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以笙丶丶

    我來隨便說幾句。我是業餘愛好者,沒啥專業知識,說的話僅供參考。

    1.關於數量問題

    ①首先確定,無論哪個調都有很多作品,也有很出名的作品,這是毋庸置疑的。至少巴赫的《平均律》每冊24首曲子,就涵蓋了24個大小調,每首都可以說是那個調性的典範。

    ②大體上說,應該是越“複雜”的呼叫得越少。12種調調號都不同,調號多的一般說來用的少,而調號少的用的多。我不太同意C調少,因為C調最簡單,五線譜前面什麼升降號都不用標。而升降號非常多的調曲子可能就少,比如降G調有6個降號,B調有5個升號,這些調裡有名的曲子我就聽得不是很多,想來想去降G調有名的好像就巴赫平均律裡面的,肖邦前奏曲裡面的之類的,舒伯特好像有一首即興曲是降G大調的,別的沒怎麼聽過……B調,想來想去也就勃拉姆斯的B大調鋼琴三重奏非常有名,其他的好像沒怎麼聽過……

    ③和作曲家個人風格、所處歷史時期之類的有關。古典主義時期用的調一般來說升降號都比較少一些,浪漫主義可能就多一些了。個人風格,像莫扎特,幾乎所有曲子用的調升降號不會多於3個,很少看到他用E調、降A調或者升降號更多的。而現代,甚至很多作品都是無調的了,那就什麼調都不是。

    ④和樂器有很大關係。首先有的樂器就是移調樂器,尤其是管樂,會做成“XX調”的,樂譜上寫法都不同,一般樂器,高音五線譜下加一線是C,而X調的移調樂器下加一線不是C而是X,比如降E調的圓號,五線譜上高音譜號下加一線就是bE。這種樂器一般寫曲子都會根據它移的調,所以降E調的圓號曲子非常多,A調的雙簧管曲子非常多等等。

    另外有些絃樂,演奏某些調會更加方便,就儘量寫和那些調比較接近的。比如小提琴,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原本是降E大調的,結果演奏太困難,就改成D大調,比原來就方便一些了。小提琴協奏曲,G調、D調的非常多,所謂的“四大小協”,門德爾松的是e小調(也就是G調),剩下三首全是D大調。

    2.有什麼不同

    就是“色彩”的不同。你試試唱13531這個旋律,讓1=C一直到1=B都試一遍,就知道不同調的色彩是不一樣的。但是具體怎麼個不一樣,哪個調有什麼色彩,沒人能說清楚,不同的人感受肯定不同,但確實是不一樣的色彩。你可以把巴赫的平均律第一冊24首鋼琴曲從頭到尾聽一遍,感受一下每種調的旋律大致是什麼感覺。

    3.作曲家如何確定

    我不是作曲家,我也不清楚。不過我之前問過別人類似的問題,大體上來說作曲家會考慮各方面因素來確定作品是什麼調,比如自己先想一個旋律,然後根據自己對色彩的感受,覺得這段旋律應該是什麼色彩,就寫成什麼調的。另外還考慮和聲、樂器是什麼(之前已經討論了什麼調和樂器有很大關係)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效率高的員工總是被安排很多很多事情,磨洋工的領導卻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