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無欺

    首先您要了解2歲孩子的特點。

    2歲孩子正處於敏感期,包括模仿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和自我意識敏感期等。

    第一,模仿敏感期:孩子會模仿大人說話和動作,會重複這些動作並掌握。

    第二,秩序敏感期;孩子會創立和保護一個有秩序的環境,如果順序不對就會很煩躁,這時候的小孩最喜歡玩層層疊和火車軌道類的玩具。

    第三,自我意識敏感期:開始會說“不”,自我意識產生,有時的小孩還愛摔東西,打人,這時候需要大人非常有耐心的和他溝通,進行行為上的糾正。

    瞭解了這些,看如果把孩子放到父母家會不會讓小孩渡過這個敏感期。能提這樣的問題,相信自己也是有苦衷,不得已才想把孩子放到父母家一段時間。

    自己權衡一下,把孩子放到父母家有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如果覺得自己可以接受或是控制,那可以送。

    首先是孩子會焦慮,對2歲的孩子來說,突然離開父母的陪伴對性格影響是很大的。我後樓有個鄰居,就是孩子這麼大的時候,送回去待了一年,小孩的爸爸常年出差在越南,小孩的媽媽上班,沒辦法把孩子送回去了。

    小孩接回來後,叫媽媽兩個字都很吃力,相處起來感覺很陌生。

    其次是孩子會模仿您父母的行為和語言,如果是方言的話後期需要回來再糾正(這個沒有歧視方言的意思,但現在幼兒園基本都是講普通話了)。

    最後是三歲就要上幼兒園了,需要把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維護好,這樣上幼兒園會很快就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且如果自己帶的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上幼兒園,小孩會很快適應。

    所以權衡利弊吧,我覺得有困難也是暫時的,最好是克服困難,把孩子帶在身邊。小孩覺得父母不易,會很早就懂事,體貼父母,那時候你才會覺得做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 2 # 就不洗鍋06

    孩子的生活中,一到七歲必須有完整的父母生活,而且兩歲正是你影響他的時候,沒聽過一歲看大,三歲看老麼,隔代教育一天都不可以,老人會對孩子縱容寵溺,如果你要送回去兩三天無所謂,你是要送回去很久,如果再回來你就很難管教了,我就親自見證過一個孩子被老人看過後的結局,老人為了省水讓孩子每天上廁所不衝馬桶,讓一天攢住在衝,雖然馬桶沉澱的汙垢可以清理掉,但是孩子不衝馬桶的習慣就改不過來了!再就是孩子在幼兒時期可以缺失爺爺奶奶的愛,但絕對不能缺失父母的愛,所以無論你有多忙著要去賺錢,都不可以把孩子送給老人去代管!

  • 3 # 樗椿

    如果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帶孩子回去一段也是可以的。

    城市裡生活久了,孩子看到的是鋼筋水泥的世界,帶孩子回去,如果是農村可以見識到莊稼的生長讓孩子也開闊視野。

    週末休息的時候,就可以回去和老人孩子團聚,如果路程太遠,工作繁忙,半個月也可以。

    但是,每天要和老人孩子聯絡一下,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愛她的,只是暫時不在一起。

    孩子不到一歲的時候,讓爺爺奶奶帶回去住了一段時間。那時候還沒有影片 ,只能透過電話聽到兒子叫媽媽的聲音。因為思念,忙碌的白天無暇顧及,夜晚就會很想很想孩子。

    幾個月後見到孩子,孩子陌生地躲避,一下子覺得很內疚,發誓無論多忙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成長。

    那天很冷,冬日,孩子高燒輸液,婆婆急得說,回來一直都好好的,偏偏這兩天發燒。

    老人擔心我們忙,沒有及時告訴我們。

    等我轉身出門的時候,就聽到孩子媽媽的叫聲,在他幼小得心靈裡,一定是覺得媽媽的懷抱最安全。

    所以,孩子成長期,不建議長期分離,短暫的時候是可以的。

  • 4 # 芷凡的書屋

    我自己有個兩歲多的寶寶,我自己能感覺得到,這個階段的寶寶特別的依賴媽媽,也比較敏感。所以,在他的意願裡,他更希望跟自己的媽媽在一起,尤其是媽媽一直帶在身邊的寶寶。

    當然,如果真要帶回老家的爺爺奶奶身邊,那也希望這位媽媽能先陪著寶寶一起在爺爺奶奶身邊呆一段時間。讓他先適應老家的生活環境,再慢慢讓他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過夜,這樣離開你,他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至少現在,我是很難不顧寶寶的意見,直接讓他和我分開很長一段時間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凌值得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