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好青年吳邪
-
2 # 敦敏瘋狂數學
其實真正的老師實行的無言之教,就是把自己做的經驗分享給學生,讓學生也能感受到!這樣學生才能信服,而不是授教和接受的關係。
-
3 # 逆光酵母
大機率講,是的。
名師一般都是好的老師,好的老師掌握了有效的引導學生的方法。
例如孔子講教學方法時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就是說老師把啟發學生的時機掌握得非常好,恰到好處的點撥,讓學生能迅速掌握。
名師一般對世間萬物理解得非常透徹,所以他們一般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寬廣的胸懷,常常感受到他們的境界,不知不覺間自己也就能提高很快。否則,自己可能從來沒想過要在這個方向上提高自己,未來也一定為因此受阻。
名師一般博學多識,且非常有探索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力,他們的言談舉止會激發出學生對未知的興趣和遇到苦難的堅持。
名師一般人脈非常廣,交往各行各業的精英比較多,學生因此可以見識到頭部精英的思維,甚至有機會跟他們交往,從人脈到見識上,都會提升很快。
因此,古來都說:名師出高徒。
-
4 # 漠北散人
還有一句話
師傅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不過
有個好老師
還是很值得慶幸的
怎樣培養?
這不是你操心的問題
你只需要關心
怎麼找到好老師
怎麼讓他肯教你
敢問一位名師教出的所有徒弟最終一定能成才嗎?對於這句話我一開始就給出否定的答案,名師不一定會教出高徒。“名師”雖然是學生們走上成才道路通常會選擇的一種方式,但它並不是主要的因素。孔子有那麼多徒弟,但是現在能被人廣為傳誦的又能有幾人,孔子作為聖人,難道他的徒弟就一定能成為聖人嗎?如果你認為是,那在我眼裡簡直是無稽之談。
如今這個社會,有錢人大多送自己的孩子去一些國際貴族學校,優越的家庭條件往往是他們思想氾濫的根源,心思沒在學習上,對於這種,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出成才的徒弟。相反,窮人們就順其自然,讓他們的孩子參加高考,而他們上的只不過是一些普通學校,身處普通大學的孩子們,腳踏實地,努力學習,通過後天的勤奮終能闖出一片天地,教他們的不是所謂的名師,他們讀的也不是什麼名校,他們成才的原因莫過於自己。
若把所有人的成功都歸咎於他們的老師,而教過他們的老師又是否都是些什麼名師呢?張海迪這位名人大家都應該認識,可是她並沒有去過任何學校,她的一切,她能戰勝一切痛苦,她靠的是自己,不是別人。老師教徒弟的只不過是一些實在的基本功,對於那些能夠透過基本功去深造的人,他們會成為老師的高徒,而對於那些手拿這些技巧只為討好生活,那他又怎能擔起高徒這一名號。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假借師父之名來成就自己的聖譽,名師出高徒這個定義太廣泛了,也太官方了!抹去這些官方的含義,其實無師也可以出高徒,一切只不過是取決於自己的好學程度,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它可以取決於與生俱來的天賦,相同的箭給不同的人射,射程自然也是不一樣的,只不過人們看到的永遠是老師比學生優秀,而忽略了孩子們天生的靈敏程度。就像家長總是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而這在無意間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也許別人家的孩子天生聰穎,又或許是別人家孩子家長的基因好,凡事不能只看表面現象,就如同凡話不能只理解膚淺的一面,二者道理是相通的。因此對於名師是否一定出高徒這句話,我們不能只看到名師的優秀,而把後輩的成才都歸咎於老師,那孩子也太心酸了吧!
對於老師是如何培養優秀學生的?說到這裡不免會有人想起“黃金棍下出人才”這句古話。我想很多讀過書的人都被說過這句話,自然我也不例外。但我想說的是,優秀的學生不是打出來的,孩子優秀了,老師家長把這些成果都歸咎於他們打的結果,說得好聽一點他們是在為自己的臉上貼金,說得不好聽就是他們在為自己的過錯而找冠冕堂皇的藉口。打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本身聽話的孩子而言打他們可能是給予他們的警醒,告訴他們不要松懶,他們會聽進去的。而對於天生調皮的學生,他們的學生生涯會接受多少的訓斥,在他們的身上會留下多少淤青好之後的傷痕。但是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優秀的人並不是一本正經聽老師話的,他們都是很怪異的。愛迪生上學第一天就被退了,可是人家就是很優秀;三毛數學總考低分,被老師同學諷刺,可別人就是很優秀。打罵只會給予孩子身心上的創傷,就像三毛一樣,傷到喜歡去墳園逛逛。對於老師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他的學生志同道合,順著他的喜好去教育他,而不是強行的將他拉回大眾所認為正確軌道,可能一次錯誤的行為會讓一位未來的名人半途而廢,鼓勵永遠比傷害要好得多。優秀的學生是有思想的人,老師培養學生就應當培養他們的思想,而不是在他們的思想才剛開始萌芽時,就將他們連根拔起,能理解學生的老師是好老師,只要你給了學生一個優秀的機會,我想他沒有理由去拒絕成才,培養一個優秀的學生很簡單,只不過很多人總是與這個觀點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