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祥如意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也就是秩序。任何事情都必須排列出一個順序來,民間有從大排小、由老到少的說法。具體到“書法順序為篆隸楷到自創”的排列順序,其實就是由老到少這一約定成俗的規矩。

    漢字的出現,最早是由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出土的甲骨上所發現的符號,後由專家經過艱難的判讀,並且取得一致的意見,最終推斷出這就是漢字的鼻祖,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甲骨文。

    中國文字由甲骨文,不知又經過了多少年的演變,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類似的文字種類五花八門。

    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由宰相李斯將小篆字型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這就是歷史教科書上所說的“書同文”的由來。

    篆書畢竟還是筆畫較多,不利於人們傳播與學習。到了漢代,人們又發明了一種便於書寫的字型,就是漢隸。隸書在小篆的基礎上,將文字的橫豎點撇捺進行了規範。

    文字的發展可以說是到了宋代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宋體字的出現和形成,更進一步的固化了漢字方塊字的字型。

    由漢字的演變過程不難發現,先有篆書,中有漢隸,到了宋朝,漢字發展循規蹈矩,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正楷字。

    書法的順序很可能也是遵循文字誕生和演變的順序。以上文字內容只是本博的假設和推理,至於正確與否,還是有書界的大佬們來裁定。歡迎大家爭鳴,但絕不接受胡噴亂罵!(2020/06/10)

  • 2 # 溯堂書法篆刻

    書法、篆刻交流關注更多互動

    書法的順序為篆隸楷到自創的說法不正確。

    從書法演變的過程來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甲骨文與金文是屬於大篆的範疇。

    從書法學習的角度來看這個順序毫無道理。現在的很多書法老師書必言楷,說初學者不從楷書入手就學不好書法,這個理論我是不認同的。

    從書體演變史看,古人的書法就是從篆—隸—楷的過程,如果說寫不好楷書就學不好書法,現在被今人奉為圭臬廣泛學習的大量的篆隸法帖從何而來?

    從另一個專業角度來說,書法沒有篆籀氣就沒有韻味,更說明篆書的重要性遠超其他書體,我更認同這個觀點。

    所以我認為學習書法從什麼字型入手主要是看自己的喜好。學習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興趣,只有有興趣才會日思夜想,才會孜孜不倦的去學習、去鑽研,沒興趣的東西不怕他人說的天花亂墜,也是對牛彈琴。強迫學習反而適得其反。

    以我個人的學習經歷來說,選擇自己喜歡的字帖讀懂吃透練熟再練其他書體也並不難入手。藝術都是相通的,學好一種旁及其他自然水到渠成。

    至於自創,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不僅需要極大的毅力精研數種字型,更需要極大的天賦,才能把幾種風格融匯貫通,自然而不做作。

    書法群體數千萬人,能夠自創書體者寥寥無幾,難度可見一斑。

    甲骨文

    行書(蘭亭序)

  • 3 # 戲墨書香

    我們漢字的起源以及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就屬於篆書中的大篆的範疇。篆書又分為大篆與小篆,都屬於古文字。而大篆則是指包括甲骨文、金文、古籀文,石鼓文和六國文字等先秦文字;小篆則是指成熟於戰國晚期,秦代通行的一種文字。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今草之間的書體,最早出現於東漢末期。實際上是屬於楷書的一種草化,或者說草書的楷化。通常楷法多於草法稱之為“行楷”,草法多於楷法則稱之為“行草”。出現了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羲之,寫出了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蘭亭集序》。其子王獻之亦有乃父之風,在繼承父親書藝的同時寫出個人獨特風采,世稱之二王。

    第二種就是在章草基礎增強了作品整體的形式,減弱單獨的字的獨立性,大小形狀各異,隨象賦形,要更加生動鮮活。第三種也就是我們經常以為的狂草了,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素有顛張醉素之名。

    楷書到晉代就完美了。唐朝將楷書規範化,唐楷法度嚴謹,結字端莊。端莊並非橫平豎直的呆板,細心的欣賞者可以看到書者微妙而又協調的變化。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潛藏豐富的內涵。這就是“篆隸楷行草”書的來歷、是這樣演變過來的。

  • 4 # 段華為

    常識有時卻是訛傳。除從事相關研究的專業人士知道外,雖為公眾熟知,但卻總是錯誤的,並且沒人懷疑其真假。就拿“篆隸楷行草”這個為大眾所熟知的排序為例,對文字史或者書法史有一定了解的人來說,根本就不能稱之為問題,他們也根本不可能這麼表述。其實大多數人對“篆隸”的排序一般都沒有疑問,這確實也沒有什麼問題。而對後面“楷行草”順序,就得細思量一番了。

    黃庭堅:“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不難工矣。”黃庭堅談及的學書順序正確與否暫且不談,因為這又涉及到個人對學習書法的理解的問題上。

    但在此需將黃庭堅的真實意思表達清楚。他的意思是:要想學習草書,先得精熟“真書”,知道下筆處和向背關係,然後再學習草書就會簡單了。

    今人對“真書”的理解,僅僅指楷書,而在古人語境下,“真書”指的是哪種字型呢?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十:“ 周越《書苑》雲:‘ 郭忠恕以為小篆散而八分生,八分破而隸書出,隸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以此知隸書乃今真書。 趙明誠謂誤以八分為隸,自歐陽公 始。’”

    清阮葵生《客話》卷十六:“ 庾肩吾雲:‘隸書,今之正書。’ 張懷瓘亦云:‘隸書, 程邈所作,字皆真正,亦曰真書。’”

    《宣和書譜·正書敘論》:“在漢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法。所謂楷法者,今之‘正書’是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於是西漢之末,隸字石刻間雜為正體。”

    從以上幾則書論來看,“真書”是指隸書,並不是楷書,這與今人所理解的完全不同。作此理解的話,那黃庭堅又為什麼說,學草書先學隸書呢?實際上這是符合文字發展歷程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說文解字序》所記載的文字發展歷程:

    伏羲氏作八卦、

    神農氏結繩記事、

    黃帝史官倉頡造字、

    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

    秦始皇時李斯作《倉頡篇》、趙高作《爰歷篇》、胡毋‎敬作《博學篇》,有所簡省,形成小篆,後來衙獄繁多,簡省出現隸書。

    秦書有八體,排名第八的就是隸書。【實際上根據出土的《雲夢秦簡》可知,戰國末、秦統一前就已經出現隸書,稱為古隸,秦隸】漢興有草書。

    可以看出,早期文字發展多來源於傳說,自戰國、秦以後,可考證的逐漸清晰起來。篆書發展由大篆到小篆,小篆簡省發展為隸書,隸書簡省、草寫發展為草書,即章草。那麼草書產生時間也就是漢初了。章草很多隸書元素,由隸書入章草很容易上手。或許這就是黃庭堅說學草書從“真書”入手的原因。從出土簡帛草書來看,後秦到漢初就已產生。

    楷書產生的時期,大概在漢末、三國初期,三國曹魏的鐘繇被稱為楷書鼻祖。其《宣世表》等作品,雖為楷書,但隸意濃厚,古意盎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楷書亦精,楷書至唐代達到高峰。

    行書產生的時間,大概與八分楷書產生時間差不多,這是從完全獨立為行書意義上來說的,即漢末時期。東晉王羲之是為頂峰。

    我們從字型發展時間順序上來看,篆、隸、草,這三種字型時間順序很容易得出結論。行書和楷書產生時間先後,不亦定論。

    但是我認為行書應該在楷書前,理由是:簡帛草書中行書字已然不少,只是整體上來看仍是章草,章草產生於楷書之前,在實踐中運用較多,但是不易識讀,行書亦便於書寫,從書寫角度來看,發展至行書邏輯上說的通。

    但是也有學者提出,楷書筆畫元素在戰國文字中已有體現,那我們就能說楷書是戰中國產生的嗎?顯然是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如果這麼說,那行書在章草之前也具有了筆畫元素。

    即使我們不這麼說,那麼我們現在所說的行書、楷書,應該都是發展成熟,比較完備的程度了。按字型成熟達到高峰時間來論說,行書至東晉時期已然高峰,而楷書唐代高峰。楷書又是筆法就、結構最完備一種字型,它也應該是最後的一種字型。

    高峰出現時間的前後,多少與事物發展規律、時間長短有關,雖不是必然,但是也應是呈正相關的關係的。至少文字的發展是能夠這樣予以推測的。

    因此,書體的時間順序應為“篆隸草行楷”。而非平時所說“篆隸楷行草”。

  • 5 # 嵐沁齋主人

    根本就沒有這種順序。無論是書法史上的順序,還是習練上的順序,這個說法都是無稽之談。現有書體,在東漢末年已經完備。篆也分金文,石鼓文,小篆,漢篆。楷書行書並非落在隸書後面。三國時期魏國重臣鍾繇,也就是王羲之的老實就擅長楷書,有一個很著名的字帖,叫《宣示表》。就習練順序來說,也沒有定論,學習者可以從任何書體入手,只要喜歡,只要堅持,都可以達到很高的高度。

  • 6 # 四為堂主人

    並沒有一種書法的順序叫做:篆隸楷到自創。這是一種門外漢想當然的排序方法。

    如果按照書法字型的形成時間排順序的話,一般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簡帛書、章草、草書、魏碑、楷書、行書。如果按照學習書法由易到難的難易規律來排序的話,一般是: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篆書等。特殊情況因人而異。

    至於自創,在沒有文字的古代,倉頡造字階段可謂是真正的自創,隨後各書體的演變都是在歷史程序中與時俱進的結果。

  • 7 # 紫山霧閣

    篆到隸是沒有爭議的,草書行書出現的時間大致相同,然後是楷書,那為什麼把行書拍在楷書後面呢,其實不是沒有道理,像隸書,在秦朝就出現了,但是在東漢才發展到高峰,才算一種成熟的書體,楷書同理。行書出現歸出現,沒有人重視跟發展,在當時並不能算作一種書體。

  • 8 # 致簡書法

    篆 修練的是線條,線條質量是書法的根本!

    隸 修的是意 ,意是書法中靈魂!

    楷 修的是法度,有了法度的字才是書法!

  • 9 # 歸心齋文談

    這是書法發展(準確的應該是漢字字型的演變)的歷史造成的。書法(字型)從產生到成熟,依次為篆書(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古人總結漢字造字法有六書之說,也就是漢字構造的系統理論,之後人們造字就是以六書為依據的。

    書法是先有了篆隸之後出現了草書,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先有楷書的。

    所以學習書法也不一定非要從楷書開始,任何一種書體都可以作為入門的字型的。

  • 10 # 嶸說精華

    提問不太清晰,我理解為兩重意思。

    一是書法歷史演變順序,大致應該為篆,隸,行,楷,草。

    二是練習書法的順序,主流方法基本應該從楷書開始,然後入行書,草書。

    楷書學習的好可以同時練隸書,至於篆書等楷書練差不多了再學也可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田園貓最讓人頭疼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