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雲野鶴140504565

    任何人都渴望功成名就,屈原的意思是馬上都衰老了還沒有光宗耀祖、顯耀門楣。文化人說出來的話比較文雅,大老粗只能來一句一晃就老了。

  • 2 # 哈啤酒兒

    意思我已經老了,未來就這樣了,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是國家的未來怎麼辦?

    表達了憂國憂民,對國盡忠,卻看到國家衰敗無能而力的悲哀。

  • 3 # 瀟湘石人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出自戰國詩人屈原作品《離騷》。這倆句詩意思說我將慢慢變老,也就是說離老越來越近,我只擔心自己的美好名聲沒有樹立起來。他注重的是自己修身立國,為國家、為民主做出貢獻。只可惜,眼下迫在眉睫卻是“老冉冉其將至兮”。這詩歌在放下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他告訴後人,我們要抓緊時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充實自己,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 4 # 西安交大黎荔

    屈原在《離騷》裡感嘆:“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說的是“老年漸漸地逼近,我只怕美好的名聲還沒能樹立”。

    古人說:“君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如果說君子是一棵樹,那麼“立德”就是樹根和樹幹,根基不穩,枝幹不壯,則成不了大器;“立功”就是葉子,花,果實,枝繁葉茂,花果飄香,正是世俗之人追求的美好境界;“立言”就是種子,是生命的延續與精神的傳承,君子賴此得以流芳百世,傳誦千古 !

    名未立而年將老,美人遲暮,英雄白頭,來不及了,來不及了,豈不悲哉!

  • 5 # 若耶溪水劍

    借用唐代崔珏《哭李商隱》中的一句詩“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這也可用於屈原或所有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身上。從《離騷》等詩歌不難看出屈原的驚人才華和遠大政治抱負。他在早年受楚懷王信任期間曾擔任左徒、三閭大夫之職,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連齊抗秦。但他的為政改革主張觸犯了楚國貴族階層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最後他得知秦將白起率兵攻破楚國都城郢,不禁悲憤交加,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在流放期間,屈原作了《離騷》、《天問》等詩,尤其是《離騷》,在中國乃至世界詩歌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作為一個品行高潔、富有愛國熱忱的封建士大夫,目睹國家的種種危機和黎民百姓所受的種種苦難,而自己的耿耿忠心卻遭到君王的懷疑和小人的誹謗迫害,屈原的心情無疑是異常悲憤和沉鬱的。所以他才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的悲嘆。面對國破家亡之痛,生民流離之苦,詩人以自己的驚人才華彙集成一部奇崛憤激、淒涼幽冷而又瑰麗無比的詩篇。

  • 6 # 好物成悟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這是一句提醒自己珍惜時光的經典詩詞,是屈原在《離騷》中抒發自己情志的名句。

    這句詩詞直譯過來為:老態龍鍾的時候漸漸地逼近了,恐怕我美好的名聲還沒能樹立起來。

    因為古人講“三十而立”,作為一個有志之人,就應當為國家為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名垂青史。屈原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他希望趁著年輕修身立德,能對國家社稷有所作為。可是屈原卻懷才不遇,一腔報復不能施展、發揮,沒有機會給自己建功立業,樹立美好的名聲,他內心非常的無奈和悲衰,可是又沒有辦法,只能借詩詞來抒發心中的鬱悶。

    論古觀今,我且不說別人如何,單說我自己,其實我內心也常常有這樣時光飛逝可自己卻依然一事無成的感嘆。

    每每念及至此,我就會有一種惶然的緊迫感,就希望自己不要老得那麼快,希望自己身體健壯,能有更多的時日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所以,對於屈原老先生這樣的心態,我雖不能說是感同身受,但也可以說是:心有慼慼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豬生出的豬崽每窩都會出現假死的仔豬,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