國的傳教士佈道,我的媽媽從小身體不好,姥姥姥爺就帶她去教會求神,同時家境還算不錯的姥爺,讓我的媽媽讀到了初小。略通文墨的媽媽,加上受了洋教的影響,聲音不錯的她會唱不少好聽的歌。媽媽唱給我最多的歌就是《賣花姑娘》。當時的歌詞是這樣的:小小姑娘清早起床,提著花籃去街上,穿過大街,走過小巷,賣花賣花輕輕唱,花兒雖好,花兒雖香,沒人來買怎麼辦?看看花籃,摸摸錢袋,怎麼回家見爹孃。到了七十年代,有一部北韓電影《賣花姑娘》用這首歌做了主題曲,只是歌詞不一樣了。謝謝老兵公社好友,因為你勾起了我美好的童年記憶。

  • 3 # 火鳳凰7575

    昨天看了你的題,瞬間淚奔。腦海裡一幕幕,全是關於兒時的回憶。

    媽媽懷裡的兒歌?我曾問過媽媽:媽,我小的時候,您給我唱過歌來哄我嗎?媽媽肯定地回答我:哪沒得呢,就你從小喜歡生病,老是要抱著聳著,還要哼哼,才肯困瞌睡。那我不記得啊,唱給聽聽。“燈草花兒黃唉,聽我來唱一唱,娃娃你要聽話,快點兒長大,長大了喂,幫爹孃扯豬草,放牛羊……”(注:燈草花是蒲公英花),其實這首歌聽起來很低沉,且有淡淡的憂傷。我的多愁善感是從小薰陶出來的啊

    每每聽到這裡,我很感動,原來小時候的我是多麼的幸福,因禍得福。卻不能明白雙親的不易。轉而深深地懊悔。

    我老家在湘西北山區,剛解放那年,媽媽17歲,就遠嫁給我父親,一個10歲就死了爹的獨子。結婚才兩年,我的奶奶就走了。

    父親自小吃苦耐勞,愛打拼,開過榨油廠,擔挑賣過窯貨,曾挑鹽去過四川三鬥坪,來去半個月,腳上磨起繭用刀削。風雨露宿,自此落下病根——哮喘病。打我記事起,父親就與病作著抗衡,幹不了重活,好在自幼愛讀書,有文化,在隊上做了大半輩子的會計。可苦了我的媽媽。養大我們兄弟姐妹6個,實屬不易,其中的艱辛三言兩語道不盡。媽媽吃苦耐勞,與人為善,善解人意的品質影響著我,我牢記於心。

    聽著媽媽的嘮叨,看著生病的父親,望著媽媽忙碌的背影,我無數次告訴自己,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對父母好。

    可是,歲月不待人,光陰似流水,父親89年因老病去世,我慈祥的媽媽也於07年追隨父親而去。感嘆子欲養而親不待!多少次把您呼喚,把您找尋,難聽迴音,不見身影,只剩傷心,滿眼淚。

    此刻,我再唱首歌。願你們在天上能聽到:燈草花又黃了,爹啊娘你們可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惠化洞原唱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