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陪著學思維

    我覺得你沒有必要找一個輔導班給孩子補數學的。這時候孩子學的內容還不是很多。完全可以透過資料的自己學習,或者是家長的輔導陪著學習,孩子自主能夠學會這些內容,並且一元一次方程很簡單。以前我們在上初中的時候,我們初中的大部分課程都是自學完成的,因為當時我們的數學老師鼓勵我們自己自學,所以好多的課程內容都是我們學完之後他才會開始講,但是我們基本上,嗯那個時候相當於聽老師講又複習了一遍,其實這種加深印象更加深刻。

    你可以給孩子買一本初中知識總結類的參考輔導資料,或者是買一本那個初中的集體,知道這個具體的名的話,就不說了,大致型別是什麼樣的,就是一定要有一個詳細的解題過程,還有一定要有一個知識點的羅列,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羅列出來。

    孩子對數學的學習,容易忽略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所以我們參考資料的買,選擇上就是以課本上的基礎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加深講解為主,同時網上的一些個影片課程針對性的看一下。

    如果想要這方面的影片的話,我可以看一下我的有沒有這方面的那個儲存的,其他老師講的一個影片,到時候發給你看一下。

  • 2 # 我是杜佩玉

    太簡單,只要自己認真學就可以了,無非就是移項、合併加減乘除。

    一、方程的有關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x,未知數x的指數都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1700+50x=1800, 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 (1)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實質上是求得的結果,它是一個數值(或幾個數值),而解方程的含義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斷方程無解的過程。 (2) 方程的解的檢驗方法,首先把未知數的值分別代入方程的左、右兩邊計算它們的值,其次比較兩邊的值是否相等從而得出結論.

    二、等式的性質

    等式的性質

    (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為:如果a=b,那麼a±c=b±c 等式的性質(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質。用式子形式表示為:如果a=b,那麼ac=bc;如果a=b(c≠0),那麼ac=bc

    三、移項法則: 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後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四、去括號法則 1. 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後各項的符號與原括號內相應各項的符號相同. 2. 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後各項的符號與原括號內相應各項的符號改變.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驟 1. 去分母(方程兩邊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2. 去括號(按去括號法則和分配律) 3. 移項(把含有未知數的項移到方程一邊,其他項都移到方程的另一邊,移項要變號) 4. 合併(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 5. 係數化為1(在方程兩邊都除以未知數的係數a,得到方程的解x=ba)

    六、用方程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1. 審:審題,分析題中已知什麼,求什麼,明確各數量之間的關係。 2. 設:設未知數(可分直接設法,間接設法) 3. 列:根據題意列方程。 4. 解:解出所列方程。 5. 檢:檢驗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題意。 6. 答:寫出答案(有單位要註明答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能不用root手機的破解wifi的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