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傳揚中華詩詞歌賦
-
2 # 風華正茂135672356
孔子沒得著道,只學了些知識,甚至陳舊腐朽,想當官,挺刻苦、虛心,有好的一面,也有負的一面。總之,人必須先擁有道,尊道敬道,然後順道而行,以道蒞天下,無往而不勝。
-
3 # AgileDevOps裝備部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可見,孔子學習是終生的修行。
-
4 # 1蒙德萊曼1
孔子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學家,他知識淵博,被孟子奉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對於學習的態度是非常嚴肅和嚴謹的,他曾告誡人們“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教育弟子要真心實意去學習,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反對弄虛作假,沽名釣譽,譁眾取寵的學習態度。鑑於此,他要求弟子要“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發憤忘食”,當然,他自己也是這麼做的。孔子青年時期,他曾到京都拜老子為師學道,拜樂師師襄學樂,曾經其母託人送入皇室,成為太師之徒,然而,他大量的知識都是在生活實踐學習總結的,《論語》中便有其弟子這方面討論的對話。孔子還教育自己的兒子鯉“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由此可見,孔子的學習態度是非常正確的,並且努力踐行的。
-
5 # 嘰裡咕嚕小老頭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山東曲阜人。他開創了死人教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儒家的經典學說《論語》便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籍。
《論語》裡有這麼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乎?從這裡可以看出孔子對於讀書的要求是學習並且不斷的的溫習,正所謂溫故而知新。還有“三人行必有我師”可以看出孔子提倡像周邊的所有人去學習。等等的例子不勝列舉。
總體來說孔子對於讀書教人屬於因人而異,不拘一格。
孔子晚年的時候對自己的一生做了具體的總結:吾十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15歲開始有志於學,30歲立下自己的人生目標,40歲對自己當年的目標有了清楚地認識,50歲可以看清自己一生的命運,60歲可以做到對外界個各種說法而欣然接受,70歲而從心所欲。
孔子對自己一生的命運的總結對於我們後世的人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六個階段也是孔子對自己一生所畫的卦。
-
6 # 璇璣易館
孔子刻苦讀書的典故,叫做韋編三絕。古代書籍,用竹簡作為載體。竹簡用熟牛皮製成的革連線在一起,就是策。熟牛皮韌勁十足,很不容易斷。孔子讀書,把編輯書簡的皮革磨斷了三次,由此可見,孔子讀書,必然是反覆去讀,反覆的揣摩,時間久了,功力自然精湛。他讀的這本書叫周易。
-
7 # 哈爾讀書
大道至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智慧的.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來談談孔子是誰,有哪些成就,對後人有哪些影響~
孔子~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詩》《書》《禮》《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撰《春秋》。後人合稱之為《六經》。
孔子開創的道德,經濟,政治,教育,史學,美學
等思想一直傳承少年~
個人總結孔子學習態度為十六字真言: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