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兮顏

    孩子過份依賴父母、老師、同學是不好的。激烈競爭的未來社會需要創造性、性的人才。

    一個依賴性太強的孩子,離開了依賴物件就茫然失措,寸步難行,試想,當他長大成人、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之後,又怎能生存、發展,有所作為呢?   兒童畢竟弱小,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個合理的依賴過程,這和過份依賴是兩回事。所謂過份依賴,是指兒童在應該具有一定能力的年齡段,仍然過多地依戀父母、朋友,這種依賴性絲毫沒有因年齡的增長而減輕。表現為過份依賴的行為多有以下幾種:不敢自己獨自在家,非要有人陪伴才行;作業不想自己做,依賴同學和家長的幫助,不愛自己洗衣服,等爸爸媽媽來幫忙;對諸事沒有主見,依靠成年人幫助拿主意……總之,這些依賴行為可分為兩大類:一、任務上的依賴:就是說在遇到一些任務、一些事情、一些困難的時候表現出過份依賴的心理。

    二、情感上的依賴:渴望別人對自己表示友好的情感,如果人家對自己非常友善,心情就會愉快,反之,就會沮喪到極點。這種情緒不定、需靠別人對自己的情緒來決定心情的不正常心理,就是情感上的依賴。一般情況下,前一種依賴多表現在年齡較大一些的兒童身上,後一種依賴多表現在較年幼的兒童身上。根據您的敘述,您的孩子基本上屬於任務上的依賴這種情況。  依賴性的產生往往和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家長對孩子過份寵愛,過份照顧,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喪失辦事的能力,變得具有依賴心理。尤其是獨生子女,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特權”。父輩們的嬌寵使孩子易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惰性,這種懶惰性其實就是過份依賴。過份依賴在學習上的表現,就是您所說的“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也不愛思考,只等著大人給她講,要麼就乾脆等同學做完後抄人家的”。所以,您在焦慮的同時不要過多地去責備孩子,而是應反省自己。仔細想想,您是否過份地愛您的孩子,過份地保護期的孩子了?  要改掉孩子過份依賴的毛病,首先要改變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孩子的依賴心理多是由家長給養成的。如果家長不能改變自己的陳舊觀念,就很難克服孩子的不健康心理了。

  • 2 # 肥羊媽媽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或者是上大班,有些家長就會覺得,你這麼大了,怎麼還不能自己玩,可能會不太理解孩子要大人陪伴的需求。這其實孩子對父母的一種依戀心理,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

    孩子的依戀會發生變化

    5歲的孩子其實還處於幼兒階段,需要陪伴的時間還是比較多的,父母或者家人在身邊的時候,他會覺得比較安心,這屬於安全型的依戀,大部分孩子都是如此。

    反倒是,如果父母在與不在,孩子都沒什麼反應,或者都表現出比較疏離的狀態,可能是屬於迴避型依戀,不太利於親子關係的建立。

    此外,我理解的獨立性,是孩子獨立思考、獨立行為的能力。孩子年紀較小的時候,行為和心理上依戀父母是正常的,比如您的孩子才5歲,還沒上小學,還處於很容易受父母、老師等長輩影響的階段,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是很強,這是很正常的。

    孩子需要大人陪著玩,是不是就說明缺乏獨立性呢?也不一定。

    孩子的獨立性是發展的過程

    孩子從小到大,玩耍是方式是可以分幾個階段的,一是3歲以前,孩子多傾向於旁觀別人玩,二是幼兒園階段孩子會模仿別人玩,但很少交流,還有一種就是大概在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以後,孩子就容易跟別人玩到一起去。孩子的獨立性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慢慢建立起來的,您的孩子5歲左右,大概處於模仿並且參與到遊戲中的階段,家長如果陪伴他,能讓他安心參與到遊戲中,反而有利於他建立自己的獨立思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梭杜魯爾和西鐵城AT8110-61e,選哪款比較好?