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水尤九成文史

    春節  古稱“元日”,又叫陰曆(或農曆)年,俗稱“過年”,是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20世紀80年代前,由於大搞革命化、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傳統習俗被禁止,春節期間活動較少,節日氛圍淡漠。改革開放後,傳統節日恢復,春節再度成為人們喜慶的最大節日。春節從農曆除夕開始,正月初三日結束。農村往往延續到正月十五日前後各種娛樂活動、走親訪友結束才漸次停息,節日喜慶氣氛通常要持續一個月。從90年代開始,春節習俗隨社會生活和年輕人觀念的變化,有所更易。磕頭拜年、“迎喜神”等習俗許多地方漸廢,坐先人紙、拜祭祖先儀式漸次簡化。“守歲”的話題,由過去的談家常演變為全家人坐在一起觀看電視臺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年前趕製新衣者漸少,多購買新成衣。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家庭不再蒸饃,一般按照各自消費量煎油餅和炸麻花,也不再煮菜,而代之以應時爆炒。90年代中後期,隨著固定電話的普及,除夕夜向親戚朋友打電話拜年成為時尚。2000年後,用手機發簡訊拜年的人漸多,身處異地的人還透過QQ影片、網路電話等互致祝福。

  • 2 # 西瓜葡萄—

    我不認為這是洋節造成的。

    傳統節日,百度詞條上給出解釋,是指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傳統節日習俗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以春節舉例,簡單追溯一下春節的一些習俗。

    ①舞龍舞獅:迎龍舞龍是為了取悅龍神保佑,乞求風調雨順,舞獅則是為了震懾糟蹋莊稼的怪獸。

    ②貼春聯: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認為人間的疾病災害是鬼魅造成的。為了抵抗它們在過年期間的侵擾,人們便用具有辟邪作用的桃木板掛在門旁,之後被紅紙所取代,寫上字則為春聯。

    ④壓歲錢:“歲”與“祟”諧音,壓歲錢是為了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⑤守夜:傳說中有隻年獸要去村子抓人,村子的人都很害怕不敢睡覺,等待跟年獸作鬥爭,後面就流傳下來守夜的習俗。

    以上這些是過年期間比較常見的習俗,這些習俗的產生都跟當時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是有必然聯絡的。俗話就說“民以食為天”,在早些時候人們的生活條件遠不能跟現在相比,尤其是處在社會中下層的人。到了春節前夕,人們早早開始張羅,備些大魚大肉,這是一年中難得豐盛的一餐。而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不說極大提升了,畢竟我還很窮),很多東西不用等過年才能吃到了。古時候人們迷信神靈,舞獅舞龍,燃放鞭炮,虔誠地希望神靈可以保佑自己,可以“辭舊迎新”,為自己帶來一年好運氣。於古人來說,這些習俗是精神寄託一樣的存在。而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神魔故事早已不再是我們堅持春節習俗的理由,過去的那種信仰感已經漸漸淡化了。

    所以到了現代,儘管習俗延續了下來,其對人們而言存在的價值由於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已然被削弱了。回到層主的問題上,為什麼過年會覺得累呢?因為這類事情依舊是我們過年必須要做的,但我們卻越來越無法從中找到那份原本存在於其中的樂趣了。

    至於過洋節,跟這個關係不大。國內洋節大多都是年輕人在過嘛~平安夜送送蘋果,情人節買束花之類的,既不用研究節日由來,也沒人催著非要幹嘛幹嘛。及表不及裡的做法,開心了就去玩一下,滿足一下自己的儀式感嘛。要是在國外待久了,指不定也會懷念春節回來貼對聯呢。

  • 3 # 放肆的青春33242556

    小時候,年是爸爸買回來的肉,是媽媽買的新衣服,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幾毛錢,是那噼裡啪啦金花四濺的一掛小鞭。可是,再也回不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區塊鏈所說的去中心化應用是什麼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