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荷尒蒙官方
-
2 # 籃球電競小說家
這樣的改變加大了比賽的觀賞性和流暢性,相對於以前的傳統籃球,可以說現在規則的改變一直是在提倡快節奏籃球,觀賞性籃球,也造就了今天傳統中鋒的衰落。看不到以前禁區大個子中鋒的強烈對抗,但是潮流就是這樣。。。
這樣的改變加大了比賽的觀賞性和流暢性,相對於以前的傳統籃球,可以說現在規則的改變一直是在提倡快節奏籃球,觀賞性籃球,也造就了今天傳統中鋒的衰落。看不到以前禁區大個子中鋒的強烈對抗,但是潮流就是這樣。。。
分兩步答這個問題。
第一,NBA規定二次進攻14秒,究竟是什麼意思?第二,NBA比分變高,與二次進攻規則改變,究竟有多大關係?
先看第一個問題。
NBA規定,下列三種情況下,進攻方進攻時間從24秒調整為14秒:
一,進攻投籃投失、或罰球未中,進攻方搶到進攻籃板後,進攻時間只有14秒;
二,進攻方投籃未中,防守方如果出現無球犯規( loose ball foul),且犯規數沒有到罰球次數時,進攻時間只有14秒;
這裡稍微解釋一下無球犯規( loose ball foul)。
NBA定義:“A loose ball foul is illegal contact, after the ball is alive, when team control does not exist.”直譯:loose ball foul是在活球狀態下(雙方球隊均沒有控制球時)的非法身體接觸。也就是說,只有雙方球員都沒有球權時,出現的犯規,才是loose ball foul。常見情況,雙方爭奪籃板時,球場上出現的犯規。當進攻方控制球時,擋拆犯規、無球跑動犯規,都不是無球犯規,只能是防守犯規。三,進攻方投籃或罰球未中,球被防守方碰出了界,進攻方進攻時間只有14秒。
再看第二個問題。
2018-2019賽季,截至目前,有兩場打出了140分的高分,讓球迷形成了一個錯覺:NBA比賽場均得分變高了。
這是全貌嗎?
資料統計顯示,截至10月26日,聯盟29支球隊場均得分,與上賽季相比,14只球隊場均得分上升,15只球隊場均得分下降。
從這個資料看,今年NBA聯盟得分與去年差不多。
那為什麼我們有NBA得分飆升的印象呢?
看看得分增幅最大的四隻球隊:鵜鶘(15.3分),雄鹿(14.8分),勇士(12.8分),猛龍(10.3分)。
鵜鶘和勇士,一個套路,不多說;雄鹿今年換了新教練,字母哥帶四個三分射手;猛龍隊,萊昂納德加入,攻防提速。
這四隻球隊之所以得分增幅高,是因為打法和人員的調整,不是因為二次進攻時間的調整。
NBA進攻節奏加快,不是這個賽季,而是幾個賽季之前了。
資料統計顯示,上賽季,NBA聯盟每回合進攻使用時間僅為14.7秒。失誤後進攻使用時間為9.3秒;得防守籃板後進攻使用時間是11.4秒,一次死球后進攻時間是17.5秒。
看兩個高階資料:
一,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因為攻防轉換加快,中遠投命中率上升,特別是三分命中率上升,NBA聯盟進攻籃板價值一直走下坡路,特別是近十年。
二,近三十年來,三分球手的價值飆升。
這就是趨勢,這是變更規則的動因。別小看NBA是一個商業聯盟,為了更高、更快、更花哨、更有收視率,這幫人可是花了不少心思。
最後,說一下結論:
第一,對比賽影響大的,不是二次進攻時間的修改,而是球隊打法的調整,跑轟戰術、小球風格。第二,二次進攻時間的縮短,其實是NBA順應這種潮流的一種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