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封劍莫名

    大禹治水?這個故事為什麼會在民間廣泛流傳?我只能說問得好 有腦洞 我想可能是因為上古時期自然環境惡劣 人類力量弱小 難以與自然對抗大禹就像是一個救世主出現在他們面前 又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 大禹的形象就更偉大了 而且根據史書和相關文獻神話傳說 那時候部落的首領與人民同甘共苦 這樣大禹就趨近完美了 可能就是這樣吧

  • 2 # 總叨叨

    後來舜帝掌控了朝政開始管理事物,他的首要問題還是治理水患。

    舜聽從了大臣們的意見,認為大禹雖說是鯀的兒子,卻比鯀的能力德行都要強的多,於是並不因為大禹的父親沒有治理好水患而遷怒於大禹,反而重用大禹主導治水大任。

    據說當大禹接受治水重任的時候剛剛結婚四天,就得告別賢惠的妻子塗山氏踏上治水的征程。

    大禹為人踏實肯幹,不怕吃苦,他帶領一幫助手們跋山涉水,親自測繪。在各處奔走的過程中,人們得知他是上面派來治水的,都給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來表達對他的感激之情,這也在大禹的心中萌生了一定要治好水患的決心。

    大禹吸取了父親對待洪水圍追堵截失敗的教訓,發明了疏浚清理水道,順應水流規律的治理方法。他和人民一起勞動,吃睡都在工地之上,沒日沒夜的挖山掘石,清理河道。

    由於治水工作繁忙,他曾經三次經過自己家都沒能回家探望,只能對著家中的茅草屋行禮然後悄悄離開。

    在大禹持續13年的不停努力之下,咆哮的洪水終於被馴服了,人們又可以安居樂業種田收糧過富足的日子了。

    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稱他為“禹神”。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主要經過以下途徑:

    1,口耳相傳。由於古代人們受到條件因素限制,人們普遍文化水平低下,對於感興趣的事物都是以口頭講故事的形式在人與人之間傳達。

    2,文獻記載。古代的各級官府對於本管轄區域內的重大事物都有專門的記錄機構,負責收集整理轄區內的事件資訊。

    3,文人著書立傳記載。大禹治水的壯舉能夠把大禹推上神壇,可見大禹在人民群眾當中的重要心理地位,其中當然也不乏識文斷字的文化人,他們把自己的心中敬仰之士用文字記錄下來也是理所當然之舉。

  • 3 # 全域鄉村

    “大禹治水”的故事之所以被老百姓記住數千年,並一直流傳。就是因為大禹為老百姓做了實事、好事,所以,老百姓世世代代把他記住。

    總之一句話,為老百姓辦事的人,老百姓會永遠記著他。

    我的家鄉在河南盧氏縣,其中範裡鎮洛河峽谷山河口處就有大禹的遺蹟,並有據說是大禹親手書寫的真跡古“雒”字。

    遠古時期,洪水氾濫,洛河流經盧氏盆地,洩洪不暢而成災,百姓備受洪水之苦。大禹“導洛自熊耳”(見《尚書•禹貢》)。劈開大山,將洛河水疏通向東流入黃河。而相同的記載在《史記•夏本紀》中也有記錄。大禹導洛後,親手在洛河峽谷山河口北岸的崖壁上手刻古“雒”字,流傳至今。據說為大禹唯一的真跡。不管是不是大禹真跡手刻,但大禹治水歷經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感人事蹟卻口筆相傳至今,不但被史學家所記載,更被老百姓口碑相傳數千年。老百姓的口碑是做好的紀念。說明他是為老百姓辦事的人,辦實事的人,真辦事的人。

    到了唐、宋時期,多有文人墨客或大賢仁人再次留下摩崖石刻。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盧氏知縣劉應元在範裡鎮山河口河西崖壁鑿石刻詩,留下大型摩崖題記“神禹導洛處”。同時。後因現代修建大型水庫故縣水庫,此處的摩崖石刻被複制遷移至三河口大橋西側崖壁上,成為盧氏一景。供後人憑弔和紀念大禹的豐功偉績。

    最終一句話,為老百姓辦事的人,老百姓會記住他的!這是歷史的必然,是人性的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農藥能消滅蚜蟲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