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醫生老沈
-
2 # 雁過無痕2020
如果覺得後面的文章長,看下面這一段也可以:
我們出現負面情緒都很正常,但千萬別陷進去。比如,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只要活著就離不開。每個人都會今天開心,明天抑鬱,後天開心,不是一成不變的。千萬不要把負面情緒當成病去解決,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如果這樣下去,會不斷產生更多更大的問題。我們只要活著,就不可能解決掉負面情緒,除非把自己解決掉。唯有不把它當成問題,而是放下這個所謂問題,更不去解決它,就會自然恢復正常人。心情是可變的,今天不開心,明天就可以很開心,不要把自己固化束縛住。
處於負面情緒的人,容易陷入無休止的想個不停過程,越陷越深,無法自拔,以致失眠,最終導致腦力下降,慢慢地腦力失去控制,甚至開始出現一些幻覺。這些都很正常,只要讓能量恢復自然就好了。有了負面情緒,只要不沉溺其中,專心做事,使自己趕快跳出來,至少可以過上一個有苦有樂的正常人生。一旦陷入,就會越陷越深。
人情緒低落時會產生各種絕望想法,不要理它,那些想法無論多真實都不是真的,一旦情緒好了,那些想法就馬上不見了。你現在需要做的是不理會一切難受,不理會一切身心症狀,別給自己胡思亂想的時間,專心投入做你當下最開心、最興奮、最應該做的事,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開始做起,做著做著你就慢慢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如果能堅持做下去,就能徹底走出來,迎來燦爛輝煌Sunny。記住,做而不想,無往不勝!心理問題人最大問題時胡思亂想,光想不做,自己嚇自己,如果不去想很快就好了。問別人沒有答案,想也沒有答案,只有做了才知道結果!
現在,我們把每一個情緒都對應了一個“症”,每一種軀體症狀也對應了一個“症”,也許未來還會有呼吸症、吃飯症、睡覺症.......。把一個正常問題當成問題並去解決就是最大問題。所有的情緒都對應著內心的某種執著,並同時伴有各種奇怪的軀體和生理反應,腦子裡也會出現各種層出不窮的、實際上不存在的、令人絕望的各種想法。實際上,只要內心變了,所有負面情緒和軀體症狀都會自然消失。相同的遭遇,不同人的心態可以完全不同。我們的內心只取決於自己,與別人、環境、家庭、遺傳、金錢、疾病等外在東西統統無關。外在的東西再變,但如果內心不變,痛苦就永遠不會消失。
對於一個正常人,要想擺脫各種負面情緒和想法,必須放下內心的各種執著,就是我們腦子裡擔心、害怕、恐懼、怨恨等的那些想法,它是我們所有負面情緒和各種奇怪軀體症狀的總根源。如果根除了,枝葉自然就不見了。那麼,如何放下呢?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必須接納現在的結果。也不要執著未來非要達到某一個確定結果,無論結果好壞都能接受,現在盡力就好。在這個過程中,也許你很快就能體悟到心理疾病其實並不存在,那你就徹底好了。
還有一點必須強調,必須認識到我們現在的所有痛苦完全是自己的內心錯誤造成,千萬不要在外面找原因。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療愈就不可能發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知錯改錯。千萬不要把自己當成受害者。無論外在原因看起來多麼合理都是表象,今天的結果真的是我們自己過去所創造的,我們必須坦然接受。這時,只要我們現在開始改變言行,我們的未來就已經改變。如果覺得改變自己很難,不要著急,那就請從一點一滴做起,方向沒有錯,堅持下去就好了。
我們的內心就像一個杯子,當我們把它裝滿正面情緒的時候,負面情緒自然就沒有立足之地了。對於負面能量,不需要對抗它,只需要遠離它,安住於專心釋放正面能量上,負能量會自然消失。正面能量對應的是開心快樂和身體健康。當你先讓自己擁有了一顆開心快樂健康的內心世界,你的外在世界自然隨之也幸福、快樂和健康。
很多人說道理都明白,可就是走出出來,那是因為缺乏決心和毅力。堅信方向不錯,方法是對的,也是唯一的,關鍵在於堅持。剛開始出現反覆和拉扯都是正常的,在最難的時候也要咬著牙堅持再堅持,最終將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記住,別無選擇,千萬不能放棄,連原地踏步都不行,一定要努力,但努力方向萬萬再不可搞反了。我說的是唯一方向,否則無論今天再怎樣痛苦,明天還會更痛苦。一天不改變,痛苦就會不斷重新整理記錄。千萬不要放棄生命,那只是更加無盡痛苦的開始!
我們有任何負面情緒的時候,第一反應應該是:“正常人都是這樣,有苦有樂”。不要把它當成事,別陷進去,別去理它。事情是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想的太多除了壓垮自己毫無意義。其實,我們的潛意識是知道應該怎麼做的。我們只管積極去做該做的事,一切順其自然,負面情緒自然消失。
很多人說道理都明白,可就是走出出來,那是因為缺乏決心和毅力。堅信方向不錯,方法是對的,也是唯一的,關鍵在於堅持。剛開始出現反覆和拉扯都是正常的,在最難的時候也要咬著牙堅持再堅持,最終將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本來沒有病,把它當成病並去解決就成了病,放下了該幹啥就幹啥,就啥事沒有了,就這麼簡單。本來就是個正常人,非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雙相情感障礙、恐懼症以及精神分裂等所有心理、精神疾病的真相與解決之道
心理和精神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也越來越多,實在讓人痛心疾首。由於不明真相和解決之道,多少人沉浸在別人無法想象的內心痛苦和絕望當中,甚至想放棄生命。也造成無數家庭瀕臨崩潰。我作為一個從二十多年心理痛苦中走出來的人,發自內心地想幫到更多和曾經的我一樣痛苦的朋友。
首先,我想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更加無數倍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其次,我想告訴大家,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無論什麼型別,無論自認為多麼嚴重,無論身心症狀多麼複雜,都不過僅僅是一種外在表現而已,也就是說僅僅是症狀,是結果,但並無實質病變。這些心理和精神疾病為什麼難治癒?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當事人並沒有真正搞清楚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本質、真相和根源。如果找到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無論問題輕重,無論情況多麼複雜而又與眾不同,任何問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的人的情緒、軀體症狀表現不同而已。由於症狀可謂千奇百怪,人人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病名,但痊癒的過程和途徑是完全一樣的。而且,無論你認為你的情況多嚴重、多複雜、多特殊、多絕望,都一定可以徹底走出來,因為根本沒有所謂的病,也沒有所謂的症。
那麼,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是什麼呢?
心理和精神疾病首先表現為各種負面情緒,比如傲慢、刻薄、憤怒、仇恨、冷漠、痛悔、恐懼、焦慮、渴求、憂傷、無助、吝嗇、貪婪、發火、怨恨、絕望、報復、自責等。這些負面情緒本來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倘若能像正常人一樣,不去理會它,讓它們自然過去,也就不會產生心理和精神疾病了。可是我們卻把它們當作一個問題去解決。本來就沒有問題,因非要解決它反而產生了問題,並惡性迴圈下去,越陷越深。這些情緒又怎麼可能解決掉呢?這本是人之常情啊。如果我們去關注它或解決它,只會產生更多的問題,這就是心理和精神疾病越解決越嚴重的原因,因為這是南轅北轍,方向反了,根本就不需要解決。只要我們不去關注它,解決它,隨著時間它就很快自然消失了。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除非把生命解決掉才能沒有負面情緒。這也就是很多人越解決越嚴重,直至絕望,甚至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
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解決了。根本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根本沒有什麼心理和精神疾病。這些壓根就不需要管的問題在我們把它當成一個問題去解決的過程中產生了所謂的各種心理和精神疾病。
有心理問題的朋友並非不努力,而是竭盡了全力,想盡了一切辦法,直到精疲力盡。然而,由於努力方向反了,還不如什麼也不幹。要知道人生中不管什麼問題不去解決而是放下問題才是最佳解決方法,才能越來越輕鬆自由,無為而無不為。
情緒和身體是相關的,負面情緒也會引起一些生理和軀體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各種檢測結果和軀體症狀。其實,這些變化只是負面情緒引起的生理變化,並無實質病變。如果負面情緒消失了,這些軀體症狀也會很快隨之消失。
當然,我說過,這些負面情緒和軀體症狀只是症狀而已,並非根源。要想療愈心理和精神疾病,減少負面情緒發生,必須從根源入手。那麼,根源又是什麼呢?
根源在於我們的內心,在與錯誤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在於我們非要執著於某一個東西。其實,任何人和事都具有兩面性,我們卻總是執著於某一面,執著於非要得到某一個人、物、結果或目標,如果是別的結果就接受不了。比如一些孩子,非要考到某一個成績,非要得到別人的評價和認可。得不到時會痛苦,得到了又怕失去,各種擔憂、害怕、恐懼。
有的人後悔過去,可後悔有什麼用呢?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
有的人特別怨恨別人過去對自己的傷害,可傷害已經造成,冤冤相報何時了?別人只是傷害我們一時,之後一直傷害我們的是自己,何苦自己與自己過不去呢?
有的人事因為自卑。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一樣,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思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並沒有好與壞。
有的人抱怨父母沒給自己帶來好的條件,可古今中外世界上出身卑微的偉人也比比皆是,我們必須學會接受現實。
有的人認為只要有錢了就會好了。但是,實際上有錢人抑鬱的多的是,沒錢人快樂的也多的很。快不快樂取決於自己。人的慾望時無窮的,如果思想觀念不變,即便有了錢,還有會其它更大的新問題等著我們。
有的人認為只要換個環境就會好了。也許,換個新環境會帶來暫時的緩解,但由於沒有內心觀念的改變,同樣還會遇到新的問題。
有的人是因為身體得了難治的病。其實身體上的疾病和心理疾病也是一樣的,就和發燒一樣,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提醒我們內心錯了,都只是症狀而已。如果我們改變了錯誤的內心,疾病也就完成了使命,離我們而去。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歸結於原生家庭。如果相信這個理論,那隻會讓人絕望。不幸家庭出身的偉人很多,幸福家庭的問題孩子也不少,所有人都有痛苦和快樂的時候,而家庭是不變的。其實,是因為一個家庭的成員容易形成類似的錯誤的信念系統和思維模式。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歸結於遺傳,可是誰生下來就有心理疾病?得病之前算什麼?壓根就沒有焦慮症,遺傳什麼呢?其其實這也是因為一個家庭的成員容易形成類似的錯誤的信念系統和思維模式。
有心理疾病痛苦的人,絕不會僅僅是身心痛苦,在生活上、家庭、工作、學業、關係、經濟等各方面都會同時出現各種問題,說明它和遺傳沒有關係,和原生家庭也沒有關係。外面這些表面全是自己錯誤內心所招致的。同樣的原生家庭環境,你以不同態度對待會有不同結果。同樣是殘疾,不同人也有不同的心態。
總之,原因看似各種各樣,但都可歸結於執著於某有個東西,總事有東西放不下。所以,只要放下了,就什麼都好了。
有人說,我不知道我的原因,我是莫名奇妙得的。那怎麼可能?你仔細想想,你的的所有負面情緒一定是和某個東西在掛鉤,那就是我們的執著。我們腦子裡不停的想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執著。
有的孩子很小就得了心理問題,這也是和執著有關,這個執著很可能與家長教育理念或孩子所處社會關係影響有關,通過耳濡目染,孩子很小就形成了了一些錯誤觀念,讓孩子有學習壓力,或讓孩子產生自卑、攀比等心理。其實有時家長都不瞭解自己孩子在想什麼。
任何痛苦背後一定都有一個執著或慾望,放下執著是解決任何問題的唯一之道。
由於錯誤的內心,帶來負面情緒,進而帶來各種身體變化。心是因,身是果,千萬不可本末倒置。
我們要改變內心,不要過於追求物質,不要瀏覽不良網站,不要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奉獻才是快樂之道。
很多家長不但自己觀念錯誤,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
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面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惡性迴圈,最終正向能量越來越少,最後甚至發展到以負面能量為榮,以正向能量為恥而毫不自知,這能不帶來痛苦嗎?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只是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有的人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一旦得了所謂心理疾病,我們就開始怨天尤人,就認為自己倒黴,就認為上天不公,都不認為是自己的原因,而把原因歸罪於遺傳、家庭、環境、貧窮、疾病等,逃避責任,讓心理和精神疾病來替自己承擔責任。不知錯改錯,又怎麼能好呢?當然,這不是故意的,是沒有認識到而已。我們在渾然不知中給自己戴上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枷鎖,並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其實,上天是最公平的。每個人做的錯事,都必須要自己承擔。如果不願意承擔,就得一直揹著。我們很多人都選擇了逃避責任,但怎麼可能逃避得了呢?
有人去找心理諮詢師傾述。傾述雖有暫時緩解,但因為並沒有去改變內心,也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有人希望靠藥物來解決。內心的問題,藥物治標不治本。
言歸正傳,明白了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本質和真相,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如果我們一開始有點人人都有的負面情緒不去管它,不要當成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問題非要去解決,就不會製造出很多真實的身心問題,更不會不斷惡性迴圈下去,直至身心無力而絕望。
如何解決呢,首先不要管看起看來無論怎樣嚴重和無法忍受、解決的一切身心痛苦症狀,找到它們背後的錯誤執著,努力把它放下就可以了,這樣所有身心痛苦都會消失,人將獲得重生,灰暗的天空重新陽關燦爛,人生充滿希望、幸福、快樂!
有人說,心理和精神疾病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有問題,都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通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這是無論出現任何絕望的念頭和想法,無論多麼真實,包括所有的身心痛苦和外在障礙都是低能量狀態的幻象,並不是真的。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面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向能量。就是要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我們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正向能量。有了正向能量,就有力量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向能量,過去那些困擾我們的問題也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有人說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它是活人都有的正常現象,不需要解決,也解決不了,其實不管它它過去了。我們錯就錯在把它當成了問題,並非要去解決這個不存在的問題,結果越解決與麻煩,而不解決就是最好的解決。無論我們現在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就是不解決。找到了這個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人生中所有問題都要放下不去解決,要順其自然,體悟什麼是順?什麼是自然?
我們如同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沒人能把夢境解決了,其實只要醒來就是,人生中根本就本不存在任何問題,沒有任何問題需要解決,放下是最好的解決。
要想放下這些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負面情緒是怎麼產生的。要知道沒有誰在懲罰我們,所有痛苦其實全是自己的錯,那些看起來是引起自己痛苦的外面原因,其實都是自己錯誤內心感召來的,只是表面現象而已,千萬不能被它所欺騙,否則永遠找不到走出來的道路。
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我們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遺傳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我們、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內心觀念錯誤的結果,和我們的心理和精神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我們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我們。內心錯了,執著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把我們的內心牢牢束縛住了。放下這下執著,解放內心。如果我們非把原因歸到所謂心理疾病或家庭、遺傳、環境等,那怎麼會有希望?
其實,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我們錯了,讓我們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我們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在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必有一個執著,或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才能擺脫痛苦。
過去的已經過去,接納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過去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未來也不存在,如果不非要執著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或害怕失去什麼,就不會有擔憂和恐懼。我們快不快樂取決於自己,只要自己不願意,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我們。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錯誤執著,從當下開始保持正向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這些本來就是我們人生的真諦,是幸福的源泉。現在釋放負面能量,將來自然結的苦果,現在播下正向能量的種子,我們的未來自然就已經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和精神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有的人說,我放不下怎麼辦?其實,無論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想一想,當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什麼都帶不走的,不放下也得放下,有什麼可以放不下的呢?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我們別無選擇,也沒有別人可以幫我們放下。放下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未來一切可能的結果,無論好壞。我們何苦要這麼認真,何苦非要與自己過不去,非要不放過自己。在現實中比我們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讓我們痛苦不堪。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朋友們,如果此時你已經絕望到了極點,痛苦到了極點,喊是沒有用的,也沒別人能幫到你,唯有自己咬著牙也要把頭轉過來,一旦上路,堅持就好了,千萬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千萬不要再回頭了。只要堅持行動,放下任何執著,所有的負面情緒會很快消失,軀體症狀也會隨之不見。無論現在你多麼痛苦絕望,無論你覺得多麼真實,多麼牢不可破,多麼不可能改變,路有多絕,哪怕真真切切得了所謂絕症,但那都不是真的,在實相上都不存在,都是幻象。無論你覺得你的情況多麼嚴重,多麼特殊,多麼複雜,本質沒有區別。一旦醒來,Sunny無比燦爛,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你要相信,天空再烏雲密佈,總有放晴的一天。世界上沒有永痕不變的東西,你的心情也一樣。正常人心情也是有好有壞,平常心對待就可以了。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別給孩子灌輸錯誤的觀念,會害孩子一輩子的。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等一切成癮東西和所有不良網站,也別再光用精神藥物殘害孩子了!!!
所以,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正常人沒有覺得出現負面情緒和小症狀問題,很快就過去的。而我們非要去解決,結果愈演愈烈。其實,不光心理問題,我們人生中的所有所謂現實問題佈置上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由於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很痛苦。
當然,我也知道,處於負面情緒中的朋友對於我說的這些話是難以理解的,但我希望大家靜下心來反覆閱讀,一定會所有啟發的。我們在負面情緒中時會有各種負面想法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常人是無法想象的,這種痛苦和絕望不身臨其境也是無法想象的。但是,朋友,我告訴你們,所有這一切都只是幻想而已,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幻想,趕快回頭,向我指的方向走,否則一定會越陷越深。
其實,心理和精神疾病看似凶猛可怕,其實就是一個紙老虎,一旦我們認清了它的面目,它就什麼都不是。它的能量是我們在關注它、解決它的過程中給它的。只要我們不理它,它很快就灰飛煙滅。
無論大家有多絕望,無論大家覺得問題多麼嚴重和無法解決,無論大家覺得自己有多特殊。朋友,我告訴你,它就是個肥皂泡而已,千萬不要害怕。
只要我們下定決心,放下執著,轉向正向能量。這一念一起,我們就已經好了。萬事開頭難,咬著牙堅持一段時間,會越來越輕鬆的。一旦你慢慢體悟到了我說的話,你就醒了,並掌握了一把無比鋒利的利刃,無論再遇到什麼事都能輕鬆應對。要知道,無論如何,這是唯一能走出來的方向,只能堅持,別無選擇,而且走出來也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
倘能做到我說的這些,沒有一個人走不出來。當然,只要自己邁開腿,別人也可以拉你,再加上前方幸福生活的希望和後面痛苦的鞭策,就一定會走出來。所以,朋友們,還可以關注下心向正覺幸福人生學院微信公眾號,更多精彩文章可以幫到你!
我們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我們非要執著我們有什麼所謂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它本身並不存在,但卻因我們的執著而真實存在。我們非要去解決一個並不存在的問題,結果越解決問題越多、越大,惡性迴圈,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直至把自己逼入絕境。其實,只要我們放下對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執著,它就很快消失了,就這麼簡單。過去的難是因為南轅北轍,越努力問題越大。整個過程就如同夢中醒來,你會發現就是一場空,純粹是沒事找事。一旦醒來,你也就不會再睡去,徹底解決其問題!
也就是說,心理問題在於把一些不存在的正常的事情當成問題去解決,從而產生了問題,並越陷越深,無法自拔,並出現了各種身心痛苦,從而更加堅信自己心理和精神問題的存在。唯有跳出這個怪圈,才能根本擺脫痛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跳出山外,才能看清真相。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定要想辦法跳出來。在山裡哪怕覺得再真實都不是真的。
有人不相信我說的這些,也有人認為很難。可以做一個小小實驗就明白了。當你胡思亂想事,找一些具體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做,比如家務把時間安排滿,不要停,堅持兩到三小時,自己感覺一下心情的變化。體會到了,每當痛苦來臨,咬著牙堅持下去,直至天空放晴。如果有一個類似繡花的事,你連著做幾個小時都會立竿見影。但要根本解決,必須改變觀念。這需要一個過程,短則幾天,慢則幾個月。痛苦把你逼到這裡,你別無選擇。一旦你掌握了這個武器,以後就越來越輕鬆!
只要不要把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這些正常情緒當成問題就好了,也就不會非要去解決了!千萬不要認為是外在環境、家庭、遺傳或別人等原因造成,這些僅僅是表面假象,一定要認識到本質上還是自己的負面能量連結而來。如果非要在外面找原因,只要不能認識到是自己內心錯誤,療愈就不可能發生。反過來,只要認識到了,願意知錯改錯,落實到行動中,療愈就在一念之間。只要我們願意接納承擔目前的一切遭遇,自己必須承擔結果,堅持不再胡思亂想,從現在就去讓自己忙起來!動起來!做事!做事!不停做事!用做事佔滿時間,使自己無暇胡思亂想。也許會忙會累,但很充實,充實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哪怕僅僅是做一些小事,心情很快會好起來,克服一次進步一次,最終就能體悟到心理和精神疾病並不存在,那時就徹底好了,以後遇到什麼情況都不怕了!
一旦拿回了情緒的主權,你就拿回了生命的主權,你將脫胎換骨,人生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相當於重生了!
記住,所有造成我們負面情緒的外在環境只是誘因,我們也可能無法改變,但抑不抑鬱、焦不焦慮、快不快樂完全取決於自己,取決於自己的內心裝了什麼。
有些朋友說我沒有告訴具體方法。你的內心你只要願意就能改變,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具體方法。大家像以前那樣正常生活就行,該幹啥還幹啥,除了早睡早起,沒什麼額外特殊的事需要做。不同的是,雖然事不變,但我們的做事的發心要變,生活中所有的所思、所說、所做都是正能量的就可以了,所謂正能量簡單說就是利他之心。我們的負能量很多就是因為過於計較自己。
每當負能量來臨,千萬不要跟著它走,不要理它,這時一定要拿起正能量的武器,可以做事,可以說一些感恩祝福得話,可以發願,總之一切正能量的事都可以,用正能量站住負面思維,不給負能量時間。光明一來,黑暗自然消失。正負能量此消彼長,斬斷負能量,培養正能量。這是一個正負能量拔河的過程,咬著牙堅持,只能勝利。我在剛開始被拉扯最強烈時,
好幾次都已經絕望到了極點,感覺這次肯定堅持不過去了,這次肯定要瘋了。但僅有的一絲信念告訴我,沒有選擇,就這樣,我挺了過來。第一次勝利了,第二次、第三次........我已經有信心面對一切拉扯了。這時,你會發現負能量無論看起來多麼可怕、多麼不可戰勝、多麼絕望,只要信念足夠堅定,全都是幻想而已。一旦掌握了正能量的武器,你的人生將無堅不摧!
可以教大家一個小工具,每當出現負面情緒和負面思維,千萬不要對抗,也不要逃避,更不要陷進去,而是靜下心來觀察它,把它當成空氣中的灰塵讓它自己落到地面,讓它自然流經就好。經過一次次如此訓練,你會發現你越來越嫻熟,負能量消失得越來越快。隨著一次次洩洪,身體內累積的負能量越來越少,負能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慢慢地,你把這種思維模式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變成了你的一部分,你以後再也不怕負能量了,負能量見了你都要躲著走。
有了負面情緒,對自己和別人都特別敏感,自控力減弱,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大發雷霆。胡思亂想,越想越絕望,其實啥也沒有。千萬不要不沉溺其中,趕快強迫自己做其他事情,使自己趕快跳出來,至少可以過上一個有苦有樂的正常人的人生。一旦陷入,就會越陷越深。
大家也不要以為轉變需要很長時間。如果真正明白了道理,只需一念而已。就像關進監獄的犯人,一念醒悟,決定重新做人,方向一轉,他的未來就已經變了。只要下定決心,堅定信念,不回頭,堅毅地大步往前走,不經意間,幸福很快就到來了。
有的朋友說:“我啥也不想做,我啥也做不了”。不要相信這種思維,就是這種思維把你帶到這一步,一定要扭轉。腿在你身上,沒人能替你走路。況且實際上沒有啥很難做的,不要把事情想得很難自己嚇自己了,只需放下就可以了。可以從最小的事情做起,比如掃地、洗碗,不需要一定做很多事,重要的事只要做就可以。細水長流,要慢慢來,關鍵是要不間斷,每天堅持最重要,比如,每天都把家裡的地清掃一下。慢慢地,在不經意間,一切都在悄悄發生改變。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因為身心都很痛苦,感覺沒心思、沒力量做任何事。這時必須提醒自己,一定要改變這種思維假象。而且你要知道,你已經別無選擇,如果一天不改變,痛苦的記錄就會不斷重新整理,身體、家庭、工作等等各方面的障礙都會層出不窮。現在,唯一的方向有了,方法也有了,你需要做的就是每天不間斷地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最最重要的是堅持下去,無論怎麼看不到希望都要堅持下去,哪怕堅持一輩子,奇蹟就在不經意間來臨。
哪怕我們真不能動了,只要還有自主意識,無論心裡一千個不想,讓自己祝福別人總可以吧!可以祝福老人,可以祝福孩子,當自己有哪些痛苦,就馬上轉變思維,發願全人類都沒有和你一樣的痛苦。這些都是在釋放正能量,最終會加倍回到你身上,你的力量會越來越多。千萬不要著急,從一點一滴做起,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每天都要做一點。這是我們的唯一出路,也百分百一定可以徹底走出之路,再絕望也要咬著牙堅持到底,中間出現反覆和拉扯是正常的,拉扯最大的時候也是突破的時候,絕不能退縮,根本就沒有退路,後面就是萬丈懸崖。另外,要注意開源與節流相結合。我們在釋放正能量的同時,千萬別再釋放負能量了。不要給別人發脾氣,不要給別人或網上訴苦,這些都會回到你身上的。咬著牙都要忍著,可以用發願祝福強力佔住想要釋放負能量之心,佔住胡思亂想之心。千萬不能給別人釋放出來,千萬不能給別人釋放負能量!!!實在憋不住,可以在大自然中釋放,對著天空對著花草樹木釋放!
一個人如果不想改變,那誰也救不了他;而一個人只要改變了他自己,就能改變身邊的一切。所有問題都是自己內心的問題,也只有自己才能去解決。人生中任何問題要做到:沒有問題,放下問題,順其自然。好好體悟什麼是順?什麼是自然?
-
3 #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抑鬱症,它是一個現象,而這種現象的構成,有它過去的來龍去脈,是在我們的人體結構和情緒上面表現出來的。
人類是由幾部分構成的,第一個,是你的肉體,你的肉體底下有你的細胞、經絡,有蛋白質的執行,還有核酸等等。
另外,是一個人的思想。你是什麼樣的教育體系出來的人,你就會擁有什麼樣的思維模式,你的思維模式在外界這些環境當中進行反饋之後,形成什麼樣的觀念,形成什麼樣的概念,形成什麼樣的記憶。這些記憶和你的思維模式形成相續了之後,它就會形成你人生觀、世界觀,包括種種對於世界探索和認識的方式和方法,這是你的思維體系。
還有人的情感體系,情感體系是人的思維體系所沒有辦法去觸及的。你可以意識到自己不開心,但是你的這種思維,是沒有辦法在不開心的情緒裡面,去將情緒分離的。這個是兩種東西:一個像是鐵絲,人的思維像是自行車鏈條一樣;人的體驗和情感,那種波動像水一樣的東西。情感和體驗的波動可以推動人的思維,但是人的思維反過來想去把體驗和情感徹底地扭轉過來,是不可能的,否則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自殺的人了。人都應該想開啊,人都應該通過自己的理性思維去分析自己的情感,把它按部就班地處理好啊,把負面的情緒去除掉,把正面的情緒調動起來,他為什麼做不到呢?
因為人還有第四個體系,就是人的靈性體系。人的靈性體系,是超越於前三個體系——肉體、思維和情感體系而存在的。它在這前三個體系裡面,但是它又同時被人的思維、情感和身體所約束所埋葬了。所以說,只有我們自己能夠覺醒到我們的靈性體系的時候,你才可能在靈性體系的高度上面,去舒緩你的情感體系。
情感體系的形成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人的情感,人的心靈自我認知……現在我給你們糾正一個觀點,你們的自我不是你們的意識,你們的自我是你內心裡面的願望。“我想幹什麼”,是因為“我”才會有“想”,明白嗎?“想”是你的意識,“我”是內心的願望。如果我們在內在找不到這個心靈裡面的自我,我們就會錯把“想”,把意識的“想”當成我們自己。所以你會經常覺得,“哎呀,我怎麼會冒出這個念頭,我怎麼會冒出那個念頭,每天胡思亂想的,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好像是我想的吧,但是我確實沒有想,但是我又不能不說想的這個是我自己。”所以人們永遠分不清楚,到底是“我”在想,還是“思想”在想,還是“意識”在想,這就是因為人類不知道,真正的自我,是你的內心願望,而不是你的意識頭腦,是你的內心願望,導致了你頭腦的分析。
比如說,你現在在聽我說話呢,剛才剛進門的時候,你在等一個非常重要的電話,這個電話可能會決定你生命的未來。現在你把電話留到門口了,你張起耳朵在等那個電話的聲音。我在跟你說話的時候,你知道我在說話,你當然知道,但是我說什麼你是聽不到的。是你沒看到我在說話嗎?你看到了;是你沒聽到我在說話嗎?你聽到了,可是你內心裡面卻什麼都沒有聽到。為什麼呢?因為你內心裡面在聽門口那個電話的聲音呢。
也就是說,你的願望,決定了你眼耳鼻舌身意的結果。我們說是“我想我想”,這個“我”指的是內心的意願,就是我的願望。這個“我”是怎麼構成的呢?這個“我”由兩部分構成:一個體驗,一個認知。
嬰兒出生之後,在十幾分鍾之內,嬰兒的神識,就是我們說的自我,還沒有形成,對於他的身體,他是沒有反應的,他哭啊,鬧啊,是一種本能的生理的自發的舉動,並不是他有意的。這個時候你用針扎他,他是沒反應的,他是沒有痛覺的。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那幾分鐘,他是沒有痛覺的。為什麼呢?這個時候,人的內心裡面的自我,跟六根還沒有完全接觸得上,等他慢慢地在形成的過程當中,他開始熟悉他的手的時候,熟悉他的眼睛的時候,他會四處看,這些都是無意識的。他四處看的時候,他並不是看到什麼,他什麼都沒有看到,只是他在熟悉他的眼睛。當我們和他說話的時候,他會下意識地看,下意識地笑,全部是下意識,全部都不是主動意識的。
而他的主動意識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是內心對六根反覆地經驗。“哎,這個手可以抬起來,這個脖子可以扭動,眼睛可以看到光”——經驗。內心裡面的認知,對於肉體的這種反應有了經驗,經驗的積累形成了習慣,習慣又反過來調動他心底裡面的認知,慢慢地跟意根接觸上,才會有了語言的能力。“哦,爸爸,媽媽”,這種語言的能力是從什麼時候來的呢?人內心裡面,對於身體五官和六根的熟悉和經驗的積累,最終導致了對於意根的積累,對於頭腦的反應。然後內心認知和頭腦的意識分別,一旦要是熟悉了,結合起來之後,才會有了語言的能力,“哦,聽到這句話叫爸爸,聽到這句話叫媽媽,媽媽指的是這個人,爸爸指的是那個人”,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的自我就已經有了初步的體驗了。為什麼呢?當我們認識到有爸爸,有媽媽的時候,“爸爸抱”,“哦,這個身體被爸爸抱起來了”,有一個認知爸爸和認知身體的認知,這個認知隨著我們對於六根和外界的熟悉,經驗的積累,形成了概念——“爸爸就是這個男人,媽媽就是這個女人,這個身體就是我自己”。這個時候,內心的這個“自我”就形成了。
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身體,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外境,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父母,有我們內心所認知的世界,就必定有一個認知世界的“我”存在,這個“我”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名字,只是一些心靈認知對於六根感受的體驗。所以說,我們內心裡面的,無論你的七情六慾和愛恨情仇,最根本的體驗只有兩種——安全或者恐懼。安全就是愛,被媽媽抱著就很開心;離開媽媽了,這種安全感缺失了,它就會變成恐懼,恐懼我就會哭。所以人的內心情感,只有這兩種:一種是愛,一種是恐懼,愛的背後是安全,恐懼的背後是失去。
好了,一切抑鬱症患者孩子的根本的源頭就在這個地方:他因為愛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而導致了他的心靈意識的迴避。心靈意識一旦要是去迴避了這種害怕失去後的恐懼,它就會形成自閉症,不願意跟外界交流。跟外界交流就有可能失去,所以我就自己主動地、自願地,切斷了跟外界交流的意願。內心裡面沒有跟外界交流的企圖了之後,人的意識就會自動地、本能地去迴避外界,人就會變得可能是哪個地方發育不全了。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了?或者是不願意跟外界接觸了?或者是智力上受影響了?這些都是一樣,內心裡面缺失了愛,缺失了安全感。
所有的心理學,最根本的原因,追究到它的頭,就是內心裡面的這個自我,在形成的過程當中,安全感的缺失,愛受到了創傷。比如說父母的離異啊、吵架啊;比如說平常耳聞目睹家裡面的這種不幸啊、貧困啊;比如說長大了之後看到自己在社會上沒有價值啊,看不到未來希望啊,被社會上一些不平等的現象所對待啊……導致他內心缺失的時候,內心自我願望本能的迴避,會導致意根,導致我們的眼耳鼻舌身的其他的五根的作用形成了缺陷。這就是這些抑鬱症啊,狂躁症啊,種種這些包括有自虐、自殺傾向的孩子的根本原因——心靈自我的缺失感。心靈自我應該是建立在愛和安全之上而成長起來的,但是在成長過程當中,如果缺乏了安全,缺乏了愛的給予,那麼恐懼就會蔓延,恐懼代替了愛,他就會自我保護,自我保護的結果就是自閉、抑鬱、狂躁或者破壞性的舉動,就是這麼個原因。
當孩子長成了成年人之後,我們的意識形成了重重的鎧甲,知道了這個是對的,那個是錯的;知道了這個是法律,這個是合法的,那個是非法的;知道這個是成功的,那個是失敗的。我們將這種“知道”當成了我們自己,我們就會本能地忽視了我們內心久遠以來缺失的那種愛。你可能覺得自己,“我很健康啊,我很正常啊,我很安全,我現在有錢、有工作、有住房,很安全啊。”那麼有錢、有工作、有住房有身份的人很多,他們那些人為什麼會自殺呢?是因為內心裡面被遺忘的那個體驗,它並沒有消失掉,它只是被你的意識遺忘了。
可是,你的意識是被它推動著的,是被你的心靈意願的體驗推動著的。當你的意識思維、邏輯思維、知識體系執行到一段時間,不能再充實了,我們成年人了,思維已經定型的時候,內心裡面被你長久忽視的那種很深的情感的體驗,情緒的感受,和認知過程當中形成的,對於世界的最初的那種認知覺受,它就會反映出來。你小時候什麼樣的性格,這個時候就會變本加厲地爆發出來。小時候缺乏愛的人,到了中年之後,往往會離婚啊,會出軌啊,或者會自殺啊,或者會跟社會上格格不入。為什麼呢?他缺乏安全感。他沒有安全感了之後,他即便長成成人,他的內心依舊是孱弱無力的,依舊是一個被拋棄在黑暗當中的嬰兒。這個是人沒有辦法面對的,因為他找不到。
現在的科技對於人類的認知,現在的心理學也好,包括精神病學也好,對於人體體系的研究,都是很表淺的。我剛跟你講的這一點,人類真正的自我,人類的一切心理疾病的源頭,不在意識,在我們的內心體驗和感受當中。內心體驗和感受以我們心靈的認知存在,而這種認知是我們先天就有的。這種認知就是我們講的靈魂、人的神識、靈識。靈魂它會帶有前世輪迴的印記,這種印記是什麼?就是人的習氣、習性。
比如說你今生很喜歡吃甜食,哎呀,吃了一輩子,一聽到甜東西你就會流口水,見到甜的就不要命。等你死後,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都處於停頓狀態的時候,你的內心體驗和覺受,他們不會隨著你的肉體死亡而死亡,他們只是像是脫了層衣服一樣的,他們還會繼續他下一個過程。而下一個過程,就會帶著你今生內心的體驗和慾望、感受走,然後你轉生成下一個人的時候,你先天可能對糖就會非常喜歡,愛得不得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世界上會有很多天才兒童,為什麼有的孩子他其他方面都不行,但是他畫畫,那一出手就是“大家”;有的人先天對音樂很敏感,小小年紀就會彈鋼琴;有的人卻是數學天才,對數學非常敏感。那是他過去輪迴當中,那些烙印在他心靈願望之上的過去的記憶,過去的習氣。
所以,如果我們在研究治癒抑鬱症,包括治癒這些抑鬱症孩子的過程當中,如果不能夠把路找對,那你給他講多少道理沒有用處的。如果道理能治病的話,世界上沒有病人了。咱們現在不是談到靈魂這個層面了嗎?在靈魂這個層面往下走,就跟佛法有關係了。因為佛法開示的是,人的靈魂怎麼來的?他是如何形成的?人的靈魂的過去是什麼?包括靈魂之上還有什麼?包括靈魂他要去什麼世界?在佛教裡面不是講十方三世嗎?過去現在未來,十方,四面八方,各個宇宙,就像立體空間,叫十方三世宇宙空間。十方三世宇宙空間,它是怎麼形成的?我剛才講了人有靈魂,靈魂不是我們的意識,而是我們內在的心願。你說的感受,感受是體驗的波動,沒有體驗你不會有感受的。你被火燒了一下,那個是體驗,然後以後見著火的話你會恐懼,那個是感受,明白吧,感受是體驗的波動。我們人是有感情,有感受,感受深處是人的體驗,體驗深處是能夠體驗的認知,這種認知,是一種靈覺,不是人的意識。
我給你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現在咱們在說話,你聽得很認真,你全神貫注,什麼事情都沒有想。因為在前兩個小時,吃飯的時候,你口很渴,喝了大量的水,這會兒你突然內急了,哎,突然間想上廁所了。你在聽我說話,全神貫注,你的意識全部放在我身上。我問你,當你感覺到內急,想上廁所的這一瞬間,是誰告訴你的?你沒有意識到你要上廁所啊,你的大腦一直在聽我說話呢!你怎麼知道自己現在馬上很迫切地要上廁所?是誰告訴你的?誰提醒你的?誰知道你要上廁所?告訴你啊,這個是你心靈裡面那個認知。祂是在我們身心深處,是不受我們意識的左右的。知道你內急想上廁所的,是你身心深處的,你的身心整個世界是建立於祂之上的,那個叫——覺知,在佛教裡面把祂稱為阿賴耶識。祂只是一個觀察者,祂本身是無善無惡,無生無滅的。
在那個清醒的覺知的基礎之上,形成了覺知對自己的認識——“我是存在的”。有了存在之後,就有了當下,存在就是當下,就是存在感,就像虛空一樣的東西,當下。有了當下,就有了當下的過去和未來,這個就是時間。存在感的分別形成了空間的波動,波動的空間,就形成了現在、過去和未來,就有了時間。時間帶動空間,空間相續於時間,就形成了不同空間的層層層層的疊加。在我們心靈的體驗上面,就是人的覺受。有了覺知,覺知對於覺知的認識,形成了存在,對於存在的分別,形成了覺受。這個覺受是什麼呢?就是大樂、喜悅、寬恕和溫暖。
這種覺受形成的時間長了之後,會有覺受的波動,就會形成了三界上層的空間。這個空間,我們把它稱為無色界。那個裡面的生命是沒有形態的,沒有形象的,全部是光一樣的存在。當心靈的這種覺知,在光裡面被光所牽引、波動、交織的時間長了之後,會形成了光中間不同的光影,這種光影我們把它稱為空間,覺知在空間裡面折射出來,就成了認識空間的知覺,“知覺乃眾生”。這就開始了有個體意識的生命,也就開始形成了想陰,我們的“想”,你內在裡面知道今天想幹什麼,我想要幹什麼,那個“想”,就是由那個地方開始的。
但是你現在內心裡面的那個“想”,距離那個地方還很遙遠很遙遠,為什麼呢?他經過了層層層層不同的空間,不同的心識體驗,不同的心識經驗,經驗將覺知凝固成為了……當覺知認識了空間裡面的光明的時候,就一定有一個認識光明的知覺存在,這個知覺被束縛在所認知的空間當中,被所認知的光明所牽引的時候,對光明形成了定識:“這個光是明的,那個光是暗的;這個是好的,那個是不好的”,就形成了善與惡,形成了得與失。得與失的體驗凝固了體驗光明的覺受的時候,覺受就會形成了體驗最初期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對於事物形態的凝聚感。
我們原本看到這個空間,它是非常廣袤的,當我們看到空間有一塊地方很亮,另外地方沒有這麼亮的時候,我們的目光被光亮的那塊兒所吸引的時候,這個叫凝視。這個凝聚就會使你自然地忽視掉其他的地方,就像我們很專注地看到一個東西的時候,其他地方的景象,你雖然在看,但是你看不到,是一個道理。那麼,當我們內心裡面這種身心深處的覺知,被所覺知的世界所吸引的時候,這種吸引將覺知凝固成為知覺,知覺又被所知覺的景象,所牽引所凝固了之後,就形成了人的“想”。這個“想”是怎麼表現的呢?這個“想”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是一種非常細膩,非常微妙的覺受。
我跟你舉一個例子。當你看到一個小孩兒很可愛的時候,你再回想起來他的時候,你的內心會有甜蜜感,“哎,這孩子真可愛啊。”當你看到一個孩子受傷了,哎呀,手截肢了,或者什麼地方點燃了,被弄破了,你看到他的時候,除了焦慮以外,內心裡面還有那種很酸楚的,很遺憾的地方,就那個地方。他在你感受和體驗極深的,那種很微細、很微妙的覺受當中。那種覺受,就是我們“想”的基礎,為什麼會想呢?因為我們有想的東西,有東西讓我們想,我們才會去想。讓我們想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心靈深處對於世界,對於宇宙,對於存在的,非常細膩,非常細膩的覺受感。這種覺受,隨著所覺受的境界,越來越粗重,越來越粗淺,就跟我們不願意覺受的東西,形成了對比。這就是明亮和黑暗,希望和恐懼,神靈或魔鬼,生存或死亡,這個就是輪迴。
當我們開始被“想”,被我們的覺受,凝聚成為覺受的境界的時候,就已經跟我們境界所固守的……我們肯定都喜歡光明的境界,喜歡善良的境界,喜歡安全的境界,不喜歡恐懼的境界,不喜歡黑暗的境界,不喜歡被仇視的境界。善良跟仇恨對立起來,光明與黑暗對立起來,存在和消失對立起來,得到與失去對立起來,神靈和魔鬼對立起來,這個就是“想”的境界,就開始形成了。或者說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包括我們生命靈魂的過去,包括我們靈魂的未來,全部建立於一個“想”之上,這個“想”就是我們心靈深處,對於存在的體驗。
好了,這個時候,靈魂一旦形成了之後,靈魂是不受自己控制的,為什麼呢?因為靈魂的形成是我們心靈認知的覺受。你認知的覺受,對覺受的越執著,這個覺受牽引你的認知就越強烈。你越執著什麼,當你身體死了之後,你今生所執著的那些心靈的體驗啊,覺受啊,它會牽引你的心靈想的,心願的認知,去追隨它下一個對境。我跟你舉個例子。就好像是你走路時間長了,腿很酸困,想坐下來,坐了一會兒之後,那個椅子不讓你坐了,讓你站起來,你還會習慣性地再去尋找下一個椅子坐下來。對了,就是這種慣性,這種慣性我們把它稱為業力,稱為習氣,這個就是人的靈魂,可以在六道不同的空間當中去輪迴的根本原因。
我剛才跟你講了這麼多的關於靈魂,目的是什麼呢?目的就是作為一個心理學的研究者,包括做一些抑鬱症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治癒者,我告訴你怎麼去治癒這些孩子,怎麼去開啟一個人靈魂深處的光明。要讓孩子在內心裡面體驗到安全,要讓孩子在內心裡面體驗到溫暖,同時要讓孩子在他的身心深處看到希望,就這三條。怎麼樣看到希望?找出他的長處來,哪怕這個孩子一無是處,真的很糟糕,你也要誇他面板好,個子高,跑得快,睡得好。誇獎可以激發一個人覺受深處的安全感,誇獎、讚譽可以驅散人情緒深處的恐懼感。
怎麼樣能讓孩子能夠體驗到愛呢?多承認他,多肯定他,多說“我愛你”,多去擁抱他。“愛”這個東西不講道理的,哪怕他真的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你一樣愛他。“愛”這個東西是沒有理性的,同樣的,抑鬱症患者的這種表現,它也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他家庭環境很好啊,他長得很漂亮啊,他衣食無憂啊,他就抑鬱了,沒辦法,沒道理可講啊,怎麼辦呢?去用種種方法開啟他靈魂深處,他曾經有過的,那種對於溫暖的體驗,對光明的記憶。光明在人世間表現出來是什麼呢?寬恕,接納,純潔。
當一個人在內心的體驗當中,感覺到越來越多的別人的愛,別人的肯定,他就會變得很自信。當一個人在心靈體驗當中感受到別人的寬恕、接納、溫暖,他會越來越安全。當一個人安全了之後,負面的情緒消散了,他的一切症狀就跟著消散了,他也不知道咋回事兒,不講道理的。抑鬱症、精神疾病就是不講道理的東西。他完全是人的心靈認知,被所認知的對境,要麼是被希望和光明牽著走,要麼是被黑暗和恐懼牽著走。被黑暗和恐懼牽著走,那就是抑鬱症、焦慮症,隨時準備自殺或殺人的孩子;被人的光明和安全牽著走,那就是健康的,對社會有益的,知書達理的,非常穩定的,非常開心和快樂的孩子。所以,我剛跟你講,人的心靈體驗,心靈感受只有這兩種,一種是愛,一種是恐懼,愛的背後是安全,恐懼的背後是失去。
那麼怎麼樣去教育孩子呢?他們又不是你的孩子,你又不可能天天跟他在一起,怎麼辦呢?誇獎。沒有別的辦法,只有這一個辦法——誇獎。第二個,時刻要讓孩子在心靈的體驗當中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無條件的愛,是沒有條件的,就哪怕你是抑鬱症,哪怕你是殘疾,我也愛你,沒有任何條件地愛,對於你永遠是無條件的支援。這兩種可以大大地緩解抑鬱症,抑鬱症不是靠棍棒可以教育好的。
當抑鬱症的人活到成年之後,他們內心裡面是非常黑暗,非常孤獨,非常孱弱,非常單薄的,這個階段的抑鬱症怎麼去做呢?面對整個社會,那些白領,那些中產階級,包括那些富豪的抑鬱症,怎麼去做呢?有兩種方法,第一個,讓他們內心看到希望。一個人沒有希望的時候,心靈的體驗就好像是進入到黑暗的曠野一樣,就是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幹什麼都無所謂,幹什麼都索然無味,幹什麼都是麻木的,都是被動的,沒有自己的任何一點興趣愛好,也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理由了,這個就是抑鬱症的開始了。很多人想自殺就是因為這樣,這個世界不需要我,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是個負累,我是個沒用的人,等等。讓他們內心裡面看到希望,看到自己的價值,不僅僅是看到自己的責任,要讓他們知道他們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是有用的人,他們能夠給別人帶來快樂。人真正的價值不是你有多少錢,真正有用的人,是對別人的存在有所幫助的人,是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那個叫有用的人。
所以,治療抑鬱症,一定要去激發這些人內心深處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感。“哦,我是有用的人,我是有價值的人,我是可以給別人帶來幫助的人,我是可以去建設社會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的話,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感,同時會帶來什麼呢?自我責任感。我應該怎麼去做,我應該去負擔起這個責任來。慢慢地,他的各種負面情緒,就會被他的這種責任和價值感所摧毀、摧滅,他就會變得很正常了。
還有第二種方法,第二種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對於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一定思維能力和文化的人,去給他們介紹真理,讓他們去理解生命,讓他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到生命的實相,讓他們重新有一個選擇自己生命的機會。當一個人,受過教育的人,看到了究竟的法義,他會用理性去思維,會在裡面去尋找漏洞,會仔細地去分析,在分析的過程當中,他會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當他審視完之後,知道這個真理,確確實實是真理的時候,他的生命就等於是第二次投胎一樣,他就可以選擇自己生命的未來了,他可能會成為一個修行者。
一個修行者是不存在抑鬱這一說的,因為修行者的生命,修行者的靈魂,修行者的身口意,是屬於神靈的。你不屬於你自己,你的虔誠心不是全部供養給了真理嗎?你不是要用你的身口意去供養釋迦牟尼佛嗎?所以你已經不屬於自己了,你的身口意不屬於自己了,哪有你去抑鬱的資格呢?你沒有這個資糧了。我抑鬱是因為我不想幹什麼,或者是我認為我幹什麼沒有意義,或者是我認為我的存在就是廢物,就是垃圾,或者是我認為我的存在就是一種痛苦,可是你的這種存在都已經供養給佛了,供養給神靈了,供養給真理了,哪有你去自暴自棄的資本呢?沒有了。當一個人的內心深處和整個的心靈願望全部投向真理的時候,這個人可以從根本上治癒精神體系裡面的黑暗,也就不會有抑鬱症的存在了。
第二種方法是最徹底最根本的。
所以我跟你講這麼多,回頭你去分析下,理解下,看看我說得對不對。對於孩子的教育,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因為人心靈體驗的形成,心理的狀態是由心靈體驗積累而形成的,它應該慢慢地往前推,往它的根本推的過程,這個過程當中就是——無條件地愛、寬恕、讚美、支援。你做什麼都是對的,你今天摔了一跤,“哎呀,這個姿勢真帥。”今天砸了個碗,“哎呀,砸得真好!哎呀,你幫了爸爸一個忙,這個碗我一直想扔,捨不得扔,你今天砸了,好,獎勵你。”
抑鬱症患者,通常有一個通病,不是很愛關心別人,我連我自己都不想活了,我憑啥去關心你啊?我自己活得還很痛苦呢,我哪有那個精力去關心別人呢?當一個人的心思不在自己身上的時候,當一個人的心思放在別人身上的時候,他的恐懼感會大大減少,只有這一個方法——去做公益,你去照顧老人,去街道上拉個繩子維護治安,還是去撿垃圾,都行。
讓他天天去做公益,大家起來一塊兒去做公益,每天想的、講的都是怎麼樣去為別人好,怎麼樣去對這個社會好,怎麼樣能夠去更大程度地為社會付出,他內心裡面的壓抑感、恐懼感、不安全感就會大大減少。內心裡面的自我焦慮減少了之後,內心裡面的安全感就會增加;內心裡面的陰冷減少了之後,內心裡面溫暖就會增加;內心裡面負面的情緒、否定的觀念減少了之後,內心裡面積極的、向上的一面就會增加。內心積極了,人的觀念就會跟著改變,他就能看到希望了。你也許沒有錢,你也許真的是一個生活很困難的人,但是你最起碼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你是一個可以為別人帶來幸福的人,那麼你為別人帶來的這種幸福,它就是你的價值啊。
所以,對待抑鬱症的人,想過來尋求幫助的人,最核心的,也是唯一的一點——去做公益,永不停止去做公益。全身心考慮別人的人,一定是被神所看護的人,一定是被神所加持或保佑的人。他的內外,他所到之處都是有光明的,都是有神靈看護的,這種人才是真正的神靈。
治療抑鬱症患者的方法,不需要那麼多高大上的理由,不需要那麼多的理論,不需要什麼佛教的標籤,不需要什麼神靈的佑護、加持,不需要。就是一個詞——公益。想治病嗎?想抑鬱症好嗎?——做公益。你也許看不到意義,但是你必須得要去做,要學會給予,要學會付出,要學會奉獻,要學會檢討自己,這是抑鬱症患者治癒的第一步——學會奉獻、學會給予、學會檢討自己。下一步才是我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價值的肯定。
公益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路,不論你靜坐也好,還是做什麼,公益是一個核心的東西。一個內心裡面不知道為別人付出的人,不知道奉獻自己的人,他的抑鬱症永遠好不了,你的靜坐僅僅是讓你躁狂的情緒安撫了,它的根還在。根是什麼呢?對自我的愛護。一個長期做公益的人,一個內心真的把自己能夠奉獻出去的人,他即使不禪定,即使不靜坐,也依舊可以起到抑鬱症康復的作用。
我們就是為了做一個為社會付出的人,對別人的存在有幫助的人,我們不求自己的獲得,我們只是力求讓別人過得好,讓這個社會更加地和諧穩定,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的安全和乾淨。一天你拒絕,兩天你拒絕,你覺得索然無味,形成的時間長了之後,因為不是你一個人在做,它會形成一個氛圍。這個氛圍是什麼呢?人們都很和善,人們內心裡面都是願意付出的,當你的情緒被這種情緒所感染了之後,你會發覺到自己內心深處那種陰冷的、自私的體驗。“哦,看來是我不對,我應該像他們一樣付出。”這種念頭,這種心靈的體驗轉變了,你過去的那種生不如死的念頭就轉變了——“哦,原來我不是為著自己活著,我的存在可以為了社會,為國家,為我們這個民族”——說大一點。哪怕帶來非常微小,但是有利的、向上的因素,這就足夠了。
抑鬱症真的不難治,就看這個人的心,是為別人的,還是為自己的。
-
4 # 羅桂田心理諮詢
如果身邊的朋友有抑鬱症,對待生活非常消極,應該如何幫助她?
朋友患了重度抑鬱症,為了患者儘快徹底解決問題,朋友需要注意一些事情,要給予患者本人“恰到好處的愛”、鼓勵、支援、幫助,引領引導患者接受專業人士的專業幫助指導,幫助患者走出痛苦不堪的泥潭。徹底解決問題,消除各種“抑鬱症”症狀狀態。
抑鬱症是一個人情緒、思考、思維,行為等一系列症狀狀態的一個名稱。是代表著一個人生活有問題的症狀狀態。(這些症狀是不能被“治”“治療”好的,只是這些症狀都是可以徹底解決的“化解”“解決”)
抑鬱症狀態就像一個正在游泳的人,掉進了自己無法游出來的漩渦,那個情況下是痛苦不堪的,不能自拔的。
單純吃藥治療抑鬱症應該不會徹底解決問題。(沒有例證可以證明)。
心理學認為:抑鬱症是由抑鬱症性心理問題引起、是認知問題、是思想問題、是思維思考邏輯習慣問題等引起,是一個人智慧水平低引起的。試想一下:一個有大智慧的人是否會抑鬱?是否會得抑鬱症?(聰明不等於智慧,有人認為一個人聰明就是智慧水平高是不恰當的)。
實踐證明,抑鬱症患者的引起抑鬱症的心理問題徹底解決了,他(她)的抑鬱症狀態症狀就可以解決(消失),可以通過學習成長改變提高一個人的智慧水平徹底解決抑鬱症性心理問題,徹底解決抑鬱症症狀。
認知、思想決定行為。
行為養成習慣。
習慣決定、形成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
如果你感覺你朋友的問題,依靠你自己和自己的朋友不能解決問題,建議你引領引導你的朋友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相信可以徹底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案:
1:去正規醫院裡的心理科,尋找水平高的心理醫生(心理專家),確定問題的性質與程度。以心理學訓練為主,藥物為輔,可以解決問題。
2:尋找正規心理諮詢服務機構幫助,尋找水平高的心理諮詢師幫助指導訓練,通過學習成長改變,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可以徹底解決心理問題,徹底解決問題以後還不會復發。
3:作為抑鬱症患者的朋友,一定要重視問題的嚴重性,要知道患者本人需要親人朋友的幫助,不需要“抱怨”“指責”,需要“恰到好處的愛”,需要高智慧水平的引領引導訓練,才能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問題的泥潭,徹底解決問題,需要不要著急慢慢來,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時間。
-
5 # 鄧恩周
每一天和她談心,跑步。讀哲學書。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自然界,正確對待社會。一個人的世界觀的改變,才是一個人的根本的改變。
-
6 # 樹懶聽風
作為朋友,對待抑鬱症患者最好的幫助就是傾聽和陪伴。只需要靜靜地陪在她身邊,聽她傾訴就可以,期間可以給她身體上的擁抱,讓她體會到你在乎她,心疼她就可以了。儘量做到不評判,不講大道理,不給建議。
一般人是體會不了抑鬱症患者的感受的,嚴重的時候五感,四肢行動能力,包括思維全面被剝奪,不受自己控制了,所以諸如振作起來,想開一點,多運動運動等等建議的確都對,但她做不到。所以她會說你不懂她。而且這些建議會增加患者的無力感和自我否定,所以激勵的方式對抑鬱症患者有害無益。
你朋友已經有自殺念頭了,這種情況還是需要儘快去找精神科醫生做診斷和治療。
-
7 # 思言情感療愈師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無條件陪伴。然後具體做法就是出借你的耳朵,非常積極認真共情的傾聽。傾聽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抑鬱症的人有個機會能把自己心裡的話說出來,本身就是個非常好的機會了。這樣他有被看到的希望和可能。
但同時需要提醒這位善良的朋友是也要注意自己的整個狀態。抑鬱症的人整體會能量比較低,所以如果自己做不到守好自己的邊界的話,有可能被他的能量帶下去,整個人也跟著變得很抑鬱很消極。所以請一定留神自己,當覺得自己負荷不了的時候,一定在第一時間喊停。這個時候喊停不是自私或者怎樣,恰恰是對雙方最積極最認真的保護。
如果覺得自己一個人陪伴很辛苦的話,請和專責機構和人士聯絡,他們會給出非常專業的操作方法。同時如果有必要,請抑鬱症的朋友看醫生也很重要。有些時候,藥物介入也很重要。
-
8 # 流逝者已矣
抑鬱症不是旁人可以幫的了的,你能做的就是不斷的開導她而已,效果不會很好,建議讓他看心理醫生,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去治療
-
9 # 神奇小元寶
陪伴是最好的藥。家人朋友多關心,關注她,陪她聊天,陪他玩耍。還可以和朋友一起去旅行。其實抑鬱症就是自己把自己關在一個小黑屋裡出不來,心情好了,想通了,也就走出來了!還有,如果家人朋友沒有太多時間陪伴,那麼養只狗吧,狗狗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快樂。
-
10 # 穴位按摩養生
抑鬱症因為心脾腎陽虛,對生活失去希望,人消極無力,看我前面怎麼取穴按摩調理抑鬱症,依法調理,再結合言語勸解,家人陪伴散心,幾十天就好啦。
回覆列表
首先要提醒一下,和正在身處抑鬱的人做朋友並不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1、你可能會聽到抑鬱症患者無休止的抱怨,因為身處抑鬱時,自己是無法調節情緒的,患者在情緒失控的時候會本能的尋找周圍曾經可以依靠的人傾訴。所以你可能會成為抑鬱症患者的情緒垃圾桶。他們的情感更為真摯。因為內心敏感柔軟,所以會小心翼翼的回報你的愛。同時,也要謹記,你可以去傾聽,但要適度共情,別讓自己也陷入糟糕情緒的泥沼。
3、他們可能非常依賴你,如果你成為抑鬱症最信賴的朋友,他們可能會非常依賴你。原因就是抑鬱發作會導致人的心理產生退行,說的通俗一些就是人在抑鬱發作時,會出現心理年齡退行到小孩樣子,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4、他們也有可能會冷落你,剛剛提到可能他們會非常依賴你,但也有另一種可能,抑鬱症朋友會冷落你,因為有些時候他們會因為抑鬱發作的痛苦而回避社交,這時候就不願意參與到人際交往中,這時候你可能會感受到別冷落,不過別擔心,他們康復了會一樣願意與你交往。
5、他們情緒可能會有些反覆無常,處在抑鬱的人非常敏感,我們普通稍微不注意的言語在他們眼中會飛放大,所以情緒反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裡不用大驚小怪。
大部分抑鬱症患者從小的經驗就是隱忍或者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所以在外都是一副討好他人的樣子,可內心的憤怒和痛苦也經常以傷害自己為代價表現出來,比如自殘自殺等等。
如何與抑鬱症朋友相處?
1、去了解抑鬱症,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瞭解抑鬱症的特點是幫助他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當你這樣做之後就會避免說出類似“你看看你過的日子,有什麼好抑鬱的?”“你應該感恩”;也不要強行鼓勵對方“振作起來”。這些話都會加重TA的抑鬱情緒。
2、給予ta情感支援,遵循不求助不幫忙原則;很多人知道抑鬱症患者需要情感關懷後就製造出一種粘稠的關係,無時無刻詢問他怎麼樣啦,或者自己比對方還緊張焦慮,這時候要知道,表達關心需要適度的距離。追上去給予關心反而會讓人感到窒息。我們可以做的是告訴朋友:當TA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在這裡,願意聽TA聊聊。
他需要幫忙時表達關心,不需要時或者沒有主動尋求幫助時,我們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就行。
3、傾聽他的痛苦,無論何時,學會傾聽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表達傾聽的同時,還要及時與其適當共情,你可以通過一些舉動來表達你在認真聽,而且你還可以在他的話語中提煉出他當時的情緒。
4、用自己的行動帶動他,以前有個經典的故事——一位精神病患者認為自己是蘑菇,結果什麼都不做了,後來看醫生後,醫生不講大道理,告訴他我也是蘑菇,只不過這個醫生該吃吃,該喝喝,最後精神病患者也開始該吃吃,該喝喝。這就是用行動帶動對方的過程,如果你在朋友身邊,在對方願意的前提下,可以帶著對方出去散步、出門就醫、做適度的運動。
很多時候,抑鬱症患者總感覺很孤獨,這就是周圍人不理解自己的表現,這時候我想對那些抑鬱症親友說:和抑鬱症相處的確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如果你是他的真朋友,我相信你會克服這些,但如果你真的沒能力,也不用勉強。
還有我想對抑鬱症患者說:世界有多邪惡就會有多美好,你周圍的人不理解你,不代表這個世界所有人都不理解你,在其他人都在討論要不要和抑鬱症做朋友時,抑鬱症也可以選擇要不要和這些人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