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板油

    大家都知道,現在幾乎全世界的新車,都是渦輪增壓的,而且隨著技術進步,同排量的渦輪車們,各種發動機資料幾乎都一樣。比如同樣是1.5T,某美系廠家能做到184匹,日系能做到193匹,自主品牌也能做到接近180匹。可以說如果只看資料,你幾乎會得出“現在的發動機幾乎沒有區別”的結論。

    但實際是,這些發動機開起來卻是天差地別,有的發動機油門跟進非常快,腳下去了車速馬上起來,而有的發動機卻時刻都在思考人生,一腳油下去,發動機往往還要想個幾秒鐘“我要不要加速呢?”,再給你慢吞吞的加速。

    為啥會這樣?歸根到底,這就是油門響應速度的區別。而這往往是衡量一臺渦輪發動機的設計是不是先進的重要標準。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資料看起來差不多的發動機,油門響應速度能差這麼多呢?

    對車子有認識,或者對渦輪增壓這種增壓行駛有了解的人大多都會告訴你,這是增壓值的鍋。這話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武斷,增壓值的多少的確會嚴重影響油門響應速度。眾所周知,增壓值越大,渦輪建壓時間越長,油門響應自然就越慢。

    而普通家用車沒有保時捷的可變截面渦輪這類高科技(成本受限),想壓榨動力貌似就只能用高增壓值渦輪,而這麼一來,油門肯定要變慢,這是物理定律,沒人能改變。但又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我們曾經對比過市售很多主流1.5T機器的渦輪,他們的增壓值幾乎都差不多,都不超過1Bar,渦輪本體也很小。無論是自主還是德系美系日系韓系,它們的渦輪尺寸和增壓值都大致差不多,既然如此,為啥會有這麼大區別?

    也許你會說是渦輪材料的區別,但就我們所知,這種走量款的家用車,用的都是供應商提供的主流規格的渦輪。價格戰這麼慘烈,誰還敢用貴的定製渦輪啊?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麼?

    問題的真正關鍵

    造成油門響應速度區別最大的原因,其實不在渦輪,而在於大家都沒留意到的,排氣歧管的形狀上。我在春節前的空氣動力學入門文章裡曾經說到,氣流是有黏性的,我在那篇很深奧的文章裡沒說到的另外一點是,氣流是有熱效應的。

    所以在空氣動力學這個大分類裡,氣體黏性和氣體熱力學是捆綁在一塊的,而排氣歧管的設計,就是這兩個高深學問的直接體現。排氣歧管形狀設計得好,能讓流經氣管的高溫氣流熱力學特徵和力學特徵都有明顯改善。說人話就是,好的排氣歧管設計,能讓發動機呼吸更順暢,呼吸變好了,爬山跑步自然就更加有力了。

    但這個排氣歧管設計,是非常考驗技術實力的,沒足夠的發動機研發技術積累,沒足夠牛逼的大神,沒足夠完善的實驗裝置和科研團隊,你單單靠照抄別人的排氣歧管設計搞出來的東西,根本就做不到讓發動機呼吸順暢,呼吸都不順,油門響應還怎麼可能快?

    所以我想特別點名的是,目前幾乎所有自主品牌的自研發動機,在油門響應速度這塊跟技術較差的美系相比都還有很大差距,更遑論跟日系,乃至更高水平的歐系比了。這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一個技術積累的問題。

  • 2 # 上善若水03355

    渦輪車分為機械增壓和渦輪增壓。

    機械增壓是以不增加引擎排氣量為前提,使動力輪輸出提升的方法,是直接使用引擎出力來驅動增壓器,再將高密度空氣送入氣缸內的,但是對功率多少有點損耗,多出現在上一代排量比較大的豪華品牌車上,競技用車普遍。動力輸出沒有遲滯,相應迅速。

    渦輪增壓則是利用引擎的廢氣排放來驅動的,所以動力有所遲滯,要達到一定轉速才啟動渦輪,增加進氣量的,現在最新的設計是如果是V型6缸發動機,把增壓器放在V型夾角內,並加了冷卻裝置。在很多小排量車上面普遍使用,動力足,發動機轉速低,節油,但是保養費用稍微有所增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性格內向,不知怎麼去和他人交流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